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气象观测规范(试行)》、《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基于3S技术,利用CBERS和EOS/MODIS卫星数据结合前期相关专业调查成果和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并构建了一整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指数,如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生物丰度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生态质量气象监测模型与评价标准以及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模型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贵州赤水河流域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定量评估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EI指数为68.15,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为良;2)赤水河流域贵州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流域监测区内生境质量为I级,生物多样性丰富;3)流域NDVI平均值0.42,植被覆盖度高,固土护坡、水源涵养能力较强;4)流域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网密度高达6.8;5)流域土地坡度起伏大,监测区内中度以上土地侵蚀强度的土地面积约占49%。相比,流域污染负荷指数较低,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的广西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OS/MODIS及TM/ETM卫星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广西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标中的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及灾害指数4个指标信息的提取进行了方法研究,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2008年第一季度为例以地市级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广西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其结论对广西生态省建设工程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具有客观、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额济纳生态环境退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近20年来水文和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约有3/4的水井干涸,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了2~3m,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仅从1987年到1991年间,沙漠化面积(植被覆盖率<10%)就增加了约5.6%,年递增1.63×102km2,绿洲严重退化,沙尘暴天气频繁。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是由于黑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土地超载及过度放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获取的可见近红外遥感影像,综合利用植被覆盖度指数、土壤亮度指数以及坡度因子,建立多因子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马山县进行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探讨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1)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可见近红外影像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2)马山县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生态环境等级主要以中和良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80.65%,等级优的地区占比2.04%,等级差的地区占17.31%。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7年11幅TM影像为遥感信息源,以陕北地区(榆林、延安、铜川)为试验区,采用ERDASIMAGINE提供的计算机监督分类方法,对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以及坡耕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遥感调查,并将调查成果按1:10万比例尺制图。研究表明,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分辨率为30m的TM影像进行陕北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制图是可行的,能较真实地反映该地区植被和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在气象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以卫星数据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对植被覆盖指数与土地退化指数进行了方法研究,并以北京2006年第二季度为例开展了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卫星数据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信息提取及评价方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以2008—2013年遥感晴空数据及相关气象、统计、调查等资料为数据源,对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气象评价,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生态质量逐年略有提升。其中,1)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小幅上升趋势;2)湿润指数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并且江西省降水随季节分布不均,春季湿润指数值平均最大;3)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地退化指数较稳定,但存在季节变化;4)灾害指数随年度受灾程度不同有较大起伏,夏季是江西省遭受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季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30a(1991—2020年)融水县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温湿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对融水县气候适宜性和度假气候进行评价,并利用融水县气象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等部门提供的2021年负(氧)离子浓度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和林业及植被生态参量数据等,对融水县进行空气负(氧)离子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质状况、植被生态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等级的时段长达7个月(1—4月、10—12月),2021年的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689个·cm-3,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为97.5%,区域内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以上,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均较高。由此可见,融水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象生态资源,非常有利于开展负(氧)离子养生、气候康养等方面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气象》2022,(1):7-11
为研究通辽市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文章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通辽市2000—2019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者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建设“生态通辽”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平均值从2000年的36.26%上升至2019年的49.57%,平均每年增加0.54%;(2)研究区植被NPP平均值从2000年的198.04 gC·m-2增加到2019年的404.54 gC·m-2,平均每年增加8.63 gC·m-2;(3)研究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平均值由2000年40.28增加到2019年的70.87,平均每年增加1.25,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达到2000年以来最好;(4)研究区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植被NPP、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降水量是研究区植被生态质量显著正向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