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链子崖裂缝群的相对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桃森 《岩土力学》1988,9(1):53-58
本文对链子崖裂缝相对位移的17年长期观测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获得裂缝群的相对运动规律,从而分析了危岩体的发展趋势,为评价链子崖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我所历年来对链子崖危岩体开展的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力学试验和稳定性评价等研究情况。对链子崖危岩体裂缝相对位移的长期监测提出了测试原理和方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分析了观测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简述了危岩区各层岩土介质力学试验的原理、方法和获得的各项力学指标。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链子崖危岩体和猴子岭斜坡体的稳定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锚固钻孔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的概况以及整治危岩体中造锚索孔的技术,包括钻机在高空排架固定、防止孔斜及测斜、破碎带和大裂缝的钻进技术,以及大裂缝的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4.
磁组构是由岩石中磁性矿物定向分布而产生的组构特征,因此磁组构分析是研究岩石组构常用的技术手段,它具有 见效快、灵敏度高、无损样品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磁组构研究工作中钻取定向样品或定向手标本时,常 常会遇到天然样品含有裂缝且裂缝中充填大量近地表沉积物和自生矿物。本文针对辉绿岩裂缝充填物对其磁组构结果的影 响程度做了详细研究,选用160个含裂缝的辉绿岩岩芯定向样品,通过对比去除裂缝充填物前后的磁组构变化,发现实验 前后所有样品磁化率大小变化率平均值<1%,磁组构方向变化平均值<1°,因此认为辉绿岩裂缝物质对其磁组构影响甚微。 矿物学和岩石磁学分析表明裂隙充填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以及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和绿泥石等表生矿物。而辉绿岩的携 磁矿物主要是亚铁磁性的磁铁矿,其磁化率强度约为同等质量裂缝填充物的30倍,致使辉绿岩中的裂隙充填物对磁组构的 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8-21节点等参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处于基本荷载、地震及防治工程条件下的位移进行了模拟,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临空块体、煤层采空区、R203软层为危岩体稳定的关键块体的结论,证明链子崖危岩体锚固和煤层采空区回填是合理的,其防治工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山体崩滑破坏的视滑力问题──以链子崖危岩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源 《工程地质学报》1999,7(3):272-278
本文提出了山体崩滑破坏的视滑力概念,给出其分析方法,并结合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进行了应用研究。它对于认识斜坡变形破坏的机理,改进稳定性评价,提高防治工程方案的针对性与工程布置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崩塌落石运动学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治理,本文以链子崖东侧猴子岭崩塌落石为典型实例,开展了地质力学与数值模拟,研究了崩塌落石的运动学特征,并以防治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的监测及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要介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思。即: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将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传输、数据库存储并提供使用。文中还介绍了位移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和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滑坡预报模型主要用来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但是如何检验效果是滑坡预报者和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提出滑坡拟合效果指标(包括后验差指标、模型拟合效率指数和均方根误差)和试预报效果指标(包括试报效果指标和相关系数指标),初步建立了滑坡的预报质量检验模型。依据建立的检验模型,针对链子崖危岩体监测资料分别采用灰色GM(1,1)数学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报。预报结果表明:三种模型中,综合指标GM(1,1)数值最高,建议该滑坡采用GM(1,1)进行预报。通过模型的综合分析评判,不仅分析了模拟效果,而且直接比较了模型间的拟合效果,并为建立模拟效果好的模型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从而表明滑坡预报质量检验模型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A geological event that happened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ermian resulted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rosion in a shallow-water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which led to diverse geological records in different sections. The Lianziya section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 of South China has a well-exposed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rocks with abundant fossil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providing new evid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marine biota and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Our study shows that four fossil communities can be recognized with the change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Foraminiferal-algal community,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bryozoan community and Ungdarella community. The foraminiferal-algal community is dominated by fusulinids and calcareous algae, but was soon replaced by the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With an increase of terrestrial input, the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was again replaced by the bryozoan community. Near the end of the Middle Permian, with a decrease of terrestrial input, the bryozoan fossil community disappeared while the Ungdarella community became dominant. A 10 cm-thick weathered crust occurred at the top of the Middle Permian limestone, marking a large amplitude fall in sea-level and the beginning of a terrestrial erosion stage.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ssil community changes in the Lianziya se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iddle Permian crisis was a gradual process while the sea-level fall mainly occurred in the latest Middle Permian.  相似文献   

11.
