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国利 《岩土力学》1988,9(4):51-61
本文对以往三十来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在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土工试验资料的基础上,从区域土质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了海南岛土类的成因、成份及各种土类的分布规律,探索了各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文中所列的海南岛各种土类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成果,对今后海南岛的进一步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晨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含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在海南岛东部晨星石炭系地层中发育的玄武岩,并对其主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玄武岩具高铁、强亏损N-MORB型火山岩的特点,上述特征暗示了海南岛晚古生代古洋盆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论海南、广东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广东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笔者认为这些成果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岩相古地理展布以及矿产分布规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实际工作和资料分析,笔者认为在石炭纪,广东大陆和海南岛分别属于二个联合地体。前者属华南地体的一部分(许靖华,1987),它是在加里东褶皱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石炭系沉积前(实际上古生代早期就开始),它与扬子地体已经形成了一个联合地体。后者包括了海南岛主体部分及其南端(九所—陵水断裂之南)。本文仅讨论石炭纪时的二个联合地体。地矿部南京地矿所李耀西、张瑛及成都地矿所潘杏南、赵济湘四位副研究员与我们配合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岛太古宙古老结晶基底的属性、海南岛古特提斯洋存在的可靠性证据、海南岛科马提质玄武岩、海南岛花岗岩及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层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认为海南岛基础地质工作仍相当薄弱,所取得的相关成果仍存在明显不足和分歧,而解决这些不足和分歧除了必须加强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区域地质对比外,还有赖于精细年代学,它们是正确理解岩石成因、岩浆来源及其动力学机制、构造演化事件和地壳演化的关健,也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和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其与周缘地块(南海、东南陆缘带)运动间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全新世大暖期的最大海侵对沿海地区具有深刻影响,但是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的最大海侵范围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解译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发现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精确的最大海侵古岸线空间展布位置,其总面积约260 km2,其中约115 km2属于现今的江东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占整个江东新区规划面积的38%。海南岛北部全新世最大海侵古海岸线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南海全新世高海平面特征及规律提供琼北地区新证据,并且对海南自贸区(江东新区)应对未来海平面升高问题提供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6.
全新世大暖期的最大海侵对沿海地区具有深刻影响,但是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的最大海侵范围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解译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发现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精确的最大海侵古岸线空间展布位置,其总面积约260 km2,其中约115 km2属于现今的江东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占整个江东新区规划面积的38%。海南岛北部全新世最大海侵古海岸线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南海全新世高海平面特征及规律提供琼北地区新证据,并且对海南自贸区(江东新区)应对未来海平面升高问题提供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 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揭示海南岛新构造活动历史,但至今为止,琼中南山地隆升的原因和时限仍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海南岛中部的剥露隆升事件,本文选择琼中南地区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五指山为研究区,采集8组高程岩石样品,高程范围为203. 55~1153. 52 m。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历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新生代主要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剥露。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新世(32~17 Ma):隆升速率较快,此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南海正经历第二次扩张,使得海南岛拉张,活动强烈,造成琼中山地区快速隆升,直到中中新世转为缓慢隆升。第二期为中新世末期(5 Ma)的快速剥蚀隆升阶段:南海扩张已经结束,随着菲律宾板块俯冲亚洲板块,南海北部陆缘整体处于加速热沉降阶段,且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造成了海南岛广泛的隆起和加速剥蚀。  相似文献   

8.
