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分析了数据整合的难点,对《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中的数据整合流程进行了优化。将数据抽取转换单独列为一个流程,新增了引入外部数据流程,将外部数据应用到数据整合中;并以嘉善县某小区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冉花  王哲  王莉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63-164,167
CAD制图数据和DLG建库数据是对空间对象的不同描述,CAD数据侧重于地图显示与输出,DLG数据侧重于空间分析。利用现有的CAD数据建立DLG数据库,可实现高效、快速的数据转换。研究了2种数据的本质区别,指出了制图过程导致的差异,从概念角度提出了数据转换的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数据转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数据分析及其整合与集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土资源数据特点、综合数据来源、产生方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不同的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土资源数据的集成框架,讨论了数据整合和集成的方法和流程,提出了数据整合与集成的三种框架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众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的应用模式单一,仅作为先验信息辅助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和目标检测等,造成海量众源数据的极大浪费。对传统的矢量数据融合范围进行了扩充,将众源矢量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数据源;基于其特点确立了众源矢量数据的融合框架和技术流程,从质量和语义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矢量数据的可用性;并通过数据集成、数据匹配与数据融合3个环节消除了众源数据几何与语义的不一致性,建立了符合我国标准规范的数据集。以阿克苏地区为实验区,通过融合已有的众源矢量数据生产了相关地图产品,提供了实验区域地图服务,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然资源数据中数据来源丰富、种类多样、监管困难、数据共享等问题,提出了自然资源大数据建设,分析了自然资源大数据的可行性,设计了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分析模块,并对自然资源大数据的数据挖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由GFZ数据中心提供的加速度数据中姿态数据间断的处理方法。对不连续的15天的姿态数据的间断情况做了统计,并且对姿态数据的日变化性质做了分析,提出了姿态数据变化呈周期性曲线变化的特点·对姿态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并与正常数据作了比较,得到一些有益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融合为例,分析了省级节点与国家主节点的数据源优缺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数据融合技术路线与融合方法,对融合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为我省今后全面开展省市数据融合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通过数据融合,提高了数据的现势性、丰富了数据的内容,为安徽省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波束数据的特点,结合ArcGIS建立数据库的优势,提出了基于ArcGIS来构建多波束声纳数据库的方法。介绍了多波束数据野外采集、内室数据处理流程,测深数据、网格化数据及回波强度数据特点。以多波束实测数据为例建立数据库,满足了用户对多波束数据的多样化查询,实现了多波束数据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顾纳  周星 《测绘科学》2003,28(4):72-74
美国国家水文数据是美国最新的数字地理空间数据库内容之一 ,是一种基于要素的复合矢量数据产品。美国国家水文数据为数据的增加、删除和改正设计了专门的方法 ,同时还涉及有自动识别和追踪更新数据的功能。介绍了美国国家水文数据的数据源和数据用途 ,分析了其数据特征 ,描述了其独特的数据更新方法 ,可供国内同行设计此类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现有的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优势,整合各地市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发挥数据资源聚集优势,并解决数据质检、成果分发、数据管理、数据成果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平台利用SOA、WMS、WFS、空间数据库和插件技术,实现了矢量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展示、数据成果管理、数据分发等主要功能,同时搭建了统一的公共服务接口,并为其他在线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通过本系统平台,最终优化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流程,提升了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进行了实地检测分析,同时对二个作业单位生产的同一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及位置精度进行了检查分析。指出了生产和检查中应注意的影响数据精度的误差因素,提出了减小数据误差、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图数字化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图数字化坐标转换方法、转换所得地面坐标平差方法 ,得到数字化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案 ,对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了相关性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并对数字化数据的精度评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宝华  王智  宋云记 《测绘通报》2021,(6):159-162,165
在对建筑物进行三维实景数据采集时,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是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两种手段获取的数据类型不同,对空间的展示效果及精度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获取建筑物顶部和近地部分的数据各有优劣势,将无人机获取的建筑物顶部数据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近地部分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空间多个同名公共点进行转换、匹配,将点云和模型两种数据融合。本文以一个古城门为例进行数据采集,介绍了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的方法,并对融合精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Spatial data, including geometrical data, attribute data, image data and DEM data, are huge in volume and relations among them are complex. How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and manage those data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GIS. Several problems about space data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GeoStar which is a basic GIS software made in China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emphasizes on object model of spatial vector, data organization, data management and how to realize the goal, and the like.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全保密的考虑,需要对矢量空间数据进行加密,现有做法是对数据文件整体进行加密,会破坏矢量空间数据结构并影响属性数据的查看。提出了一种不改变矢量空间数据结构,仅对坐标数据加密的方法,能够保护数据的安全且矢量数据结构依然保持不变。运用SHA-512加密用户密钥得到哈希密钥,用高斯随机数置乱哈希密钥生成用来加密坐标数据的密钥。首先读取矢量空间数据的顶点序列,并对矢量数据的顶点坐标序列进行哈尔变换,使用上述密钥对哈尔变换后的均值系数和差值系数进行加密,再实施逆哈尔变换得到加密后坐标,使用高斯随机数置乱顶点序列得到加密后的矢量空间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矢量空间数据的坐标被加密,但文件结构及属性数据完全保持不变,且运行效率高;拥有密钥的用户还可以解密坐标,还原出原始矢量空间数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规模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实时应用中的高效调度难题,采用空间聚类和空间插值理论,将缓存中的空间对象视为样品数据,将这些对象的命中率作为估值权值,将空间索引中的空间对象信息当作待估值数据,兼顾系统的内存容量和CPU的计算能力,设计实现了海量三维地质空间数据的自适应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路差分GPS测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讨论使用差分GPS进行道路测量数据采集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外业数据采集主要解决了GPS道路观测数据、地物属性数据以及匹配时间数据的获取的问题 ;内业数据处理解决了如何用差分GPS方法获得满足要求的道路矢量数据 ;地物属性匹配解决了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融合 ,获得可以直接入库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将GPS接收机接收到的二进制原始数据流转换成十进制数据,可以用于实时导航定位或者进行标准RINEX格式用于后处理及验证。针对Hemisphere GPS接收机二进制格式数据,进行了程序设计,定义了位段结构体,并结合位运算程序实现二进制数据到十进制数据或标准的RINEX文件数据实时转换,并给出了程序实现中设计的类与相应的结构体。最后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数据交换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模式是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空间信息建设以及空间数据利用的前提。本文在分析了GIS数据集成、互操作以及GML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框架;提出了基于GML空间数据交换和基于SVG的信息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AutoCAD数据和GIS数据的数据模型差异导致的异构性,是AutoCAD数据与GIS数据之间难以实现无损转换、无缝融合的根本原因。从以上根本原因出发,提出了两种基于语义的AutoCAD数据与GIS数据融合方案,并给出了利用AutoCAD进行数据生产作业过程中在制图规则、数据规范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