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为了验证位场偏移快速成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比基于重力和重力梯度数据的偏移成像的效果,笔者利用MATLAB编写了重力及重力梯度数据位场偏移成像的算法,并进行了模型正演计算,发现基于梯度数据的偏移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抗噪性和抗背景场能力好于重力数据的偏移成像,并且能够较好的确定模型的中心埋深。将此方法应用于葫芦岛市黑鱼沟的某铅锌矿洞的深度计算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力勘探中相关成像存在纵向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加权的多分量重力梯度数据联合相关成像方法。与重力异常数据相比,重力梯度数据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包含更多的频率信息。因此,本文在相关成像原理基础上联合多分量重力梯度数据,引入基于先验信息的深度加权函数,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进一步提高深度加权效果。利用长方体组合理论模型确定了最佳梯度数据组合,验证了深度加权函数能够提高纵向成像效果;提出的方法还被证明具有抗噪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文顿盐丘区域的实测重力梯度数据,结果能够清晰地显示盖岩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重力数据处理反演解释方法技术长期以来都存在许多问题,而概率成像技术在重力勘探中能够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且方法简单,相对容易实现,运算速度较快,计算解释结果相对稳定准确,在部分地区亦不需要很多条件参数约束,同时更不需要在重力反演中给出初始模型以及拟合迭代的具体过程,只需要把滑动窗口内的相关函数扫描点逐点进行计算即可,适合在大规模数据成像中使用。通过研究布格异常与基于位场分离的梯度成像,给出了多种组合的球体模型成像结果,成像方法可显示出异常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形态,提高重力数据横向与垂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李端  陈超  梁青  黎海龙  胡正旺 《地球科学》2018,43(3):873-886
离散重力测量数据的重构是重力数据分析和处理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等效源方法作为一种有效且稳定的重构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位场理论,提出了三层变尺度等效源方法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恢复测量数据中长波长范围的信息,实现对离散重力数据的高精度重构,进而保障了在重力场重构基础上的重力梯度计算.详细地讨论了三层变尺度等效源的设置以及优化反演计算的过程,通过二维和三维理论模型试验,展示了方法的有效性及相对单层等效源方法的优势,并通过广西某地区实际重力测量数据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抗噪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位场相关成像可以快速估计场源的空间位置。为了减小叠加异常对相关成像的影响,现有的成像方法通常是采用剩余异常或异常垂向导数成像。笔者通过加入一个数据截取窗口,计算窗口内数据的相关系数,以减少相邻场源间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成像分辨率的目的;并通过相关系数极值的大小选取窗口,从理论上使成像结果更加可靠。通过重力模型试验,验证本方法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将该法应用于葫芦岛市黑鱼沟的某矿洞的深度计算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疆色尔特能地区视密度和视磁性的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起伏地形上测量的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延拓至平均水平面;对平面上的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再将各层的场向下延拓至相应的深度,并反演出该深度层的密度和磁化强度结构。以此得到的密度和磁化强度,反映该深度层密度和磁性的近似分布,称为视密度和视磁性反演。本方法反演速度很快,在主频1.73 GHz的微机上,完成71×81数据点反演的计算时间为10s。这里以新疆色尔特能地区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力异常三维反演——视密度成像方法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起伏地形上测量的重力异常,延拓至平均水平面;对平面上的重力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再将各层的重力场向下延拓至相应的深度,并反演出该深度层的密度结构.以此得到的密度,反映该深度层密度的近似分布,故称为视密度成像.在重力场的曲面向下延拓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延拓方法——迭代法,延拓深度大,延拓过程稳定;且不需解线性代数方程组,避开了制约三维反演实用化的计算时间的瓶颈问题.在主频1.73 GHz的微机上,完成71×81数据点反演的计算时间为10 s.以新疆一个地区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度约为72~76 km)和中地壳(参考深度约为12~16 km)深度的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重点讨论了重力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中国大陆主要构造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国大陆在环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和特提斯动力学体系这两大动力作用下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壳幔响应。  相似文献   

9.
归一化总梯度法自提出以来,在重力资料用于直接找油方面,国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该方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力资料的解释实践中。方法原理是运用位场的向下延拓,计算观测平面下半空间各深度点上的总梯度,并在相应深度上作归一化处理,求得归一化总梯度值G~H(x,z)。然后,通过GH值在不同位置的圈闭来研究场源分布特点,从而达到勘查地质构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快速成像反演方法是近几年重磁勘探定量解释的一个发展热点,由于其在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先验信息,故而可以较为快速地估算场源的深度与密度等相关参量。DEXP(depth from extreme point)成像法由于在深度加权函数中考虑了构造指数,使得成像结果更为准确。笔者基于DEXP快速成像法的基本理论,首先,推导了重力异常及重力梯度张量的DEXP变换形式,并将其应用到场源解释之中;然后,采用理论模型试验,分别分析了数据的点距、误差、计算范围以及背景场对成像结果的影响;最后,将该成像方法应用于实测的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并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理论模型试验与实际应用均表明:DEXP成像法能够有效压制数据噪声的影响,具有计算稳定性和准确性特点;数据的点距、计算范围和背景场均对DEXP成像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数据处理时,应该综合考虑它们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并且需要进行相关数据预处理以提高定量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成像技术在矿区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力勘探中利用概率成像新方法处理数据,在东北某矿区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在常规处理解释中遇到很多不确定性.而概率成像以及重力梯度概率成像的新方法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场分离的难点,去除干扰场的叠加.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处理解释矿区的重力异常,圈定异常地质体,为找矿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而解决了复杂地区重力场的反演解释问题,对重力勘探工作中复杂地区重力异常的解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进行重力异常成像反演.  相似文献   

