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吹风冻结保鲜的组织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石斑鱼冻结后的组织变化情况,研究现行吹风冻结工艺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冻结时间10h的石斑鱼组织结构中出现肌原纤维以及蛋白质受到破坏的现象,从而使其风味、营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现行的吹风冻结速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卧式平板冻结装置冻结时间的测试并分别用Plank公式和Pham公式对冻结时间进行计算,比较,得出用Pham公式计算冻结时间较为合理,并对有关计算参数选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卧式平板冻结装置冻结时间的测试并分别用Plank 公式和 Pham 公式对冻结时间进行计算、比较,得出用Pham 公式计算冻结时间较为合理,并对有关计算参数选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虑土层冻结构件中冻结管的加筋作用,对于增加冻结构件强度,减小变形量,提高人工冻结支护工程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冻结管对人工冻结构件的加筋作用,通过淤泥质粘土人工冻结梁构件三点弯试验,获得了各级载荷下构件的位移值。根据对冻土梁加筋与否,构件特定力学响应的比较,完成了冻结管加筋作用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冻结食品解冻时间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描述平板状冻结食品解冻过程和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以牛肉为例,通过与实测值和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法预测冻结食品解冻时间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在冻结法施工中, 冻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对冻结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含水率对冻结作用下土的强度和蠕变的影响, 以江西红黏土为研究对象, 通过冻结三轴试验, 在-10℃下研究含水率对冻结红黏土强度及蠕变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6%~32%含水率范围内, 冻结红黏土的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16%~28%含水率范围内, 随着含水率增大, 其黏聚力逐渐增大, 内摩擦角逐渐减小; 围压为0.2 MPa与0.5 MPa下的蠕变曲线都显示含水率较低时只会出现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 含水率较高时会出现加速蠕变阶段。含水率对红黏土的力学性质影响较大, 研究成果可为江西地区红黏土地层地铁隧道建设人工冻结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冻结速率对军曹鱼片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冻结速率对冷冻军曹鱼片品质的影响,以2.08、1.22、0.35cm·h~(-1)三种冻结速率冻结并冻藏于-20±1℃下,观测军曹鱼片理化、质构、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军曹鱼片的冻结点为-1.9±0.2℃;随着冻结速率的增大,贮藏期间军曹鱼片的解冻汁液流失率显著下降(P<0.05),盐溶蛋白的损失率及Ca~(2+)-ATPase活性的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但干耗变化不显著;军曹鱼片的硬度和耐嚼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而回复性则下降;不同冻结速率对生、熟鱼片的色泽影响较小,但风味、质地等有显著影响(P<0.05);速冻比慢冻的鱼片更接近于新鲜鱼片,提高冻结速率有利于冻藏军曹鱼片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8.
同样速冻能力的连续冻结隧道装置可以有不同的供冷系统配置。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连续冻结隧道装置所配制冷系统的两种方案进行火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采用双蒸发温度系统的配置中,冻结隧道装置有效能效率提高了3.14%,单位耗功和由于温差传热引起火用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8.22%和27.22%,系统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万福矿井深部人工冻结粘土层的力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万福矿井400m以下巨厚粘性土层取样进行的冻土力学性状试验结果,深部冻结粘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主要表现为应变软化特点,达到峰值应力之前显现较大幅度的屈服变形。从冻结效果看,-20℃是使深部粘性土力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的冻结状态界限值,冻结粘土样的强度明显提高,而蠕变性则明显降低,达到-20℃后,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强度和蠕变性的变化则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10.
同样速冻能力的连续冻结隧道装置可以有不同的供冷系统配置。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连续冻结隧道装置所配制冷系统的两种方案进行煳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采用双蒸发温度系统的配置中,冻结隧道装置有效能效率提高了3.14%,单位耗功和由于温差传热引起(yong)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8.22%和27.22%,系统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同样速冻能力的连续冻结隧道装置可以有不同的供冷系统配置.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连续冻结隧道装置所配制冷系统的两种方案进行(火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采用双蒸发温度系统的配置中,冻结隧道装置有效能效率提高了3.14%,单位耗功和由于温差传热引起(火用)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8.22%和27.22%,系统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氨基酸转运吸收机制,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斜带石斑鱼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SLC6A19)基因的c DNA部分序列,分析该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所克隆的该部分序列长度为610 bp,包括88 bp的5′非翻译区(5′UTR)、编码174个氨基酸、长度52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子进化聚类和同源性分析显示,斜带石斑鱼与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同源性较高,为93%。SLC6A19基因在斜带石斑鱼8个组织中分布广泛,其组织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脏、肌肉、脑、肾脏、前肠、中肠、后肠和心脏,肝脏和肌肉中SLC6A19 mRNA表达高于其余各组织(P0.05),心脏和后肠SLC6A19m RNA表达量低于其余各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3.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使用设备时操作不当和设备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对设备超压原理分析和平板冻结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液比例进行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 ,停机时 ,在室温 35℃的条件下 ,蒸发器中的充液比例达到 0 .86 0 5时 ,会引起蒸发器发生超压而爆炸。当蒸发器中充液比例在 0 .86 0 5以下时发生的超压事故 ,肯定存在设备质量不过关的因素 ;而当充液比例在 0 .86 0 5或以上时发生的超压事故 ,则是由误操作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云龙石斑鱼)倍性及性腺发育,以探明云龙石斑鱼发育至5龄仍未达到性成熟(不产卵)的原因。【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云龙石斑鱼及其母本的DNA含量,验证云龙石斑鱼倍性。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不同年龄的云龙石斑鱼性腺发育程度,并与母本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比较。【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75尾云龙石斑鱼的荧光值为101.3±8.0;对照组6尾云纹石斑鱼的荧光值为104.2±9.8,二者比值为1.02,表明175尾云龙石斑鱼均是常规的二倍体。从原始性腺形成初期至5龄,云龙石斑鱼的原始性腺发育速度与云纹石斑鱼相近,3~5龄的云龙石斑鱼卵巢发育停留在Ⅲ期末至Ⅳ期初期的时间较长,而5龄的云纹石斑鱼已产卵,经历Ⅴ期卵巢后已出现皱缩,卵母细胞也退化至4时相。云龙石斑鱼性腺发育显著慢于其纯合母本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5.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趸、龙胆石斑鱼,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鞍带石斑鱼有“石斑鱼之王”之称号,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大体长270cm,体重可达400kg以上,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大洋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鞍带石斑鱼生长迅速,抗病性强且肉味鲜美,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鞍带石斑鱼的生长及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趸、龙胆石斑鱼,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鞍带石斑鱼有"石斑鱼之王"之称号,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大体长270 cm,体重可达400 kg以上,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大洋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  相似文献   