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问题,模拟了软弱夹层的材料非线性及断层或裂缝的接触问题,假定岩块弹性体,推导了非线性动力响应迭代格式并编制了适于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利用该程序对三峡链子崖危岩体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证明本文数值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力学分析为指导,以研究链子崖危岩体裂缝与先成构造(节理、断层)的关系为主线,在重点阐明裂缝承袭先成构造发育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组合规律,提出了由于危岩体基脚大面积采煤掏空岩体自重不均匀下沉座滑引起岩体重心偏向陡崖临空面的重力趋向和地面(地形)坡向的重力趋向,垂直二重力合力趋向产生重力卸荷拉张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地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设计具有非结构化、非参数化、非规范化特征,同时,也具有风险与优化性和反馈与可变更性。仅用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求解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非结构化的工具,根据问题的需要,面向目标自动生成求解结构。本文归纳了地质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基于几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地质工程设计。最后,介绍了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指数趋势模型在斜坡变形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洪兴  唐辉明  陈聪 《岩土力学》2004,25(5):808-813
应用斜坡变形破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指数趋势模型,预测了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待定参数作出估计, 然后,得出指数趋势模型,并对危岩体位移量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位移值误差很小,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最后,还对预测值的区间和区间长度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晚二叠世长兴期,川东-鄂西碳酸盐台地是我国钙质海绵礁的主要产地。区内发育的礁体有三大类:台缘镶边骨架礁、台内线状及点状骨架礁和台内点状障积礁。礁组合经历过同生至早埋藏阶段的海水成岩作用,中埋藏阶段的与区域不整合面有关的地下混合水成岩作用和深埋藏阶段的上升热水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受沉积相和构造部位的联合控制,礁组合的有效储集孔隙是中、深埋藏阶段形成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趋势型数据指数平滑模型预测了链子崖危岩体监测点GA的位移量.根据其观测数据呈线性趋势的特点,选取趋势型二次指数平滑的线性预测公式和合适的平滑常数值进行了计算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位移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很小,说明该模型可很好地应用于斜坡变形位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陆付民  王尚庆 《岩土力学》2008,29(6):1716-1718
以指数趋势模型为基础,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进行预测。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转化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再将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看作带有动态噪声的状态向量,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较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王洪兴  唐辉明  王冠 《岩土力学》2005,26(Z2):41-44
单一预测模型仅能体现系统的局部,其预测精度较差。为此,研究了组合预测方法在斜坡变形位移中的应用,它将各种预测方法进行适当的组合,综合利用各种预测方法所提供的有用信息进行预测。首先建立5种单一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了预测,然后把各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等权平均进行组合预测。并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监测点 位移值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其绝对误差较低,精度较高,大大地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与工程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概括前人的经验, 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念与工程观念。提出地质观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体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 工程观观与工程观运用的最佳耦合。文中还讨论了超前预测的作用, 监测反馈与工程效果检验的关系, 以及地质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关系等, 最后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章传银  常晓涛 《地学前缘》2000,7(1):153-159
利用几何大地测量监测数据考察某一岩石圈板块或块体的运动 ,目前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某一相对稳定点或直接选择地固参考系作为运动参考系 ,计算被考察的板块或块体相对于该相对稳定点的运动或在地固参考系中的运动。显然 ,这种计算结果无法全面直观地表达被考察板块或块体的内部相对运动 ,以及周围板块或块体相对于被考察板块或块体的运动。文中首次尝试了直接选择被考察板块或块体即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作为参考块体 ,利用一种高精度的几何大地测量监测数据 ,即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TRF)速度场计算了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在ITRF参考系中的线性运动模型 ,从而建立了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的块体参考系 ,并在该块体参考系中计算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内部及周围板块现今三维相对运动 ,进而分析中国大陆及周围板块的现今相对运动规律 ,以及板块边界处板块的现今相对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