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在一份特别报告中警告称,2012年太阳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2012年9月,地球可能将面临一场“超级太阳风暴”的袭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到时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将看到以前只有在南北极才能看到的明亮极光。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警告2012年地球可能遭遇百年未遇的“超级太阳风暴”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格林尼治时间2011年3月9日23点23分(北京时间3月10日7点23分),太阳表面再次发生一次强耀斑爆发。在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测量结果显示,这是一次X1.5级的爆发事件。爆发位置位于太阳黑子1166群。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23日,太阳上爆发了X射线级别为H9的大耀斑,同时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此次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风暴向地球方向迅猛袭来,是自200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射向地球的太阳风暴物质一般包含高能质子、电子、强电磁辐射和磁等离子体等。其中高能带电粒子的速度会非常大,会在一天之内来到地球,慢一些的带电粒子在随后几天内会接连袭击地球。  相似文献   

4.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说明了太阳对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太阳活动特别是太阳风暴也会影响甚至破坏地球环境,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它会对现代尖端技术的试验和实施进行“捣乱”,会使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失灵,会对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构成辐射威胁。不少学者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认为,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人类的某些流行疾病也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椐国际天文机构预测,2000年是第23太阳周的高峰年,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组的专家证实,从2000年3月起,太阳活动已进入新一轮的“极大年”,它对人类的影响可…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3日,美国大气研究国家中心(NCAR)的科学家毛苏米·迪克帕缇(Mausumi Dik-pati)等人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新的太阳风暴又要来了,而且将是自1958年以来最强的一场太阳风暴。它将比现在所在的第23周太阳峰年强烈30%到50%。届时,几乎每天都会产生日冕物质抛射。为了验证磁流输运发电机模型,她们从过去的观测资料中提取了磁场数据,结合“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6.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生命出现是天体演化的必然结果15世纪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大革命。哥白尼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毫不含糊地宣扬日心说并且提及”外星人”是否存在问题,他这样写到:“(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绕自己太阳运转的地球,就像我们的七个行星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似的……。在这些世界上居住着各种生物。”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上绝大部份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存在着广泛的影响。太阳与地震的关系最早被人们注意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固体潮,认为它可能是地震的一种触发机制。随着太阳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流对地震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物理作用。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哥白尼抱憾看不到水星在不少书中提到哥白尼1506年从意大利回到波兰后就一直没有见过水星。原因何在?水星和金星在地球轨道之内,称为内行星。从地球上看去,内行星总是徘徊在太阳近旁(水星和太阳的角距离不超过28°),像两个拉着妈妈衣襟的小孩子,经常被太阳的光辉所淹没。如下图所示当水星走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成一线时是“下合”,当水星走到地球对面时称为“上合”;当水星走到离太阳最远的两个位置时称为“大距”,在太阳西面称为“西大距”,在太阳东面称为“东大距”。在合的时候,水  相似文献   

10.
影片对“太阳风暴”的过度渲染 最近一段时期,末日灾难影片连连引发世人恐慌,例如有将来人类因气候变暖而“被冻死”的影片《后天》:还有《2012》影片中,几乎集中了电影史上所有灾难: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大量体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像豆腐一样被自然的巨大力量碾碎,几乎是能想象到的人类灾难的极限;也有因超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许多人被“烧死”,如好莱坞影片《先知》。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10月~11月期间,太阳活动频繁、剧烈,大规模的太阳风暴多次袭击地球,对于全球短波通信、人造卫星、民航、电力等行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世界各种传媒的关注。据我国国家天文台太阳科学家介绍,10月19日到11月4日,太阳表面曾接连出现继2000年5月以后出现的三个最大面积黑子群,导致太阳发生了一系列爆发现象,一度对人造卫星等航天飞  相似文献   