17.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使用设备时操作不当和设备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对设备超压原理分析和平板冻结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液比例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停机时,在室温35℃的条件下,蒸发器中的充液比例达到0.8605时,会引起蒸发器发生超压而爆炸,当蒸发器中充液比例在0.8605以下时发生的超压事故,肯定存在设备质量不过关的因素;而当充液比例在0.8605或以上时发生的超压事故,则是由误操作引起。  相似文献   

18.
雾凇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1):68-68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在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其实也是霜的一种。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  相似文献   

19.
以全鱼粉作为唯一蛋白源(D1),用豆粕替代10%、20%鱼粉(D2、D3),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D4),啤酒酵母替代10%鱼粉(D5),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设置3个实验组,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人工培育的褐点石斑鱼幼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头肾、脾脏、体肾和肝脏等4种组织中各类血细胞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蛋白源饲料对褐点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点石斑鱼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由淋巴细胞(53.30%±4.66%)、血栓细胞(35.69%±3.85%)、嗜中性粒细胞(10.34%±3.14%)、单核细胞(0.28%±0.36%)、浆细胞(0.24%±0.34%)和嗜酸性粒细胞(0.15%±0.27%)组成;组织印迹片中,未成熟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主要在头肾印迹片中出现,未成熟的单核细胞主要在头肾和脾脏印迹片中出现,血栓细胞在肝脏印迹片中数量最多,推断褐点石斑鱼幼鱼主要的造血组织是头肾,其次是脾脏;在4种组织中均观察到浆细胞,在体肾印迹片中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在肝脏印迹片中观察到巨噬细胞,在头肾印迹片中还观察到巨大原红细胞。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都表明,投喂5种蛋白源不同的配合饲料,未对褐点石斑鱼4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情况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F_1与亲本的形态学特征。【方法】运用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杂交F_1与亲本3个群体幼鱼的形态学指标,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杂种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杂交F_1鱼体呈棕褐色,体侧具有6条深棕色横带,头部和体表密布白色点状和块状斑纹,各鳍呈灰褐色;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5项性状偏向云纹石斑鱼,6项性状偏向鞍带石斑鱼,1项与两者相同;聚类分析表明,杂交F_1与鞍带石斑鱼聚为一类。【结论】杂交F_1的外部形态较接近于鞍带石斑鱼,体色和条纹较接近于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