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针对常规位场数据处理存在场源边界定位精度低和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识别边界位置的归一化差分法。根据xyz 3个方向的差分算子与构造边界位置位场异常特征间的关系,给出了突出异常梯级带的n阶归一化差分表达式。单体模型试验表明:z方向和经90°相移的xy方向的一阶差分可以对模型体边界位置的异常梯级带进行紧缩;一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等值线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模型体边界位置,说明对边界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精度稍低。为此,采用二阶差分进行进一步试算。结果表明:3个方向的二阶差分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边界的识别能力,而且二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梯度带与模型边界位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含噪声组合模型重力异常对比分析表明:与常规边界识别方法相比,差分半径较小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对地质体的边界识别能力强、定位精度高;差分半径较大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且等值线梯级带可以相对地突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在实例应用中,归一化差分法检测出了黑龙江虎林盆地28条断裂,其中13条断裂通过盆地已有单元构造格局和DB1线电阻率剖面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偏硅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硅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偏硅酸(DZ/T0064.62—93)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产生的不确定度和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三部分,而二氧化硅和偏硅酸的摩尔质量不确定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采用双误差回归的方式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在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95%置信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得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开展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产三轴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研制,实现了适用于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数据的卡尔曼平滑算法,在国内首次解算出平台式航空重力空间异常,内符合精度达到0.590×10~(-5)m/s~2,外符合(与GT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测量数据对比)精度达到0.581×10~(-5)m/s~2,数据处理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表明: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可行,解算精度高,提升了我国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分辨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传统记录方式存在不能探测高导异常等不足。以导电薄板为模型,研究了梯形波激励、全波形记录方式下的探测分辨率。采用等效涡流环近似方法,在计算了任意位置两线圈互感的基础上,实现了薄板电流关断期间和断开期间感应电动势的数值计算。数值计算表明:当存在覆盖层时,如果测量系统最小分辨率为5 nV/m2,在电流断开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1~400 S,在电流关断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0.1~1 000 S。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采用全波形测量,可以拓宽电磁系统检测异常电导的分辨率孔径。  相似文献   

5.
国内在大功率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应用上,还不像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那样普及,起步也较晚,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大家对其设备、飞行方法、数据采集等方面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这里介绍了TS-150型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设备组成、发射机原理、系统工作的原理、系统中的补偿原理、采集数据的取样方式、数据的记录单位、系统的测量噪声及测线飞行测量结果的nT/s平面色阶图、测线剖面nT/s异常图的初步解释推断等内容,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重力异常垂询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是笔者提出的新方法。以无限长水平圆柱体为例研究了DCT法的计算规律:模型实验证实,该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垂向二阶导数的精度与采样闻隔、剩余密度及圆柱体半径大小无关。与圆柱体轴心埋藏深度成正比。通过分析给出了基于DCT的合适的线性滤波方式,滤波后的重力异常垂向二阶导数与理论二阶导数拟合效果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吉南玄武岩覆盖区水化学异常查证的化探工作方法。综合研究已有地质条件,认为吉南沿江村、马鹿沟水化学异常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结合微景观特点,在沿江异常区2km2范围内应用汞气测量圈出区内断裂构造带展布方向。岩石剖面、土壤测量显示出构造经历过热液矿化活动,矿化体埋藏较深。根据土壤测量结果优选出验证靶区。钻探验证结果在地表620m以下发现了近30m厚的Au矿化体,Au含量最高1.5g/t.马鹿沟水化学异常区使用水系沉积物测量进行异常追踪,迅速缩小了找矿“靶区”.使用重矿物测量在“靶区”内进一步追踪发现了Au矿化源。在此基础上经大比例尺土壤测量辅以岩石剖面测量,圈出了一个有望找到火山岩型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外围找矿靶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及其外围,以1:20万营盘幅区域化探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利用富集贫化两类指标形成的正、负异常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评价的可行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万区域尺度上,已知白山堂铜矿产出位置出现了成矿元素(Cu)及伴生元素(Zn、Au、Ag、As、Sb、Mo)、常量组分(Fe2O3、MgO)的正异常和亲石分散元素(Ba、Sr)、常量组分(Al2O3、Na2O)的负异常,构成白山堂铜矿整体异常结构模式。以是否出现异常结构模式为标准,利用岩石裂隙充填物测量或岩屑测量结果,对白山堂铜矿外围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前景进行了评价。根据示范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异常结构模式进行找矿靶区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较单纯利用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进行靶区评价证据更系统、充分。  相似文献   

9.
