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3,22(3):395-40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90Sr的来源、含量水平和在陆地环境介质中的转移.重点介绍了环境中90Sr的分离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化学分离及计数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与90Sr相关的海洋学研究进展, 通过测量海洋环境中的90Sr可以进行水体涡动扩散、沉积物沉积速率、生物对90Sr的富集、生物和沉积物对90Sr的吸附,以及核设施运行或核事故放射性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4年85-904航次获取的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硅酸盐相的^87Sr/^86Cr和^143Nd/^144Nd比值,以定量研究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硅酸盐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中段陆坡区表层沉积物硅酸盐相的^87Sr/^86Sr/^143Nd/^144Nd与东海陆架沉物硅酸盐相的^87Sr/^86Sr和^143Nd/^143Nd相当,槽底和东坡沉积物硅酸盐相的^87Sr/^86Cr和^143Nd/^144Nd值介于中国大陆硅酸盐物质和海槽水山碎屑的^87Sr/^86Sr,^143Nd/^144Nd比值之间,并大致具有两端员混合特征,利用以Sr同位素为参数的二端员混合方程进行物源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冲绳海槽中段的西坡和槽底表层沉积物硅酸盐相以陆源物质为主,最大值为91.07%,由西向东,陆源物逐渐减少,在海槽东坡含量最小,最小值为9.93%,火山源物质在东坡含量最高,量大值为64.92%,由东向西,由北向东,火山源物质逐渐减少为零。  相似文献   

3.
太湖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分析表明,草型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总体比藻型湖区高。湖泊从贫-中营养水体向中-富营养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沉积物TP、TN则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各湖区表现出差异。湖泊演化到富营养阶段,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明显的偏负。近50年来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反映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与实际环境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太湖水环境存在50年代及90年代两次较明显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查中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未来新型能源,赋存于低温高压环境下的海洋沉积物中,但也可形成于大陆永久冻土带中。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具有经济和环境上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国际上己对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况、分布和形成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刚开展。对中国南海的调查表明该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温压条件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条件。在南海的许多海区还发现了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标志(BSR)。介绍了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这些地球化学异常的产生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或分解过程有关。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中气体含量(主要为甲烷和乙烷),甲烷的碳同位素,孔隙水中阴离子(Cl^-、SO4^2-等)、阳离子(Ca^2 、Mg^2 、Ba^2 、Sr^2 ,B^3 和NH4^ 等)浓度和δ^18,δD,δ^11B,及^87Sr/^86Sr等同位素组成,此外还对海底沉积物的热释光特征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开展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验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在南海发现和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和γ能谱测定方法,就海水对近岸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90)Sr(~(85)Sr)、~(137)Cs、~(60)Co及~(106)Ru的解吸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海水对沉积物中四种同位素解吸性能的变化顺序为~(90)Sr(~(85)Sr)>~(106)Ru>~(60)Co>~(137)Cs,沉积物吸附的~(90)Sr(~(85)Sr)易被海水解吸,而~(137)Cs和~(60)Co则易被沉积物吸附固定。  相似文献   

6.
对东太平洋1枚水成结核和2枚成岩-水成混成结核共25个微层样品进行了同位素质谱分析和等离子光谱分析,取得了结核壳层的^87Sr/^86Sr、^143Nd/^144Nd比值以及Mn,Fe,Ti,Al、稀土元素等含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类型结核中Sr-Nd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在水成结核A99中^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呈弱正相关,在成岩-水成混成结核5737G和5739G中^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呈负相关。^87Sr/^86Sr比值与εNd值在A99结核剖面中的分布反应了东太平洋10Ma(晚中新世)以来海水受到了强→弱→强的火山作用影响;^87Sr/^86Sr比值与εNd在5739G结核剖面中的变化表明成岩作用结核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而5737G结核剖面中的变化则反应了火山作用对结核的成长起了较大作用 。同时所有类型结核的初始壳层都具有较高的εNd值,表明火山作用突然加强可能是结核生长的一个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90)Sr是重要的裂变产物,在沉积化学、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中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故各国均比较重视。据统计,关于海水中~(90)Sr问题的研究最多,而沉积物较少。1981年,我们对渤海湾沉积物中的~(90)Sr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所获资料,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和转移方式以及造成不同放射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某滨海核电厂为例,分析确定58 Co、60Co、90Sr、134 Cs、137 Cs和110m Ag等放射性核素为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中的主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评估模式预测了上述放射性核素排海后对电厂排放口海域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正常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的58 Co、60Co、134Cs、1 10m Ag比活度低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背景值检测限2~3个数量级;90Sr低于背景值4个数量级;137Cs略高于背景值,对周围海水环境未造成放射性污染.但58 Co、60Co、134Cs、137Cs、110m Ag在排放口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沉积量分别比背景值检测限高2~5个数量级,其中60Co和110m Ag沉积量最大;90Sr沉积量低于放射性背景值2个数量级.最后提出可以从生物辐射评价和核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联合效应(综合考虑温排水、低放射性废水和余氯)和选取合适的指示生物3个方面进行跟进研究的建议,以便更完善和全面地评价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对排放口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氮的重要源与汇,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旨在查清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氮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要素,海洋中的氮往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氮的吸收与再生释放在估算海洋新生产力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率上也有重要贡献。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海水中氮的重要供给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修复失衡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不同海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和环境不同,氮的形态和含量亦不相同,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数量就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不同海区生物种群和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了解各个形态与沉积物中生物种群及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其生物和化学活性,査清氮不同形态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氮的早期成岩和去营养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氮与生物特定种群的关系等,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与生态系的关系,以期对研究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与矿物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HPGeγ谱分析方法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样品中^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8,3.28,61.0,26.5,40.3,44.8,39.2Bq/kg;东部海区沉积物^40K和^137Cs含量比其余海区低,但^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比其他海区高;除湾东部样品中的^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之外,粒径小于0.063mm部分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高于粒径大于0.063mm部分。除东部海区外,湾内其余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说明东部海区的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其余海区不同。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与流域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一致,所以胶州湾沉积物主要物源为流域陆源碎屑。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矿物组成具有相关性。铀和钍放射系衰变不平衡,总体样品和粒径小于0.063mm部分,铀系中^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亏损,^228Th相对于^228Ra过剩。  相似文献   

