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的公路越来越多地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指出了我国沥青路面规范的不足,介绍了沥青路面病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引起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机理分析,提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几种处理方法,并列举了工程实例.以上方法可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基层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地雷达是一种基于介质电磁性质差异的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具有快速、简捷、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等优点。公路路面、基层、路基和地基等结构层之间存在电磁性质差异,且路基病害造成的结构破坏导致各种介质相互混合,也使得病害区段介质电磁性质与周围明显不同。因此,公路病害的雷达探测具备基本物理前提。以某高速公路裂缝等病害探测为实例,阐述了探地雷达原理和工作方法技术及其在裂缝发展程度、路基不密实区、是否存在空洞等病害特征及其成因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军伟  李金平 《岩土力学》2011,32(Z1):532-0537
针对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病害多发的现状,从路面材料入手,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两种路面下路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高度范围内,对于8.5 m路面宽幅的路基来说,沥青路面下的最大融深大于混凝土路面下的最大融深,尤其在路基高度较低时两种路面下的融深差异更大。最大融化深度和最大融化深度发展速率均与路基高度和路面宽幅有紧密关系,通过研究可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来保持路基热稳定性,从而减少路基路面病害的发生和公路的运营成本,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钱芳 《安徽地质》2013,(3):224-226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长短,除取决于施工质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一旦发生.破损状况将迅速发展,对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顺畅造成严重影响,养护难度也相应加大。通过六安境内某段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调查,对其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在公路养护中提出了处治病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尚平 《城市地质》2004,16(3):30-33
混凝土路面板块裂缝将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根据水泥砼路面建设的施工实践 ,初步归纳了混凝土路面板块裂缝的主要类型 ,分析了各自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路面类型对多年冻土区片块石路基热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青志  房建宏  晁刚  薛兆锋 《冰川冻土》2019,41(5):1087-1097
为了研究不同路面类型对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温度监测数据,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下片块石路基温度、热流密度、热收支变化、冻融循环过程及冻土上限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都对片块石路基的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影响程度和深度远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大。片块石路基中心热收支量呈上升趋势,沥青混凝土路面下其上升速率大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且路基阳坡热收支量大于阴坡。无论路面材料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片块石路基阴阳坡路肩冻土仍处于不断退化阶段,而阳坡冻土上限下降速率明显大于阴坡。与普通路基相比,片块石层的存在能大幅度抬升或减缓路基冻土上限下降,且浅色水泥混凝土路面更有利于路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透地雷达检测路面脱空与灌浆加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地雷达高精度检测公路混凝土路面脱空发育程度等病害,并采用水泥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锦荣 《安徽地质》2013,23(1):62-64,70
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弹性层状理论体系,通过选用不同的层间接触状况、不同的沥青及水泥面层厚度,利用BISAR3.0软件程序计算分析了不同初始状态下,层间结合情况及结构层厚度对PCC+AC型复合式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降低层间最大剪应力的途径,以便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降低由于剪应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路面分层及推移变形等病害,延长路面的寿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透地雷达检测路面脱空灌浆加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地雷达主精度检测公路混凝土路面脱空发育程度等病害,并采用水泥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公路施工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使用节能机械,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发展温拌沥青技术,推广散装水泥;促进路面沥青、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再生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新建地下通道下穿既有公路的工程情况,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既有公路路面纵横向影响范围和应力分布特征及洞周的位移、应力随隧道开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既有公路在隧道下穿过程中的最危险区域,路面底部很有可能会产生受拉破坏,同时隧道内侧拱顶将产生沉降,拱底将产生隆起等结论性成果,进而提出了保证既有公路正常运营和新建隧道安全施工的方法、监测手段和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徐安花 《冰川冻土》2010,32(1):121-125
纵向裂缝是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所在路段的行车安全和正常运营.以前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普遍不高,纵向裂缝病害较少且危害较小,公路设计和科研对其关注较少.目前,对纵向裂缝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较少,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缺乏深入的认识,工程和科研人员对其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给工程整治措施选择和处治方案制定造成很大困难.热状况是影响和控制多年冻土路基,特别是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路基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太阳辐射是影响多年冻土地区地表热状况的主要因素,公路路基抬高后,路基两侧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变大,冻土路基表面热状况和太阳辐射对路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变大.结合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段纵向裂缝调查结果,分析了路基纵向裂缝在路基横断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走向路基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纵向裂缝与路基走向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对公路纵向裂缝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公路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车。农村公路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随着农村公路大型货运车辆的出现,超载超限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农村公路出现错台、翘曲等公路病害问题的几率,且农村公路缺乏养护,一般通车后就疏于管理。按照传统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路面各混凝土板间相  相似文献   

15.