田旭  徐方建  吴淑壮  张晋  郭晨  董江 《地球科学》2015,40(9):1497-1504
以往针对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物质来源的诸多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海南岛物质的影响.基于柱状沉积物样品的岩性、粒度、粘土矿物和AMS14C年代分析, 探讨了琼东南陆架沉积区X2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X2站沉积物可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Ⅰ, 240~120 cm)主要为粘土质粉砂, 上段(Ⅱ, 120~0 cm)主要为粉砂质砂.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 含有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对比分析显示, 伊利石和绿泥石可能主要来自于珠江和台湾岛; 高岭石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珠江, 蒙脱石主要来自于近源的雷琼地区, 即海南岛物源对南海北部陆架西段具有一定的影响.近4 ka以来, X2站沉积物的明显变粗和高岭石含量逐渐增高, 说明海南物质的输入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近4 ka以来的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块的亲缘性质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选择海南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峨查组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年龄为635~1814Ma,具4个年龄峰值,分别为1700Ma、1580Ma、1073Ma和680Ma,记录了哥伦比亚(1700Ma和1580Ma)、罗迪尼亚(1073Ma)和泛非(680Ma)三大地质事件。1700 Ma、1580Ma和1073Ma三个峰值可与南极洲、越南Song Hien、华夏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东南缘同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峰值对比,说明海南地块在中元古代与南极洲、越南、华夏和扬子陆块东南缘共同经历了哥伦比亚和格林威尔(罗迪尼亚)造山事件。1700Ma和1580Ma的峰值虽然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有弱的显示,但在扬子陆块内部基本没有该年龄峰值的报道,680Ma峰值在扬子陆块未出现,说明中—新元古代海南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相距较远,而与华夏、越南和南极洲较近。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乐东县丘糖岭一带出露-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通过对其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古生物面貌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与海南岛长昌盆地瓦窑组和长坡盆地长坡组差异明显,新建丘糖岭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丘糖岭组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海南岛新生代岩石地层序列,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背景及早新生代的盆地演化...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海南岛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进行分析.可将其地壳演化划分为前地槽、地槽、烛台、地洼四个发展阶段;采用动力分析法把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分归为一起。作者认为海南岛存在着古北东,古东西、北北东、南北构造系和环状构造系:用历史和动力综合分析法全面探讨海南岛地壳演化与构造格局变迁特点。可得出结论:其前地槽发展阶段受北东古构造系控制,于地槽发展阶段叠加了东西古构造系:地洼初动期北北东构造系又疊加在东西古构造系之上并产生复合;地洼激烈期北北东向构造系与东西构造系产生联合环状构造系:地洼余动期的东西构造系和南北构造系又先后叠加在环状构造系之上.海南岛地壳在长期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曾几经左,右旋交替的剪切作用,最终导致形成海南岛环形块体.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北部古生界时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南部三亚地块,并在琼中地块零星出露。相对于三亚地块,琼中地块内的古生界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及精细年代学数据,其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广受争议,严重限制了对海南岛北部古生代构造属性的认识。目前,利用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限定地层的沉积时代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海南岛北部邦溪、儋州、琼海等地区原划属为古生界的相关样品进行了锆石激光U-Pb年代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于邦溪地区原划为奥陶系南碧沟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和儋州、琼海地区原划为志留系陀烈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的碎屑锆石给出的最年轻206Pb/238 U表观年龄分别为373、352和369 Ma,其年龄谱系与屯昌地区二叠系砂岩相类似,总体上年龄峰值为370 Ma左右,另外在约447、980、1 969~1 520和2 681~2 328Ma呈现次要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本文认为前人在海南岛北部划属的下古生界中至少有部分岩石应划属石炭系—下二叠统。上述研究丰富了海南岛古生界的年代学资料,也为海南岛构造演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位于我国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的重要地段。根据岩石和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可分为S型和I型两种成因的花岗岩,燕山期为I型花岗岩。由于复式岩体多次多阶段侵位,晚阶段的岩浆活动对早阶段岩石进一步改造并溶萃其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大量的富含成矿物质的流体,构造应力体制转换及反复多次应力集中—释放过程式,在有利的空间位置成矿。根据中酸性侵入岩的控矿作用和对海南岛成矿规律的认识及DPIS成矿预测系统对岛内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划分了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矿床的成矿远景区,指明了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主要成矿系列与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岛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成矿规律、成矿系列与我国华南或南岭地区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印支期与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成矿强度明显高于燕山期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本文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海南岛的矿床(点)归并为9个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时代从新元古代开始,一直到新生代第四纪.成矿作用方面,岩浆活动和风化-沉积作用对工业矿床的形成贡献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With increasing soil age, the contents of Sr, Ba and ratios of Sr/Be in soils tend to decrease,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V, Sc, Ni, Cr, Co and ratios of Fe/Ni and Fe/Co tend to increase, as evidenced from a study on soils of different ages, developed on basah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ainan Island. Ba/Nb,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soil ag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oil evolution. By using the mass-balance method, the element migration was discussed with Ti as an immobile el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ment leaching was most intensive in the early pedogenic period. In this period (Primosols) , over 90% of Ca, Mg, K and Na was leached out of soils till Ferrosol formation. The leaching of P occurred mainly at the beginning of soil development. About 60% of Si was mobilized in the stage of Cambosol formation and 80% in the stage of Ferraloso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Tectonophysics》1999,301(1-2):133-144