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忠 《地质与勘探》1991,27(12):43-46
本文根据冶金系统"七五"期间金矿成矿区(带)1/5万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归纳出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异常进一步工作的某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凤阳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为例,通过开展系统的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浅覆盖区浅钻地球化学测量最佳采样密度。实际采样平均密度为16孔/km2,均匀抽稀成8孔/km2、4孔/km2、2孔/km2分别绘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经过对比研究,发现1:5万浅钻地球化学测量适宜的采样密度为4孔/km2,均匀布孔,能够反映类似大王府—江山铅锌金矿中型矿床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益振  邵龙潭  李根华 《岩土力学》2006,27(8):1335-1338
利用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测量方式得出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的差别很大。分析得出,数字图像局部变形非接触式测量与传统整体测量方式是导致模型参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数值算例说明了模型参数差别对位移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变形数字图像测量得到的模型参数K和Kb比传统测量的结果高2~3倍,相应的位移计算结果是传统测量方法模型参数计算得到结果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卷积完全匹配层(convolution perfectly matched layer,CPML)吸收边界是一种高效处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中人工边界反射波的方法。本文基于传统的一阶系统CPML吸收边界条件推广并推导了新的二阶系统CPML边界条件(NCPML)。与常规二阶系统CPML边界条件不同,新边界条件推导的核心思想是在复数-频率域中忽略部分衰减因子空间变化特性,避免其在时间域产生复杂卷积算子,然后反变换至时间域得到基于CPML吸收条件的二阶标量波方程,并应用于二阶标量波方程数值模拟。均匀介质模型测试验证了NCPML吸收条件在内存使用上相对于常规二阶系统CPML与SPML(split PML)吸收条件更少。在对人工边界反射的吸收效果上,NCPML稍逊色于常规二阶系统CPML,但二者均相对于SPML优势明显。最后通过层状模型和Marmousi模型测试验证了NCPML的稳定性及其在效率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我国研制出了航磁三分量测量系统,但对于三分量数据的解释与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从磁法三分量数据向上延拓的公式推导入手,首次获得了三分量数据的向上延拓理论公式。随后设计了以模型中心埋深、模型体积、深/浅部模型的磁化强度、模型顶面埋深、模型间距为变量的立方体组合模型,获得了滤除异常所需的最低延拓高度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总结得到了一定的规律。最后将总结的规律应用于实测三分量数据中,结合测量区域的地质状况做出了相应的解释,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黄陵矿区属于煤油气共生矿区,区内多个工作面发生底板气异常涌出。为探明底板异常涌出气体的成因类型,采集煤层底板气样44个、2号煤层气样12个,进行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乙烷碳同位素(δ13C2)及甲烷氢同位素(δDCH4)等地球化学参数测试。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底板异常涌出气不是来源于2号煤层,其甲烷碳同位素(δ13C1)测值为-52.20‰~-42.80‰,乙烷碳同位素(δ13C2)值为-37.20‰~-29.01‰,成因类型属油型气。通过对区域烃源岩分布及地层裂隙系统的分析,认为黄陵矿区底板异常涌出气可能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研究北京变质铁矿区航磁异常并如何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的工作中,逐步总结规律得出的这种方法。经实践证明在该区进行磁异常分选工作中本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比值法是指磁异常的垂向二阶导数的极大值((α~2△T)/(αz~2))_(max)与磁异常极大值△Tmax之比。选其比值中的某一数值作为分选值,对磁异常进行分选。  相似文献   

