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游憩活动。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遗产旅游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使博物馆旅游这种传统的文化旅游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国之窗-地图大系的北京旅游系列电子制图的设计思路及其研制的技术方法。概要介绍了其组成的6个子模块功能与应用特点。同时提出旅游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有效地分析和理解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并促进其健康科学地发展。鉴于此,引入几个算法对旅游点及旅游线路进行科学定制与设计,提出了利用极大团对旅游点进行筛选组合的新算法,同时对建立国内旅游查询系统的可行性及系统背后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适合大规模问题,可对旅游及科研部门制定宏观策略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国内旅游查询系统也是可行的,即自驾游者可随时上网或用手机查询国内的最佳旅游景点组合、旅游线路及驾车路线,也可查询国内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行车路线和任一座城市的任两点间的最优公交乘车路线,这将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WebGIS技术的互联网导游系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外出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几大主流WebGIS平台和主要技术模式的比较,结合重庆市旅游发展实际,并从方便用户出发,构建了基于WebGIS的重庆市导游系统。在WebGIS基础平台上,采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对重庆市旅游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计算和图形处理显示,以图文、声像等形式综合展示系统处理结果,并将之公布于互联网上;整个导游系统由基础数据库、应用分析和决策支持三大模块组成;同时,在基础数据库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导游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旅游信息的空间查询分析。该系统的构建将促进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庆市的旅游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旅游发展空间错位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与旅游区位的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区域旅游发展空间错位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为促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选取旅游收入、资源丰度和旅游区位作为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旅游发展空间错位关系,并利用ArcGIS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收入、资源丰度和旅游区位的重心分别处于(117.63°E,31.18°N)、(117.51°E,31.12°N)和(117.20°E,32.00°N),经度方向最大错位0.43°,最小0.12°,纬度方向最大错位0.88°,最小0.06°;与区域几何中心相比,旅游收入重心和资源丰度重心均向南偏移;从旅游收入-资源丰度、旅游收入-旅游区位的组合矩阵来看,呈错位和同步发展的城市均为8个。整体而言,安徽省旅游空间错位主要是因旅游区位和旅游资源的条件差异,四大旅游板块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通过采取不同的空间矫正策略达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旅游发展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旅游减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脱贫摘帽的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案例,引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多维贫困,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2012—2019年旅游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结果表明:① 2012—2019年,西南地区贫困县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② 2012年以来,西南地区贫困县多维贫困日趋改善;空间分布上,多维贫困程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空间差异趋于缩小;③ 西南地区贫困县旅游发展能够缓解包括经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维贫困,旅游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川东、川北和滇东南地区贫困县的旅游减贫强度较高,滇西、渝东南和黔西地区旅游减贫强度较低;④ 旅游减贫强度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区位条件的影响,影响因素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强化旅游产业支撑和提高旅游通达性等途径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旅游发展的多维减贫。旅游减贫的发展需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考虑,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提高旅游减贫效果。另外,研究发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多维贫困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贫困问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对中国旅游扶贫战略实施尤其是2020年后预防返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北京作为最早开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城市,具备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至2007年底,北京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达到1302个,观光园总收入13.1亿元,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接待人数达到2614.4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三大类型;地域布局呈现近郊、中郊平原区、远郊山区三大圈层结构;与风景旅游区相结合,形成十大发展基地。"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提出重点打造五条农业精品旅游专线,必将进一步推进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和特点、发展布局、旅游线路组织等几个方面,对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强化培训、加强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1月,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乡村旅游已明确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预示着乡村旅游将成为今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领域。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要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乡村发展的动力,实施乡村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规划和保护势在必行。一、乡村旅游用地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口号的提出,乡村旅游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针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现状,如何编制村庄规划成为关注的重点。该文通过滨州市夹河村规划实践,探讨了在"旅游+"背景下,如何营造村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类似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立足于居民环境感知的视角,从基层、微观层面分析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状况、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以台湾海峡西岸旅游型海岛鼓浪屿、湄洲岛为例,结合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探寻其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结果显示:鼓浪屿与湄洲岛人地关系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旅游因素明显推动海岛人地关系发展;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处于转型时期,需要对海岛居民生产方式、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Objects的旅游GIS开发应用——以圆明园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旅游业繁杂的数据管理,多元成果展示和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了最为快捷、方便和准确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以圆明园风景区为例,以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平台,在分析MO特点和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MO控件设计和开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并结合VB语言定制开发了圆明园旅游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在专业GIS工具系统的功能支持下,结合旅游部门空间信息管理、分析和决策的实际需要,探索传统旅游信息发布管理方式与GIS技术进一步结合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地图漫游,属性查询、统计分析,公共信息检索、园区管理等实用性功能,为实现旅游信息的多源、实时、动态、形象管理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WebGIS技术已成为GIS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该文阐述了该主流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又以MapGuide软件作为主要支持技术,以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以校园信息数据为例,设计并实现了校园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图浏览、地图查询、要素编辑、三维实景浏览、数据信息的编辑等功能,为用户浏览校园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亦可以在网页中浏览、方便管理地图信息。  相似文献   

13.