We report the Cretaceous palaeomagnetic results from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In Hainan island we collected the Early Cretaceous redbeds of the Lumuwan Formation at eleven sites. We also describe the tectonic kinematics for and around Hainan Island since the Cretaceous, deduced from our and previous palaeomagnetic results. The palaeolatitude of Hainan Island is 25.9°N (+3.4°/−3.2°), implying that Hainan island was situated about 7° north from the present posi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 palaeopole of Hainan Island (latitude = 77.7°N, longitude = 162.1°E, k=65.6, and A95=4.4°) suggests 4.0±5.8°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and 14.1±5.5° southward translation relative to the suspected coheren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since the Cretaceous. The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similar sense (18.8±7.4° and 7.8±6.9°, respectively) are detected in the existing palaeomagnetic result from the Xinlong Formation in Guangxi, which is situated approximately 400 km north-northwest from Hainan Island. The southward translation of both areas seems to have been due to the southeastward extrusion of dissected zones with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CB in a similar pattern to the Indochina block, which had resulted from the indentation of India into Asia. This SW part seems to have slightly rotated counterclockwise, because its extrusion was probably smaller in scale than the Indochina block and therefore it was dragged out by the Indochina block.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northwest–southeast-trending fault system parallel to the Red River Fault.  相似文献   

17.
辉长岩大多为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脉及碱性正长岩的形成通常与伸展构造有关,本文对海南岛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和分界洲正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以此来讨论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约在240 Ma,分界洲正长岩形成约在231 Ma,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万宁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别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分界洲正长岩属于典型的碱性岩浆岩。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的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点(LREE/HREE=7.22~8.50和8.11~11.10),微量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贫高场强元素Nb、Ta和Zr、Hf;分界洲正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与A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海南岛三叠纪中基性岩如分界洲正长岩和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伸展环境,指示海南岛在240~230 Ma处于印支造山运动的应力松弛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岩浆岩石地球化学作图软件,处理了海南岛晚海西-印支期埃达克质岩以及钾玄质岩的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目的在于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根据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海南岛在海西-印支期属于火山-岩浆弧环境,并将其与隔海相望的印支陆块东侧和华南板块同构造旋回的埃达克质岩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海南岛与长山带晚海西-印支期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主要为主动大陆汇聚边缘带,其次为碰撞后板内地壳伸展-减薄环境。而华南板块同期的埃达克质岩则为大陆板内陆-陆同碰撞成因,与陆内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松峰  李顺  聂鑫  邹俪琦  蔡观强 《地球科学》2021,46(11):4084-4096
为探索海南岛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来源,揭示物源区主要地质构造演化事件,采用箱式取样法获取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773个有效年龄分布在33~3 205 Ma,主要年龄峰集中在燕山期(100 Ma、140 Ma和159 Ma)、印支期(242 Ma)和加里东期(439 Ma),次要年龄峰集中在新元古代(776 Ma、965 Ma)和古元古代(1 836 Ma、2 487 Ma),并零星保留太古宙基底年龄信息.少量变质锆石记录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强烈的变质事件.与潜在物源区对比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南海域沉积物以约100 Ma的年龄峰值为识别标志,主要来源于海南岛.结合前人资料,本研究年龄频谱指示加里东期华夏武夷-云开造山带可延伸到海南岛,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华夏地块的碰撞导致其强烈的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昌江灰色片麻岩包体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灰色片麻岩包体出露于海南岛昌江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间长质片麻岩及其糜棱岩组成,遭受过强烈的剪切作用和变质作用,野外产出与岩石矿物学特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灰色片麻岩是正片麻岩,是以片麻岩形式存在的高Al型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深成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型和轻稀土亏损型两种分配模式,岩石成因复杂,其Nd模式年龄为2735~2791Ma,说明海南岛存在太古宙古陆壳。||关键词##4灰色片麻岩包体;;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海南昌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