16.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化探工作组将全国陆地国土划分为5个地球化学域(古亚洲地球化学域、秦祁昆地球化学域、特提斯地球化学域、扬子地球化学域和滨太平洋地球化学域)和25个地球化学省。在全国地球化学图中位于云南西部地区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有显著富K2O、Th、U、La、Y、Zr而贫Co、Ni、V、Cr、Ti、Fe2O3的特征。基于云南西部地区区域化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高场强元素组合(F2)和相容元素组合(F1)两个公因子:F2=0.87Th+0.86Y+0.77U+0.77Zr+0.67La+0.61K2O+0.58Al2O3+0.53Be,F1=0.95Fe2O3+0.93V+0.93Ti+0.92Co+0.81Cr+0.80Ni。利用二者因子得分比值(F2/F1)构建了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和推断模型。以F2/F1为例介绍了制作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的方法技术。在F2/F1地球化学图中的高值区或在其地球化学异常图中的异常区与云南西部地区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地表出露范围十分吻合,从而验证了地球化学推断花岗岩类侵入体模型的可行性。基于构建的推断模型在全国近7百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推演并绘制F2/F1的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异常图。选择华南中部地区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指标异常区与实测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形态和规模上十分吻合,尤其在韶关至桂林、贺州一带花岗岩类侵入体边界与F2/F1异常区边界几乎一致。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针对花岗岩类侵入体所建立的区域地球化学推断模型的可行性,而且该模型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特吉达地区已知矿床的铀矿找矿模型研究,为该区在矿区外围进一步开展铀矿预测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本次物探测量,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认为:矿体位于下白垩统阿萨乌阿组砂岩中,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常产在古生界隆起的边缘;不同埋深矿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各异,但总体表现为车载(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有铀异常显示,活性炭吸附氡测量有氡浓度异常显示,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有热释光强度异常显示,音频大地电磁(AMT)测量显示矿体位于低阻向中阻变化部位、且靠近中阻一侧。以此为基础,预测了5片铀矿找矿靶区,其中的2片经后期勘查,发现铀矿化(线索)。  相似文献   

18.
石厚礼  杨栋栋  姜赟赟 《世界地质》2022,(3):545-558+582
为查明沂沭断裂带西侧兰陵地区Au及其伴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优选找矿靶区,在向城—兰陵一带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完成面积840 km2,圈定单元素异常231处,综合异常9处。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地质调查资料以及本次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在综合异常AS01范围内初步圈定金矿脉1条,在综合异常AS08范围内初步圈定金矿脉2条,优选出2处找矿靶区,即增光峪—扁担山—黄山口找矿靶区、拾钱庄—晒钱埠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林成贵  程志中  姚晓峰  颜廷杰  李阳  王伟  郭强 《地球科学》2020,45(11):4038-4053
气体能携带深部矿化信息沿着岩石裂隙和断裂带迁移至地表,因此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寻找覆盖层以下的隐伏断裂和矿体.基于便携式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仪(PMGRA),应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对辽东地区五龙金矿区和青城子地区开展了探索性的试验研究,并辅以相应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异常区气体的浓度衬值非常大;在部分气体异常区,沿着构造倾向方向,具有CO2异常峰值出现在H2S、SO2和CH4之前的特点.在辽东浅覆盖区,气体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均能反映隐伏构造和矿体;而在覆盖较厚地区,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对断裂和矿体反映更明显,受覆盖层的类型和厚度影响较小.本次试验结果初步显示了基于PMGRA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浅覆盖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前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导电的脉状矿体上进行了直流电阻率剖面法的理论研究、模型实验以及野外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与其它电极系统(包括焦聚的电极排列)相比,最简单的两极装置在极距较小的情况下产生大而简单的明显异常.这篇短文介绍了激发极化剖面法中各种电陂装置特性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