GIS在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旅游研究与应用愈来愈深入。目前,GIS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旅游资源研究中,尤其在旅游资源空间分类、评价、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GIS在旅游资源研究中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旅游资源认知、分类及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总结前人和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认知、分类与标准化理论进行了相关论述。通过梳理GIS建模技术与空间分析方法在旅游资源信息提取与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中发现,旅游资源研究方法已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模型,应用成果不断增多,涉及综合评价、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与选址、空间发展趋势预测、空间利用规划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旅游资源知识模型、旅游资源图谱、旅游资源多维仿真以及旅游资源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旅游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适应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配合把旅游业发展成安徽省新兴支柱产业 ,营造一个更好的旅游环境 ,本文设计了安徽省旅游信息系统 (ATIS)。阐明了设计的目标与原则、构建过程以及其功能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COGIS概念及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分析GIS应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得出COGIS的概念。本文给出了COGIS的分层体系结构,从基本组成元素、群体协作模式、协作控制机制、同步机制、安全控制及GIS组通讯规范等方面详尽分析了COGIS的第二层协同工作支撑平台。从分布的多源异构地理信息知识共享平台、多源异构地理数据的融合及可视化、虚拟现实场景协同建模、虚拟场景过程动态模拟、基于地理知识的专家会商、虚拟辅助决策等六方面分析了COGIS应用中的问题。最后,文章简单分析了COGIS的应用模式,指出COGIS巨大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的GIS评价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GIS技术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的系统原型,出于确定旅游资源规模的目的,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GIS的国家级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并详尽地介绍了系统的构建、系统功能的实现等。本文中以郭来喜等和尹泽生等的分类模型为基础,发展了资源评价模型,提出了全国性特色资源和地方性特色资源,并采用了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通过GIS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而且利用第三方控件ActiveBar2.0及ActiveSkin1.0优化系统界面。通过本系统,能够对国家级的各风景名胜区进行基于2个模型的分类评价以及风景点品质的评价,从而进行比较,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时动态地显示时空过程信息和在线分析提供了可能,也为气象海洋等灾害性过程的预警和防灾决策支持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公众对GIS时空分析模型的网络实时集成和可视化表达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在分析网络GIS最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时空过程的动态特性,探讨了时空过程网络实时动态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方法,并以台风过程为代表,设计了适合网络环境的台风过程数据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直观的表达方式,构建了一个台风过程网络系统原型,具备了时空过程查询、可视化、简单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台风过境的时空影响网络在线分析。系统基于ArcGIS Server在.NET环境下实现。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时空过程网络动态技术,可快捷地实现时空过程信息的网络发布、过程的在线影响分析及其时空动态可视化,可为台风、海啸等灾害性过程的信息提供和灾害评价等提供空间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CAPABILITIES OF MULTIMEDIA G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phraseMultimediaGIS(MMGIS)isacombinationoftwotermsmultimediaandGIS.Thetermmultimedia(MM)isdefinedas“Amultimediasystemisc...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信息化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的行为和内容也逐步纳入到旅游信息和旅游资源管理范畴中。本文采用Google Earth COM API,基于开放式KML数据标准,探讨开放式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读者分享基于KML数据标准,对多元异构的旅游资源数据进行的标准化分类组织和整合的技术方法,介绍使用Google Earth三维数字地球平台提供的免费API快速实现旅游景观资源的可视化,旅游景观资源和信息的快速查询与空间定位功能,以及旅游景观资源的3D自动漫游飞行功能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归纳总结开发中的技巧和经验。并实际应用Google Earth COM API与C#.Net语言联合开发了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部门管理旅游资源信息和公众交互访问旅游资源提供便捷的技术平台,也为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GML/SVG的WebGIS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WebGIS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制约WebGIS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针对WebGIS中存在的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共享和网络带宽日益紧张的问题,引入了GML和SVG,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的基于GML和SVG的WebGIS系统的方案和应用模式,并详析了实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