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童谣了,夜晚仰望星空看繁星闪烁,有没有在脑海中飘过这个问题:小星星们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眨眼睛”呢?  相似文献   

2.
来参观过 starry 和 yvonne 的天文小屋的朋友,对我们卧室的满天星效果赞不绝口。开关一开,就看到完全根据《全天星图2000》临摹的夏夜星空,满天繁星一闪一闪的,还可以变化颜色。躺在床上数星星,不可不谓一种浪漫、惬意的享受啊。天文同好们应该都有自己家里看到星空的想法吧?最开始我是买了 HOMESTAR PRO,平心而论,这种家庭天象仪的效果已经很  相似文献   

3.
在《天文爱好者》上读到王玉民先生的中国古诗词和张镇先生的诗词咏天,联想起美国泰勒(Taylor)姊妹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诗,有人译为“一闪一闪小星星”,包含两组诗。不久前,我在美国偶然发现原来全诗共为5组,而我尚未见到国内有全文介绍,因而试译全诗全文,与天文爱好者们共事。  相似文献   

4.
天体如歌,只为心智所领悟,不被人耳所听闻。穷困而高贵的追求者 1571年的一个寒冷冬天,开普勒在德国南部一个偏僻小城降生,童年时患过夭花、猩红热,疾病给他留下一只半残的手和很差的视力。开普勒6岁时,天空出现了一颗大彗星,9岁时,发生了月全食,开普勒被这些天象深深吸引,他喜欢站在山顶上,看着太阳沉沉西去,看着星星一闪一闪从天穹里出现,那星光点亮了开普勒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星空无尽,奥妙无穷。人们好奇于自己的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天文学家更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用尽聪明,想搞清楚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到底是什么,那些星星的旁边也有类似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吗?他们用各种手段,不辞繁琐,探究着远方的星星世界,向我们展示着星星的生命历程。超新星、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名词和概念近来常被人们提及。这些极端天体现象大都与X射线有关。X射线天文是20世纪中期伴随着火箭和卫星的发展开始的。尽管人们不能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观测和体验X射线波段的天空,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探测器一窥其貌。  相似文献   

6.
在迷你问答系统(四)中我们解释了星星“眨眼”的秘密,但另一个问题也随即而来: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来了解一下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到底都是些什么吧! 首先数量最多的一闪一闪的是跟太阳属一类的恒星,另一些较为稳定的是太阳系的行星、卫星,还有少量一团团、一簇簇的是星云、星团和星系,另外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彗星、流星,除此之外还有些是人造天体。它们在星空中散发着光芒,构成了繁星闪烁的壮美夜空。虽然同是发光但又各具特色,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发光机制和特点吧!  相似文献   

7.
小龙 《天文爱好者》2008,(11):48-49
2008年8月1日这一天,地球上要发生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数万人,也可能是数十万人,离开自己舒适的住处,匆匆奔行数百数千,甚至上万公里路,聚集到一条横跨北美洲、北冰洋和欧亚大陆的、宽度不到两三百公里的区域内,并在某个临近的时刻干着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看太阳。他们正要看的是一件全太阳系罕见的现象:一颗卫星“恰好”将太阳系的主宰完全遮蔽,恰好到让人难以形容的叹服。  相似文献   

8.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三百六十年等一回 自幼爱上天文,几十年前就瞄上了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整个20世纪,陕西省境内只发生过一次日全食,那是1941年9月21日,汉中一安康看到的一次。至于西安市,可就要追溯到清初的顺治五年了。西安上次全食发生在1648年,这句话到了媒体口中,就成了“360年等一回”。虽不严谨,倒是具有很大的煽动性。  相似文献   

