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流域自然地理松花江流域位于东经119°52′至132°31′北纬42°41′至51°38′之间。流域的西与西北面以大兴安岭山脉与额尔古拉河流域为界、东北面以小兴安岭山脉与黑龙江右侧支流逊河,库尔滨河等流域为界,东以长白山脉、完达山脉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门江等流域为界,东南以长白山脉与鸭绿江流域为界,南面以哈达岭与东辽河流域为界,西南为松辽平原,与西辽河流域的分界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
四川攀西地区新街岩体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金属矿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街岩体属地台型单斜层状侵入体,岩石组合以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主。岩体呈北西向伸延,长7公里,宽1.5公里;倾向南西,倾角55°—70°。其东侧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西侧主要是后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此处二叠系玄武岩相当于裂隙式  相似文献   

3.
1979年13号台风,导致东江支流西枝江流域9月23~25日发生一场特大暴雨,使本流域出现了1949年以来最大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据洪水灾情调查,西枝江两岸崩山累累,沿河水陂冲毁十之八、九,中下游堤围全线崩溃,波及东江干流堤围。这场暴雨影响及于六县一市的广大地区,洪泛成灾,一片汪洋,惠东县城除小部分高地外,全城淹没,惠州市淹了半个市区,灾情严重。大洪水发生后,对这场特大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现介绍如下。一、流域概况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流域位置在东经114°13′~115°25′,北纬22°37′~23°28′之间。北以平天嶂山脉与秋香江流域分界,东南以莲花山、海岸山与沿海诸小河流相隔,西与石马河和东江干流为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冬(主峰6621m)雪山群西南侧,河源冰舌高程约5400m(见《水文》1984年第4期),流域位置在北纬24°27′~35°54′,东经90°33′~122°19′之间,跨越近11.5个纬距,约32个经距,呈东西长而南北狭的形状。北界巴颜喀拉山、秦岭山脉;东部以伏牛、  相似文献   

5.
无定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地理概况无定河是陕北直接汇入黄河的最大河流,流域跨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流经陕西省延安、榆林两地区11个县。其流域界于东经108°07′~110°34′和北纬37°02′~38°44′之间。流域面积30261公里~2,其中陕西省省内面积21859公里~2,占全流域面积的72.2%;内蒙境内面积8402公里~2,占全流域面积的27.8%。干流发源于陕西省白于山北麓,由南向北流入内蒙毛乌素沙漠南部,然后转向东流,横穿陕北沙漠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最后折向东南方向,汇入黄河干流。干流河道呈颇规则的半圆形。全河长475.1公里,  相似文献   

6.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地理位置在东经117°00′~125°30′、北纬40°30′~45°10′之间,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之光头岭,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流域总面积228960平方公里,河  相似文献   

7.
西藏工布江达县唐不朗沟的冰湖溃决泥石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不朗沟(图1)位于北纬29°49′36″至29°56′27″,东经93°00′41″至93°09′22″,流域面积75.67km~2。构造上属拉萨-波密褶皱带,岩性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少量片麻岩和砂岩。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左右,年平均温度低于6℃。地表各自然条件类型的面积组成如表1。 全流域显示出山高、谷深、坡陡的地貌特点(图2)。流域最高点的海拔为5912m,与尼洋河交汇处最低点约为3443m,分水脊绝大部分在4800—5000m以上。主、支沟床与分水脊高差一般都在1000—2000m。因此,主、支沟两岸山坡都很陡,一般在33°以上,最大可达43°。狭谷地段形成绝壁,坡度在75—80°以上。主、支沟床由于受古冰川作用,多开阔,宽度在数十米至三百米之间,沟床比降也较小,而流水切割地段则较大。如主沟床在海拔4800m以下,一般都在120‰以上,而海拔4800m以上地段则和沟口以下的扇形地差不多,在50‰左右。主沟床平均纵比降达64‰,略高于泥石流起动比降。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进展》1989,4(4):78-78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栾巨庆、董法文撰文,根据“行星对应区”理论对未来地震趋势和天气形势的研究,1989年与1990年月亮在28°—27°回归,我国四大流域皆有发震的可能,但东北地带不会发生大震,而在北纬30°—40°之间地带将有大震发生的极大可能。从行星对应对天气的影响看,1989年至1990年北纬30°—40°地带的东部地区(含华北地区)夏秋季节将发生干旱天气,而西部地区将会多雨。据此,作者预  相似文献   

9.
《水文》1984,(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端,祁连山的东南部,北以大通山、东以日月山、南以青海湖南山、西以阿木尼尼库山为界,形成一自流内陆盆地(见图1)。其流域介于东经97°50′~101°13′和北纬36°15′~38°20′之间,流域面积(包括湖区)2966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3193~5200米之间。青海湖形状近似梨形,最长109公里,最宽67公里,周长约360公里;水位3195米时的湖泊面积为4473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缘中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晖  张岳桥  杨农 《中国地质》2004,31(2):218-224
利用调查获得的滑坡数据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川西高原岷江、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发生的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和坡高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统计结果与深切河谷地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的滑坡高程主要集中在1500~2000m,大渡河流域滑坡主要发生在海拔高程1000~1500m和1500~2000m。滑坡发生的地形坡度主要分布在15°~35°,岷江流域有45.21%滑坡发生在地形坡度35°~55°处;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滑坡主要集中在地形坡度15°~45°之间。分析指出,川西高原绝大部分滑坡主要发生在河流“V”型谷地中,并受深切河谷地形地貌形态特征的控制。晚第四纪时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主导了河谷的深切作用,成为青藏高原东缘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内动力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金平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冰川冻土》2018,40(4):643-654
利用2000-2014年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积雪特征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积雪随高程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被动微波数据SMMR (1979-1987年)和SSM/I (1988-2008年)以及中国地面降水和气温0.5°×0.5°日值格点数据集,研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积雪参数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等。结果表明:流域下游积雪日较大且变化剧烈;流域整体上呈显著减少的趋势;积雪日随高程的上升而增加;流域内降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最高气温对积雪变化影响最大;气温对积雪终日的影响明显高于积雪初日;在积雪消融期降水的增多促进了积雪的消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太平洋中部海盆,范围为7—12°N,176E—178°W,定为CP区;CC区位于太平洋东部海盆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断裂之间7—14°N,139—153°W。在CP区、CC区采回大量沉积物样品,对其中30个表层样和6个钻孔柱状样(柱状样取样间距5cm,取836个样  相似文献   