12.
太阳活动第23周何时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古代人们把它视为圣洁的象征,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没有它,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它给地球以光明和温暖,就象人们常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太阳有时也肆虐成灾,影响地球。例如,在《续汉书五行志》上就有记载说“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淫溢”,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一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普通的恒星。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它是人们特别关注其命运的一个特殊天体。论个头,最大的恒星是太阳的几十亿倍,最小的只是太阳的十几万分之一;论质量,有比太阳大几十倍的恒星;说亮度,剑鱼座S是太阳亮度的48万倍……。因为太阳离地球最近,光线从太阳射出到达地球只要8分钟18秒的时间,所以天文学家可通过对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世纪。特别是空间、航天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很惹人瞩目。 随着航天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影响、制约着这些技术的实验和实施。因而,了解和认识空间环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空间环境扰动的驱使源是太阳。太阳的X射线爆发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突然骚扰,因而影响甚至中断短波无线电通讯,而且对长波通讯也有影响;太阳大耀斑发射的强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附近,会引起近地空间(卫星轨道附近)的强烈扰动,威胁人造卫星,卫星  相似文献   

15.
在朔风怒号的严冬时刻,人们常围坐火炉取暖。谁都明白,离炉子越近,获得的热量越多……有时人们把太阳比作天上不熄的大火炉,这样也应有相同的规律,所以水星离太阳最近,全球的平均温度为300多摄氏度,而遥远的冥王星终年处于-230℃以下。 但不能就此“推而广之”,我们四季的冷热不同也是离太阳远近造成的,事实正好相反,对北半球而言,地球离太阳最近的1月3日却是全年最冷的“二九”时期。相反离太阳最远(约7月4日)时却反而是挥汗如雨的盛夏。 这岂非矛盾了吗?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地球而言,  相似文献   

16.
天文系统角动量之谜许梅宇宙中的物体很少有不旋转的。地球一刻不停地转动着,导致人们生活在昼夜交替的景色之中。自转着的地球和所有自转着的姊妹行星都围绕着自转着的太阳运行,而太阳又和近二千亿颗自转着的恒星一道绕着银心旋转,组成我们的银河系。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太阳风暴及其行星际和地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柏翰  李川 《天文学报》2015,56(1):44-52
对一个爆发于2014年1月7日的太阳风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太阳活动的多波段遥感观测—来自于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以及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SOHO),分析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的爆发过程.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业务卫星(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GOES)对高能质子以及日地L1点的元素高级成分探测器(Advanced Composition Explorer,ACE)对当地等离子体环境的就位观测,分析了伴随太阳风暴的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EP)事件和行星际CME(ICME)及其驱动的激波.通过地面磁场数据分析了该太阳风暴对地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耀斑脉冲相的开始时刻和CME在日面上的抛射在时序上一致.(2)高能质子主要源于CME驱动的激波加速,并非源于耀斑磁重联过程.质子的释放发生在CME传播到7.7个太阳半径的高度的时刻.(3)穿过近地空间的行星际激波鞘层的厚度和ICME本身的厚度分别为0.22 au和0.26 au.(4)行星际激波和ICME引起了多次地磁亚暴和极光,但没有产生明显的地磁暴.原因在于ICME没有包含一个规则的磁云结构或明显的南向磁场分量.  相似文献   

19.
“月环食”初探谭进千百年来,人们曾多次观测到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但一直未能观测到“月环食”。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请看一下太阳通过地球投影后形成的影区(图1)。区域1是光投影的共有范围,完全不受阳光照射,叫本影;2和3分则是太阳下部和上部发出的光照...  相似文献   

20.
实验原理:太阳系中有各种各样的天体,九大行星是其中的佼佼者。除地球外的八大行星根据其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内外不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内行星轨道靠近太阳,因此总在太阳附近出现,只有傍晚和凌晨才能见到,分别称为“昏星”和“晨星”。外行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外,可与太阳分处地球的两边,这种现象称为“冲”。在每年的冲日前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观测到外行星。这些不同决定了内行星和外形星的观测是有差别的。当天空中同时出现几颗行星时,它们总是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称为“黄道”。这是因为可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