10.
《天文爱好者》2009,(2):96-96
星占是根据星象预卜吉凶的一种迷信,星占术则是根据星象具体占释人事吉凶的一种方式或方法。梦占是根据梦象预卜吉凶的一种迷信,梦占术则是根据梦象具体占释人事吉凶的一种方式或方法。星占和梦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曾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许多消极和积极影响。星占家和梦占家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星象资料和梦象资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财富。他们无意中的许多发现,尽管经过了歪曲,仍对科学研究具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6日,一场激动人心的天空盛宴即将上演,这就是金星凌日。这一罕见的天象两次一组。两次相足巨8年,两组之间相距100多年。上一次是2004年6月8日,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那是第一次与金星凌日相约,或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很好地观测拍摄到这一天象,那么8年了,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2.
从零开始     
月亮的盈亏圆缺是月球给人们的主要印象。在农历的一个月中,月亮从一弯新月渐渐变成半圆的上弦月。又日益丰满成为圆圆的一轮望月,然后逐渐残缺,变成半圆的下弦月,乃至一钩残月,终于隐没不见。能不能事先知道哪一天的月相是圆是弯,是望是朔呢?现在我们要制作的瑞轮莫荚仪就是一件预测月相盈亏的天文小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12,(1):51-51
2011年12月10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科协天文学社在体育馆的阶梯平台上举办了第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月全食观测。这次我们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文爱好者苏晨和他的好朋友张岭,并且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本次观测我们的器材有两个双筒,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三个单反相机,另外还有一套夜光星板,一张活动星图。  相似文献   

14.
银河是星空背景上的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它虽然不是星座,但它与星座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这说明它也是与恒星有关的一种天体现象。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它想象为天上的一条河,称天河或银河,也称天汉、银汉。所以苏洞的《秋夜》诗中才把它写成有深浅波浪、风吹荡漾摇动的一条河。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6日,将发生金星凌日天象。当代人可能是最后一次目睹这一天象。因为下一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117年12月11日,距今105.5年。两次金星凌日发生的时间,间隔有8年、105.5年、8年和121.5年。因此,有些世纪可能一次金星凌日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盛夏·光年     
塔亚 《天文爱好者》2012,(10):85-85
盛夏的北京,青涩的你们在阳光下初次见面。和大家一起,在北馆里巡游,一个个展室,一场场电影,一周的集训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大幕。下午三时,出发了。你坐在宣传车里,打量着车窗外陌生的风景,一路遐想,奔向你期待了许久的地方。到达营地,房前房后,是瓜果和鲜花。走进房间,是整洁舒适的宽大床具。孩子们,舟车劳顿,调整一下吧,集训才刚刚开始呢!  相似文献   

17.
一钩新月     
凡是喜欢丰子先生恺漫画的人,都见过这幅画——疏朗简洁地勾勒出的一幅小景:一道卷起的竹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一把壶和几个杯,一弯细细的月牙高挂,右边空白处题着:“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是丰子恺先生在浙江省上虞县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担任美术、音乐教师时创作的。当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春晖中学全新的教育理念吸引群贤毕至:  相似文献   

18.
一百二十多年前,德国人怀揣殖民目的,建立了青岛观象台。而将青岛观象台发扬光大的是我国现代科学的先辈们。他们孜孜以求,用一支笔、一台镜子、一颗热忱的心指向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未来计划 (1)“恒星虎” 据欧洲航天局网站2009年12月透露,欧洲航天局正在实施一项为期6个月的“恒星虎”(StarTiger)研究工作,设计一台可以运行在2颗编队飞行卫星之间的仪器。它能精确控制一颗卫星在另外一颗卫星上投下影子,另一颗卫星则将长时间保持日食状态,从而揭示通常隐藏在日光中的日冕部分。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又能再一次看到日全食,2010年我国境内还可见到月食。为了迎接这些天象中最精彩的节目,我们就来制作一件预报未来日食和月食的“日月食仪”。这个日月食仪上有一个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那是一只飞鸟身上负着一只蟾蜍,原来当时通常把一只名叫跋乌(cun—wu)的三足神鸟视作太阳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