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纯化其外毒素,用胶体金建立斑点免疫检测方法,测定中华鳖对嗜水气单胸菌外毒素抗体效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有高的特异性,与血清中的其它成分交叉反应小;检测灵敏度达4ng。  相似文献   

2.
凝集法发现,当鳖抗嗜水气单胞菌的血清与2-巯基乙醇-起孵育后,再与嗜水气单胞菌反应,无凝集现象,说明鳖免疫球蛋白对2-巯基乙醇敏感.用交叉免疫扩散法,发现鳖IgM与羊抗人IgM血清无沉淀反应,只与兔抗鳖IgM血清出现沉淀反应,而人IgM只与羊抗人IgM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不与兔抗鳖IgM血清反应,这些表明鳖IgM与人IgM之间无免疫同源性.用SDS-PAGE电泳检测到中华鳖免疫球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7×105,重链约为6.3×104,轻链约为2.2×104  相似文献   

3.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苦地胆内酯,饲喂斑马鱼成鱼14 d后,采用创伤感染法构建斑马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研究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饲喂含苦地胆内酯0.4%、0.8%、1.6%饲料的斑马鱼,其存活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值<0.05);0.8%和1.6%的苦地胆内酯对斑马鱼的保护率分别为(73.91±6.52)%和(73.91±11.30)%,与0.1%恩诺沙星保护率(76.08±7.53)%相比无显著差异(p值>0.05).一定剂量的苦地胆内酯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马鱼具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链,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和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无病毒性病原存在,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采用作者研制的鱼康乐进行治疗,治愈率达86.5%。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养殖场患病暗纹东方鱼屯(Takifaguobscurus)的鳃、肠、肝、肌肉及溃疡部位分离到9株菌株,经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其T-22、T-11、J-2、H-3、H-5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API20E细菌生化快速鉴定试条的测定,分别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证实这5株菌为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物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氟嗪酸、环丙沙星、复合磺胺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鲢、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和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无病毒性病原存在,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subsp.hydrophila)。采用作者研制的鱼康乐(Y·K·L)进行治疗。治愈率达86.5‰。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养殖暗纹东方鲀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养殖场患病暗纹东方鲀(Takifagu obscurus)的鳃、肠、肝、肌肉及溃疡部位分离到9株菌株,经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其T-22、T-11、J-2、H-3、H-5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API20E细菌生化快速鉴定试条的测定,分别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lyio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霍乱弧菌(Vrbrio cholerae)。证实这5株菌为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物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氟嗪酸、环丙沙星、复合磺胺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81±0.23)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0周,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的添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不同浓度添加组中,添加质量分数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的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并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质量分数0.3%和0.5%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1);添加质量分数0.10%、0.30%、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同时,各浓度的壳寡糖均能明显提高幼鱼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5),并降低幼鱼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调节血脂水平,添加量以质量分数0.30%~0.50%为宜。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控制欧洲鳗细菌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和杀菌剂,以传统含氯制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作为对照,比较其在治疗欧洲鳗细菌性疾病及改善养殖水质方面的显著特性,其作用活性与环境(如PH、温度、氨及机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氧化氯(ClO2)对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有迅速治愈欧洲鳗的的赤鳍病和肝肾病,且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中生化需氧量比对照组下降10%-3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黄鳍鲷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通过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得出: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发酵乳糖,甘露醇发酵阳性,明胶酶阳性,在70g/L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O/129不敏感;由于两株菌对山梨醇、水扬苷、七叶苷及麦芽糖等氧化发酵的结果不一致,分别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不产气亚种(Aeromonashydropilaanaerogenes)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变异亚种。药敏试验显示,两个菌株对氯霉素高度敏感而对氟哌酸中度敏感。两株菌对黄鳍鲷的半致死剂量(按每g鱼计算)分别为2.3×106个菌体和2.6×105个菌体。  相似文献   