13.
扬子西区泛指长江中上游流域,包括云南省东部,四川、贵州省的大部,湖南、湖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居于东经lO1°—103°,北纬23°20′~34°,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该区是寒武纪时代在我国的主要成磷区,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均可与世界主要成磷区媲美。本文在成磷远景区划涉及的资料基础上,试图对扬子西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沉积基底的古构造、沉积磷矿的时限和含磷地层、沉积相及古地理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宛胜  刘军平  孙超  赵江泰  何世军  杨仕潘  张坤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09-202306000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海一带的富集层刻槽分析显示,Nb2O5含量在82.4×10-6~120.1×10-6,平均值为100.3×10-6,大于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80×10-6;Ga 含量28. 8×10-6~35.6×10-6,平均值为32.1×10-6,高于现行的Ga矿资源工业指标要求30×10-6;REE含量在360×10-6~510×10-6,平均值为440.6×10-6,接近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500×10-6;并呈现出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关键金属含量依次升高,与火山灰含量呈正相关的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可能造成了关键金属的富集;同时富集层中伴有Co、Zr、Li等关键金属矿化现象;由此,二叠系峨眉山组红顶层是一个关键金属的富集层,鉴于滇中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分布范围较广,是一个极具Nb、Ga、Co、Zr及REE等多种关键金属找矿前景的地区,值得找矿工作者关注。峨眉山组各段玄武岩间富集关键金属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10~120 cm)、沥青杏仁体的发现,佐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幕式喷发,为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演化、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的关系、寻找常规油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坪金矿床控矿断裂受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断裂带构造形迹和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统计以及定向薄片显微分析,采用岩组分析法和石英变形纹费氏台测量,测得成矿前期i应力σ_1的产状为NE45°±5°,侧伏角为40°±5°;成矿期主压应力为NW70°±5°,侧伏角35°±5°;成矿期后主压应力转变为SE20°左右,侧伏角约45°。研究表明,成矿期NW向断裂具张扭性,为最佳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18.4°,Is=55.9°;古地磁极:λ=4.9°,ψ=120.6°,古纬度=36.4°N。从古地磁结果认为:①托云和奥依塔格相对托云地区产生顺时针旋转;②这两个地区古纬度为31°~36°左右,与塔里木平均古纬度30°N是基本一致的,但与现在纬度差达8°~10°左右,造成纬度差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③塔里木晚侏罗世古地磁亦与华北、华南基本一致,说明晚侏罗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板块已联合成一个整体,拼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其位于热带—亚热带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海底环境及冲淤情况,为制定城市及港口总体规划,为给制定护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所于1980年8月至1981年9月,开展了夏门港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北纬24°21′至24°35′,东经117°55′至118°07′,总面积约240km~2。本文对此次调查所采集的219个表层沉积物及16个柱样进行了化学测定。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夹持于扬子、华北、塔里木和羌塘—昌都地块之间呈倒三角形构造区块的巴颜喀拉褶皱带尚未有构造古地磁研究成果报导。为配合该区油气勘查与油气资源评价,并对构造区块定位提供定量数据,开展了松潘—阿坝地块的古地磁研究。采样区集中在西秦岭构造区南亚带(摩天岭和若尔盖)、中亚带(洮河)和巴颜喀拉构造区的马尔康复向斜带(巴颜喀拉褶皱区)4个微地块。采样地层单元主要为三叠系。共采集57个采点,376块岩心标本。通过对岩石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获得洮河、巴颜喀拉、摩天岭和若尔盖(后两者夹于前两者之间)4个微地块古地磁极极点位置:经度为191.4°E~202.9°E,纬度为49.5°N~58.5°N。洮河和巴颜喀拉两微地块在晚三叠世的古纬度同为26.2°N,表明晚三叠世这4个被断裂相隔的微地块已构成一个统一的较大的地块。洮河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三叠纪时的古纬度变化分别从早三叠世的13.4°N和11.3°N向北移动到晚三叠世的26.2°N,同时在北向移动过程中从早三叠世至晚三叠世分别发生了约40°和16°的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9.
1976年7月,湘江中下游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使零陵、衡山、株洲、湘潭、长沙等控制站出现了创纪录的最高水位,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现对这次暴雨洪水的成因、组合和汇流特性作一概略的分析和介绍如下。一、流域自然地理概述湘江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源出广西临桂县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境内,于湘阴县的濠河口分为东西二支,东支经湘阴县城,西支经临资口,然后从芦林潭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濠河口以上),在湖南境内的面积占90%,其余在广西的占7%,在江西的占3%。是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位于北纬24°31′~29°,东经110°30′~114°之间。干流零陵以上为上游段,约占全流域面积  相似文献   

20.
白云洞是云南乃古石林地区一个长达380km的岩溶洞穴,位于昆明东南70km。溶洞通道的总体方向为N110°~120°E,N0°~10°W,裂隙方向为N30°~40°W,N20°~30°W。溶洞发育于厚层的下二叠统栖霞组,水流发育,正处于近潜水位阶段。溶洞沉积中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