11.
微波组合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组合化学是组合化学快速发展的结果。与传统方法下的组合化学相比 ,微波组合化学加快了新药筛选中化合物库的建立过程 ,是 1种切实有效的有机合成新技术 ,并且形成了多种合成方法。本文对近 10年来出现的微波组合化学方法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作为榴辉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深入研究化学组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苏鲁榴辉岩带中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中的主要微量元素与全岩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含量呈相互消长的互补关系。Ga、Cr、Zn主要赋存于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中,重稀土、Y、Co、Sc主要赋存于石榴石中,V、Ni主要赋存于单斜辉石中,轻稀土和Sr在胶东榴辉岩中主要赋存于单斜辉石中,但在鲁南榴辉岩中可能赋存于磷灰石和绿帘石等矿物中。胶东榴辉岩为地幔成因,鲁南榴辉岩壳幔成因均有。苏鲁榴辉岩自西向东成岩温度逐渐升高,成岩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部海区次表层NO2^——N的最大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2,11(2):138-14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所获得的NO_2~--N及有关参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NO_2~--N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NO_2~--N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0.54μmol/L之间,其中小于0.05μmol/L的测定值约占测定总数的82.1%,而大于0.05μmol/L测定值基本上出现在50~150m层。文中还对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密度跃层的终年存在、铵的氧化和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是调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水溶解色氨酸的荧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建立了直接测定海水中溶解色氨酸的方法,并进行各种条件影响实验.在0~0.070mg/dm3浓度范围内色氨酸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检测限为7.6×10-4mg/dm3,精密度小于3.1%,回收率86%~120%.  相似文献   

15.
9810号台风影响期间厦门湾海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加之海洋科学观测技术手段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致力于热带风暴对近海水文气象、海岸港湾工程建设、水体热交换、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台风风场导致海水水体强烈运动,加之其所伴随的暴雨、风暴潮将会极大地加速近岸浅水海域陆-海,河-海,海-空,海水-海底沉积物等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海水水化学要素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进而影响海水水质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过程,海水养殖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6月和11月对象山港海域进行的综合环境(水文、生物、化学)调查资料,分析了水体(包括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运用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该区的水动力因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沉积环境对重金属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19.
As shown by an extensive echo‐sounding survey, the morphology of Lake Waikaremoana is a drowned valley system; complex troughs and banks at the eastern end are consistent with infilling and damming by slip material. In September 1972, water temperatures were near isothermal (surface‐bottom, 9.3–8.8°c), and clarity measured by secchi disc averaged 12.2 m. Very fine‐grained clayey silts occur on the surface of sediments throughout the lake.

Five benthic dredging stations yielded ten groups of organisms; of these, oligocheates and gasteropods (Potamopyrgus antipodarum only) occurred most widely, to the greatest depths (248 m), and in the greatest numbers. Animals in the eight remaining groups were few and limited to shallower depths.  相似文献   

20.
闽江口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小宏 《台湾海峡》2010,29(1):42-46
根据2007—2008年眷、夏、秋、冬8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闽江口海域N、P营养盐分布状况与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受闽江冲淡水影响,海水中的N、P营养盐含量的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而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N、P营养盐中,PO4-P含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DIN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却不明显.在春、夏、秋、冬四季中NO3-N/DIN含量的比值分别高达79.60%、79.13%、90.54%、96.14%,主导该海域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和污染程度.闽江口海域海水中DIN、PO4-P含量呈不同程度的超标状态,富营养化指数为0.17—41.73,N/P原子比均值为41.14,远远偏离Redfield值(16:1),具有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