11.
用对虾饲料培养基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分离出500株黏附细菌,以产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能力为指标,筛选出产该3种消化酶的细菌90株,占总菌株的18%.对其中生长较快的69株进行16S rDNA 基因测序,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69株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其中数量最多是芽胞杆菌属,占鉴定细菌总数的53.62%,数量最少是气单胞菌属和嗜盐单胞菌属,均占鉴定细菌总数的2.90%.表明对虾肠道黏附菌群中具有较多能分泌多种消化酶的细菌,可进一步开发为促进对虾消化功能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2.
以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以传统含氯制剂 (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作为对照 ,比较其在治疗欧洲鳗细菌性疾病及改善养殖水质方面的显著特性 ,其作用活性与环境 (如 p H、温度、氨及有机物 )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 (Cl O2 )对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能迅速治愈欧洲鳗的赤鳍病和肝肾病 ,且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 ,水中生化需氧量比对照组下降 10 %~ 30 % ,化学耗氧量下降 5% ,溶氧量提高 8%~ 10 %。当二氧化氯体积分数为 8m L/m3时 ,其杀菌率均高达 90 %以上 ,为氯制剂的 1.8倍 ,且活性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气单胞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异育银鲫体内分离到5株可疑菌株,经API 20NE细菌生化鉴定,YCS07-03和YZ07-11株鉴定率为99.2%和99.3%。注射感染中5×108 CFU.mL-1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12 d死亡率100%。菌株在营养肉汤培养液中呈均匀混浊状;在营养琼脂平皿中呈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光滑灰白色菌落,YZ07-11株出现透明的β溶血环;在TCBS培养基呈黄色菌落;在SS和麦康凯培养基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扁平菌落。经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两端圆,呈直杆状,无芽孢,极生单鞭毛,菌株大小(短径×长径)分别为1.53μm×2.71μm和0.80μm×2.12μm。菌株经生化实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复合磺胺、氟嗪酸、洛美沙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均产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为中度敏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青霉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4.
3种免疫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28 d方达峰值),但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225)。不同方式免疫鳜后均产生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P<0.05)。注射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225),免疫保护率最理想(70.6%);口服组相对另两个实验组,其抗体峰值(215)和免疫保护率(41.2%)均较低;浸泡组在皮肤黏液产生水平和溶菌酶含量方面,产生较好的免疫效应,分别为213和178μg/mL,但相对保护率仅为47.1%,低于注射组的70.6%。浸泡和口服组可诱发局部黏膜免疫,在抗体动态变化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且峰值时间早于注射组。初步推断浸泡和口服可以直接刺激鱼体黏膜组织产生局部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更多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分子标记,为中华鳖保护、繁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中华鳖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和GATK挖掘中华鳖转录本中SSR和SNP位点信息,开发与中华鳖性别紧密相关的SNP标记。【结果和结论】共组装获得341 632条Unigenes,识别到14 804个SSR位点,含有SSR位点的Unigenes序列数量为13 904条,占总序列的4.1%。中华鳖转录组中SSR位点类型较为丰富,共识别到6种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单核苷酸串联重复基元类型的含量最多(10 981个),占总位点数的74.18%。SSR位点以重复11~15次为主(6 173个),占总位点数的41.70%。转录组SSR的片段长度大部分集中在10~14 bp,占SSR总数的50.01%。搜索到32 299个SNP位点,SNP的分布密度为1/1 339 bp。SNP变异类型以转换类型为主,转换类型占70.05%,颠换类型占29.95%。SNP测序深度统计发现,在31~100范围内,SNP数目最多,占43.68%。初步筛选并鉴定出位于Ptp...  相似文献   

16.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滴度于第7天达到峰值211,而水温介于19.8~23.9℃(下称"较低温")时,抗体滴度于第11天达到峰值26,说明温度较高时,抗体形成快,峰值出现时间早,并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另取不同温度下经上述疫苗浸泡免疫的鳜皮肤黏液,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心、浓缩等生物化学技术粗提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SDS-PAGE检测发现,较高水温下,高渗免疫组(加10 mg/mL食盐)鳜皮肤黏液蛋白中目标条带(72×103和29×103)深度较其他3个实验组(同温度下全菌组、较低水温下高渗及全菌组)有所增加,ELISA检测该组抗体效价为211。  相似文献   

17.
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黄鳍鲷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通过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得出: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发酵糖,甘露限酵阳性,明胶酶阳性,在70g/LNaCl培养基上中生长良好,对O/129不敏感;由于两株菌对山梨醇、水扬苷、七叶苷及麦芽糖等氧化发酵的结果不一致,分别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  相似文献   

18.
用新鲜的中华鳖卵提取卵黄粗提物 ,再与兔抗鳖 Ig M抗血清反应 ,琼脂免疫扩散法发现鳖卵黄粗提物可与兔抗鳖 Ig M的抗血清发生免疫沉淀反应 ,且效价可达 1∶ 4 ,表明鳖卵黄中存在着抗体 ,进而用 ELISA法测定到鳖卵黄中抗体的含量只有 2 4 0 .5μg/m L,明显低于血清中抗体的含量。因而认为中华鳖母源抗体可通过卵黄传递给稚鳖 ,使稚鳖在孵化后可获得较弱的被动免疫力以抵抗病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鱼腥草、五倍子、黄芩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山茱萸、白芍对温和气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12.5mg/mL),选取8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五味子、乌梅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2个数量级 ,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3个数量级 ;2 5d后对照组COD为 6 35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COD分别为 4 6 7、4 1 6、4 1 8mg L ;2 5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9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36、0 33、0 32mg L ,90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2 7、0 2 2、0 2 1mg L ;5 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 0 1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 0 1 0、0 0 0 8、0 0 0 8m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