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清理后的一个地层单位--龙潭组.江苏地层清理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经3年多工作,搜集了江苏近100年来大量新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从近300个地层单位名称中,经清理筛选确定采用10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重编了地层表,并建立了地层库,使江苏地层划分由统一划分发展到多重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2.
胡世忠 《江苏地质》1999,23(4):225-228
介绍清理后的一个地层单位———龙潭组。江苏地层清理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经 3年多工作 ,搜集了江苏近 10 0年来大量新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从近 3 0 0个地层单位名称中 ,经清理筛选确定采用 10 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 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重编了地层表 ,并建立了地层库 ,使江苏地层划分由统一划分发展到多重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3.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至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岩石地层界线清楚,南北区生物混生。该区首次采获了蠕虫、海绵、古盘虫、中华油节虫等化石,出现了同一岩石地层单位不同地点,地质年代不同,区域上形成了穿时。在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基础上,该区自下而上划分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团山组、青坑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色尔腾山地区寒武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单位,根据三叶虫化石的时代,将其划分为三个“统”级年代地层单位,并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填图。显然不符合采用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填图的要求。本文首次根据地层多重划分原则,对本区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自下而上建立了两个组,下部为色麻沟组;上部为老孤山组。本文还对层型剖面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色尔腾山地区寒武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单位,根据三叶虫化石的时代,将其划分为三个“统”级年代地层单位,并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填图。显然不符合采用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填图的要求。本文首次根据地层多重划分原则,对本区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自下而上建立了两个组,下部为色麻沟组;上部为老孤山组。本文还对层型剖面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地层发育差异明显,常见的岩石地层单位为黄柏岭组和荷塘组。近年来在岩石地层清理中,黄柏岭组和荷塘组的定义被不断修订。随着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精度的提高及科研和生产的需要,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的划分和年代地层对比需要进一步明确。着重从三叶虫盘虫类的生物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的角度讨论了黄柏岭组和荷塘组年代地层和它们的穿时性问题,认为黄柏岭组为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下段至中段下部时代可能为筇竹寺期,中段中上部为沧浪铺早期,上段为沧浪铺中期至龙王庙期。休宁蓝田荷塘组底部的石煤层与东至庞汪村剖面黄柏岭组底部的石煤层时代可能相当。而浙西地区的荷塘组与皖南地区的荷塘组时代差异巨大,两者底部石煤层底界为不等时面,因此不能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两个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的年代对比应具体剖面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寒武纪—早奥陶世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山东省怀远间断以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划分为2群、7组、5段,共1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李官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等碎屑岩为主者,新命名为长清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等以碳酸盐岩为主者,仍沿用九龙群。  相似文献   

10.
孙存礼 《江西地质》1998,12(2):101-108
《江西省岩石地层》是地矿部“八五”项目《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地层多重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为依据,对江西近百年来的大量地层资料及400多个地层名称,进行了全面清理。经筛选,最终共确定江西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219个(含引用外省的少量岩石地层名称),其中群级单位20个、组级181个、段级18个,包括新建岩石地层单位15个。  相似文献   

11.
以奥斯陆国际地质大会修订的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四分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及与顶底和内部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等综合分析,对西北地区16个地层区(地区)的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通过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西北地区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即4统10阶的年代地层框架),为今后西北地区寒武纪地层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南地区的寒武纪生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极其发育,前人曾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先后建立了7个阶17个化石带。但化石带的含义不甚明确,多以标准分子为代表,即标准化石带(时间带?)。笔者等于1991 ̄1993年在白山市幅(1/5万)区调填图时,以区内的青沟子剖面为例,利用前人在该剖面上连续采集的三叶虫生物化石资料,按照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对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初步清理,建立了5个正式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  相似文献   

13.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2014年,笔者参加了新疆西昆仑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测制了系统地层剖面,收集了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变形变质、接触关系及空间变化等资料,采获了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综合研究,结合1:25万区调资料,对岩层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为主的多重地层进行了划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综合地层序列,共建立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8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8个,其中新建组9个;首次在该区划分出22个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划分到系和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思想框架下,采用多重地层分类原则,对区内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可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其中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生物地层方面,建立2个组合带和5个植物组合带;区内石炭纪地层仅发育上石炭统,二叠纪地层齐全;区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通过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突出了不同地层单位的属性特征,优化了区域等时地层格架,有助于煤炭资源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20122014年,笔者参加了新疆西昆仑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测制了系统地层剖面,收集了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变形变质、接触关系及空间变化等资料,采获了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综合研究,结合1:25万区调资料,对岩层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为主的多重地层进行了划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综合地层序列,共建立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8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8个,其中新建组9个;首次在该区划分出22个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划分到系和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晚侏罗世—白垩纪陆相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兼海 《福建地质》1994,13(4):240-247
本文应用地层多重划分观点和方法,对福建省东、西部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确立晚侏罗世─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19个,其中群级4个,组级15个,并与年代地层单位进行对比,指出坂头组与小溪组属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从内地(西北)向沿海(东南)略具穿时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中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4):274-281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常用的且最重要的地层单位,它既是以客观不整合面为界面的岩石地层单位,又是有严格时间属性的年代地层单位,具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两重性,它具横向可预测、全盆地统一及时限短等特性。与传统的地层单位有严格的区别,克服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在划分与对比地层时的缺点,提高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白垩纪事件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东北白垩纪地层单位涵义一直较为混乱,本文从事件沉积入手,确定了4种不同类型的界面。笔者根据其事件沉积界面,划分出3个组一级和两个段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较好地控制了陆相地层的纵向和横向的突变,而且对深入盆地研究,解决年代地层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系,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层单位,但是,却简单明了地代表了形成于寒武纪开始(显生宙起始时)之前的所有岩石,因而就囊括了可以追索到地球形成的所有时间阶段的物质记录。遵循现代地层学的概念体系,要建立一个更加精确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将面临着很多挑战。与寒武纪以来的显生宙相对应,前寒武纪曾经被称为"隐生宙"。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地质学家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生命活动的痕迹,被称为"隐生宙"的前寒武纪就进一步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这代表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的第一次概念进步。现行的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主要基于不同克拉通上的可对比的地质事件,而且基于合适的计时性(大致为整数的)时间界限来划分前寒武系,这个划分方案已经服务地球科学界三十余年,尤其是基于大范围的构造活动与沉积特征尝试性地建立了元古宙的纪(埃迪卡拉纪除外),代表了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的第二次概念进步。随着对地球前寒武纪演变历史的深入研究而识别出许多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以及更为重要的是从岩石记录的背景变化中识别出造成这些事件的成因,这不但导致了对前寒武纪地球的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为今天重新修订一个新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从而产生了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的第三次概念进步。在新修订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中,表现出以下重要的进展:1)运用现代地层学的理念,重新定义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2)明确了具有特殊地质学涵义的太古宙的底界;3)明确并修订了太古宙-元古宙界线;4)尝试性地进行太古宇的建系。一个修订了的太古宙,可以定义为前寒武纪历史进程中具有以下特征的时间段,即地表上保存的最古老岩石的首次出现(4030 Ma的Acasta片麻岩)、大致在2420 Ma广泛的冰川沉积、变冷的地球条件和大气圈氧气上升的首次出现,据此太古宙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代和六个纪。太古宙的这个修订和进一步划分,强调了一个基本的科学理念,即太古宙代表了地壳形成与生物圈确立的早期主要阶段,以高度还原性的大气圈为特征。因此,太古宇的建系,是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本文通过详述这一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地球早期复杂的演变历史提供重要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激发研究热情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