12.
燕新跃  谷丙洛  孙志广  张永杰  张鑫怡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5-2024030015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复杂高陡构造区越来越成为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现有成像方法无法满足井周高陡构造的成像需求。针对井中高陡构造,地震干涉法基于源检互易定理,对不同检波点处VSP资料进行相关/褶积处理,重构虚拟震源数据,得到以某一检波点为虚拟震源,另一检波点处接收到的虚拟SWP地震记录。根据地震干涉原理,将VSP资料的不同波场成分进行分离,并对不同波场成分进行数学运算来生成干涉道集。通过地震干涉法能够使虚拟观测系统更靠近目标区域,提高对高陡界面的成像分辨率,实现面向井周高陡构造的高精度成像。笔者等先是对地震干涉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基于扰动理论对VSP干涉道集的波场成分进行分析,验证了不同波场成分在地震干涉中的作用及虚假同相轴产生原因。引入窗函数滤波器,对远离虚拟源和虚拟检波器的记录进行衰减,压制干涉过程中生成的虚假同相轴。最后利用干涉成像条件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成像,并用盐丘模型进行数值试算,得到其高精度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玲娜  曾昭发  袁园  孙笑宇 《世界地质》2015,34(4):1113-1119
针对传统DEXP快速成像结果依赖于地质体构造指数的缺点,笔者提出了利用重力异常不同阶垂向导数比值DEXP的方法。该方法使得成像结果独立于地质体构造指数。地质体的深度估计完全自动化,仅需要寻找比值DEXP成像结果的极大值点位置。通过该方法估计出的深度结果,可以进行地质体构造指数的估计。通过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准确地估计出地质体的深度位置以及地质体的类型。将该方法应用到Bell Geospace公司在Vinton Dome测得的Air--FTG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与时间域偏移方法比较,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能够适应剧烈横向速度变化、陡倾角反射的地震资料。本文通过研究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原理,首先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然后在初始速度模型中加入了目标地质体--盐丘作为层位,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优化,在层位的约束下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对优化前后的两个速度模型求取旅行时差更新初始速度模型;最后利用更新后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成像。叠前时间偏移和模型约束下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显示,后者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The auxiliary functions, namely amplitude, phase, envelope and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Hilbert transform over gravity anomalies of 2-D sphere, vertical fault block and horizontal circular cylinder ar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unctions are established in loca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with a theoretical example in each case and supported by field data of gravity anomaly over Humble dome and spherical model of the Satak-Mansar area, Nagpur District, India.  相似文献   

16.
基于EIGEN-6C2重力场模型反演青藏高原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东美  鲍李峰  许厚泽 《地球科学》2015,40(10):1643-1652
重力数据是地下场源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 包含了地下从浅部到深部的丰富信息.高阶卫星资料的丰富为青藏高原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基于EIGEN-6C2模型作为原始数据, 首先对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分别作1~5阶尺度分解, 得到不同尺度重力异常的分布特性, 探讨不同空间尺度反映的地壳构造意义.其次, 基于径向对数功率谱估计平均深度方法理论, 进一步研究1~5阶细节反映的场源深度.再次, 利用Canny算子的多尺度边缘检测识别和分析重力异常中表现不明显的断裂, 定位断裂在地表的位置, 识别青藏高原内部断块边界, 完成活动块体和次级块体的划分.最后,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沉积层及岩石圈改正, 采用Parker-Oldenbarg三维位场反演法反演青藏高原莫霍界面起伏.   相似文献   

17.
CURVGRAV-GUI is an open source software that was developed to interpret gridded gravity data by using curvature technique. It was developed using C# language with Microsoft.NET Framework 4.0. This program calculates the critical and extreme points, and estimates the depths of source bodies at this points. Besides, CURVGRAV-GUI processes gravity data by using minimum curvature,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curvature, and detects the subsurface lineaments. It is a user-friendly application that can display obtained solutions and gravity data thanks to image and scatter maps. CURVGRAV-GUI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both synthetic and field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the β constant, a parameter related to the source geometry, was examined for different source types such as spher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ylinder and thin vertical fault. This program was tested by using two synthetic model applications. In the first synthetic model application, it was used a complex synthetic model consisting of three sphere and a horizontal cylinder located at the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second synthetic model application, a graben model consisting of two thin vertical fault was used.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RVGRAV-GUI was tested with using a real gravity data belonging to Kozakli-Central Anatolia region, Turkey. Very successful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both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Earth scientist can use CURVGRAV-GUI for education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