半刚性路面基层开裂的力学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占勇  练继建  任宪勇 《岩土力学》2006,27(12):2250-2254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半刚性路面基层开裂后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研究认为,路表弯沉不能准确反映半刚性路面结构的破坏状态。基层横向开裂后,沥青面层的破坏主要受控于剪应力;基层底部裂缝两侧的纵向拉应力、剪应力迅速增加,将使横缝底部两侧形成严重破坏,这为水损坏后基层形成横缝处板底脱空,进而引起面层沿横缝两侧的开裂、沉陷留下了严重隐患。基层中各层的纵向开裂,不仅使得裂缝向上层进一步扩展,导致路面结构的总体纵向开裂,而且为横向的疲劳开裂创造了条件。当基层板块大于1 m×1 m的临界尺寸时,结构仍属于半刚性路面,当基层板块的尺寸小于此值时,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趋向于柔性路面。  相似文献   

16.
<正>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过程中有了针对路基路面的病害检测技术。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掌握与之相对应的高等级公路病害的合理检测技术,并进行有效选择,对于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的成因可以进行更精准地把握,同时以诊断结果为基础进行相对应地治理,这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平稳有序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基土壤的有效控制、安全稳定是道路工程结构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地霄达在公路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的发展对路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也要求更为先进的路面质量检测方法。本文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路面检测,公路病害检测中的应用,有助于探地雷达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下水埋深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冻结和冻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土壤的冻胀特性,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告。然而,对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和不同土壤条件的野外冻结和冻胀的试验研究,还是不够的。随着在季节冻土带有地下水补给地区的工程的进展,板式构筑物的冻胀破坏显得十分严重。譬如,输水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往往事倍功半,冻胀破坏后的维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往往影响渠道的正常输水;公路混凝土或沥青铺面、农村社队的混凝土板式场、厂建筑等,也多见冻胀破坏的现象存在。因此,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冻结和冻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盐渍土地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易发生冻融破坏,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采用冻融劈裂试验,以冻融劈裂抗拉强度和冻融腐蚀因子评价沥青混凝土在氯盐侵蚀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氯盐侵蚀冻融循环后,沥青混凝土的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明显下降;而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其冻融劈裂抗拉强度下降的幅度增大.冻融腐蚀因子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氯盐浓度越高,对沥青混凝土冻融劈裂抗拉强度和冻融腐蚀因子影响也越大.试验研究结果为盐分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青志  房建宏  晁刚 《岩土力学》2020,41(1):305-314
基于长期、连续的地温观测数据,对位于共和至玉树高等级公路沿线、平均海拔为4 260 m且处于高温冻土区的片块石路基温度、热状态、冻融循环过程和冻土人为上限及变化速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片块石路基下伏多年冻土的影响,以期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设使路基吸收了较多的热量,促使下伏多年冻土升温,导致多年冻土快速退化。观测期内,高温冻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片块石路基中心冻土退化速率为33.5 cm/a,几乎是天然地基的5倍。而且路基阴阳坡效应严重,阳坡路肩冻土退化速率为33.0 cm/a,明显大于阴坡路肩 (22.0 cm/a)。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较高的热反射率、较小的热辐射吸收率,有利于抬升冻土上限或减缓冻土退化速率。但在观测期间,发现处于高温冻土区的高等级公路片块石路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下融化盘面积增长速率为12.24 m2/a,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下为9.28 m2/a,即融化盘面积以不同程度的速率始终在增大。因此,单纯的片块石层的存在和路面类型的改变,并未彻底解决高温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热平衡问题,建议增加补强措施或采用复合路基结构来应对其热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