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说:"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和细胞,细节成就成功,细节成就完美。"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2.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阐明了“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便不期而至”的道理。本文中的“细节”主要指地理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或拓展,它使教学内容更富内涵,教学实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细节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细节是创作的基础,细节能引起人们久久不能平静。本文就细节能打动人的心、感染着人这一特点来论证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文玉 《地理教学》2012,(19):60-60
细微之处见精神,此话一点不假。小小细节,有时甚至可能攸关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区域地理的教学,其起点或者说出发点是这个区域的位置。区域的地理位置伴随该区域教学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教师仅仅在一堂课的开头显示区域的地理  相似文献   

5.
在谷歌地球中添加自定义点、线、面等要素,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细节。通过简单修改其KML代码,可以实现点、线、面要素的动态高亮显示,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详细介绍其具体实现方法以及地理教学实践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朱涛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3,(18):16-19
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体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常态课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本文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教学内容,用课例研究的方法开展两轮教学。研究发现,按知识点逻辑开展的地理教学细节零碎、忽略学生经验,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而基于问题开展的教学能够将地理知识整合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经验融合以及知识结构化,有利于达成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高通路迁移,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多光谱(Multi-Spectral,MS)融合图像中存在的空间细节模糊和颜色失真问题,该文兼顾光谱监督和空间细节监督,设计光谱损失函数和空间细节损失函数,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SAR和MS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网络框架包含光谱保持和细节提升两个分支:光谱保持分支通过上采样MS图像连接到网络的输出,直接将光谱信息传递到融合图像中;细节提升分支对SAR和MS图像通过高通滤波提取高频细节信息,然后应用CNN对细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及重建,最后将重建的细节信息叠加到上采样的MS图像,得到融合结果。以哨兵-1B GRD级别的SAR图像和Landsat8卫星多光谱图像为实验数据,通过与传统融合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RSIFN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面效果更好,能够在保持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增强多光谱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有利于后续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周雪忠 《地理教学》2021,(18):17-21
大概念体现学科本质,理解大概念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大概念对于改善当前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细节、忽视学科本质,促进知识理解与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概念的教学意义具体表现为"聚焦""联结""进阶"和"迁移"四大方面.地理教学设计应以大概念为中心,制定目标、明确评价、收集资源、设计学习活动等各环节都要指向大概念,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大概念.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实现职业价值的主要对象,与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着教师的道德与智慧,也无时无刻不是在锤炼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0.
深描是深入的、厚实的、详细的问题性经验解释,是更能呈现细节、内涵、情感的综合研究方法.地理学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呈现出内隐性和抽象性的属性,需要通过大量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去感悟和培养.鉴于地理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和深描法丰富的内涵及其方法论导向,本文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亲历深描""转译深描""解释深描""微观深描"等深描法的要求可建构学生地理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掌握地理学知识、形成学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地理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刘小明 《地理教学》2008,(12):41-42
笔者在近年高三教学中每年都会在所教班级组织团队互助学习探究小组。那么应如何有效的来组织实施,其操作程序又如何设置呢,能否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否能和现有的学校教学秩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这些细节都切实关系到团队互助学习探究小组探究目标能否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语言反应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同样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反应了一个地理老师的功底。笔者平时在观察那些资深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饱含地理智慧、富涵地理思维、张扬地理个性。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概括,就是相当"给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育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各级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频繁举行,为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研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一些课堂教学现象也令人深思:各类公开课,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注重了教与学的互动研究?怎样消除在公开课实践层面上的观念误区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地理教师如果在认识和观念上理不清、把不准,就不可能有效地深化地理课程改革。以下是笔结合教学实践对一年来所听四十余节地理公开课中的一些教学细节作出的肤浅反思。  相似文献   

14.
粒度是刻画地理信息抽象程度的主要要素,在比例尺相同的情况下,描述地理信息细节层次可以不同,这受地理信息粒度的控制。地理信息粒度包括语义粒度、时间粒度、空间粒度,其中空间粒度起决定性的作用。该文论述了地理细节层次刻画与尺度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对描述地理细节层次的空间粒度进行了分类,把空间粒度分为空间大小粒度、空间特征粒度、空间拓扑关系粒度、空间距离关系粒度和空间方向关系粒度,并详细探讨了其内涵及其对地理信息抽象程度刻画的影响,同时阐述了空间粒度对于语义粒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深度学习融合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多光谱(MS)图像的方法主要通过增加卷积层数量描述网络模型尺度,但未能提高算法对不同尺度空间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该文设计双分支的多尺度残差融合嵌套连接网络架构(Double-branch Multiscale Residual-fusion Nested-connections Net, DMRN-Net),将融合任务划分为细节提升和光谱保持两部分:在细节提升分路中,将SAR和MS图像中的高频信息分别经过多深度特征提取层、多尺度残差融合网络层及嵌套连接解码器得到重建图像;在光谱保持分路中,通过融合上采样后的MS图像和细节提升分路结果,将光谱信息注入融合图像中,从而得出融合结果。通过DMRN-Net和传统算法以及普通双分支网络的对比实验表明,DMRN-Net在主观判断和客观评价上均取得较好的融合结果,能在保持光谱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验证了DMRN-Net在图像融合领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英 《地理教学》2011,(21):61-61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方面。地理问题的表述,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尤其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必须准确无误。以下是三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胜前 《地理教学》2005,(11):17-20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该系统有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反馈等因素构成。因此,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地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着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同时地理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一个运动系统。因此,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坚持系统论的观点,要坚持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有三维建模方法存在侧重可视化表现、忽略模型与建筑物结构规模之间有机联系、细节层次缺乏伸缩性等问题.该文根据建筑构造知识,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建筑物三维建模方法,开展建筑物主体建模、纹理细节构建及附属设施建模.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提高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在室内外建筑物模型动态生成、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19,(11):11-16
教学组织形式是地理教学活动一定的结构方式,是地理教学实施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原则的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都需要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教学、现场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应结合学生的经验、教学内容等,选择适切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发现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学会改变,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有精微之意,它将知识进行单一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利用高科技的便利,使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也为教师拓展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解答学生疑惑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