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和天文学家,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的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父亲早亡,家境贫寒。祖父祖母对他管教很严,使他从小养成了刻苦顽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品格。 公元94年,年仅16岁的张衡长途跋涉去当时最繁华的学术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市)求学,他不畏艰辛,考察了沿途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民俗民风,眼界益开,学问大进。  相似文献   

2.
张衡字平子,河南省南阳县人,生于公元78年,逝世于139年;今年是他诞生的1880周年。公元第一世纪末和第二世纪初,是东汉王朝的繁荣时期,那时它是世界上的四大强国之一(另外三个是匈奴、大月氏和罗马帝国),国内在经济上、文化上和交通上都有相当的发展。这样的和平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张衡在学术上得以有辉煌的成就。在他一生的六十二年中,供职于当时朝庭的时间约占37年。37年间调动过八种工作,其中以担任太史令(类似于天文台台长)的时间最长,前后两次共14年,在祖国的天文学史上写下了极其宝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代的另类浑天象 继张衡之后,三国时代吴国的陆绩和王蕃也制作过浑象。陆绩(187—219),字公纪,曾任郁林太守。他“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三国志·吴书·陆绩传》),曾作《浑天图》,并制作浑象一具。《开元占经》中说:陆绩所制的浑象“其形如鸡卵”。这是认为天的形状如鸡卵,大约是受张衡《灵宪》之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2年真是中国天文学界的大喜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京举行,还有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建院(系)60周年,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落成仪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成立50周年暨建台140周年,厦门大学正式复办天文学系,北京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台湾花莲地区本世纪以来 7级以上地震的可公度性 ,并指出1 999年 9月 2 1日地震发生的必然性 ,同时也分析了这次地震时的天体位置及引潮力特征。  相似文献   

6.
值得崇敬的学者──北京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叶述武先生邹仪新1982年在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表彰几位卓有贡献的天文学家,其中有一位就是叶述武同志,他亦是北京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其在研究和教育岗位的奉献,值得崇敬。他于公元1911年生于广东...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1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上天5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3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于1922年,今年恰80周年,出生于1902年的张钰哲先生今年恰百年诞辰。我们在隆重庆祝学会80周年庆典之前,将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举办张钰哲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以缅怀张钰哲先生对我国天文事业发展所贡献的毕生业绩。 中国天文学会和张钰哲先生、张钰哲先生和中国天文学会两者是永远分不开的,在中国天文学会35届评议会(理事会)中就有7届是由张钰哲先生任会长的,走过80年的中国天文学会其中就有38年是由张钰哲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20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庆祝北京天文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会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1992年9月 与北京天文馆合作举办“国际空间年”展览。 1992年10月 与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委员会等方面联合在京举办“亚太地区天文教育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下篇:浑测论天 一.张衡与浑天 东汉时代,在一个繁星璀璨的夜空下,位于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一块视野较为开阔之地,一位少年边注视星辰边在思索:诗集里说的斗柄随四季变换出现相应的不同指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有时还真得差不多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两个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2月3—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学术年会,参加者有各天文、测地、气象、地震等19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冯克嘉到会讲话,祝贺年会召开。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会见了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我国六架经典仪器1986-1991年的时纬观测进行分析,得到它们相对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系统的“O-C”序列;由“O-C”序列研究它们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点并用它们的剩余误差研究了“异常”变化与台站附近发生的地震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家一定都知道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但却很少有人听说过月球上还有一只金蟾(图1)。其实,早在汉代,张衡就在《张河间集·灵》中说:"姮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蛉。"刘向也在《五经通义》中记载"月中有兔与蟾蜍"。传统上认为玉兔的传说是自汉代开始的。而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金蟾的传说在更早的战国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1900.0~2000.0全球发生的M≥7.0的地震与月亮升交点黄经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月亮交点潮可能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一个重要天文影响因子,丰富了日月引潮力与地震的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84年3月22日至3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北京天文学会代表大会和1984年学术年会,出席大会的有94名代表,代表们向大会提供了70余篇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上届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叶述武同志做了工作报告,报告列举了自1981年1月23日至1984年3月22日以来,由学会组织完成的各项工作。报告中还谈到在开展学术活动和科普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在北京地区,IAU个人会员将从已有的30名再增加100名,随着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天文界也必然会出现可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1]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17日对滇西南地震进行了预报,并小结了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界7.3级地震预报。预报时不仅运用了地震学的知识,同时还运用了天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大地震的引潮力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虽然研究历史很长,但至尽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太阳和月球在地球上引潮力的变化,采用轮次检验方法分析了1900.0-2000.0年发生于全球的M≥7.0的全部地震与引潮力的关系,通过计算地震发生在引潮力极值与非极值附近的轮次,从而证明地震的发生与日、月引潮力的变化确实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和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的时纬残差异常变化与其周邻强震的对应关系,最后以讨论的形式给出了这种关联的可能的地球物理机制,目前在地震预测中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解决途径。重要的是,2010年以来的预测实践进一步表明,利用光学天文时纬残差的同步异常提供地震预测信息,既没有虚报,也没有漏报。这就说明,它是完全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投入地震预测实践中,值得更多重视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Ⅵ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