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因地制宜地把重点监视区建设成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初级试验场的有关问题。指出重点地震监视区应相对稳定,它的监测预报工作应是整个地震监测预报主战场的重心;在区内开展震害预测,编制防灾规划,编制大震应急方案,对建筑物实施抗震加固,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践方面,我国已完成第一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的实施,即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1996 ~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二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即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2006 ~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本文对1996~ 2012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追踪,对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从1996~ 2012年的震例和调查数据看,减灾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详细叙述了山西重点监视区地震短临的决策依据和程式,提出了重点监视区地震三要素的判别方法。这是根据《中国地震分析预报指南》、清理攻关和实用化关成果,结合山西地区近年中强地震震例和多年分析预报工作实践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1983年11月7日凌晨在山东省菏泽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震后华北平原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也是山东省建国以来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在内的一次最大灾害。本文着重从对策角度,扼要地叙述了这次地震的灾害概况及其特点;震前中期趋势估计和重点监视区的提出;按照烈度区划进行建筑物抗震加固设防所取得的效益;确定重点监视区后的震情监视工作;抗震救灾工作的实施;迅速判定地震序列、类型,采取对策以稳定震区人心;做好周围中小城镇波及区的社会安定工作所收到的效果,以及重建家园工作。最后阐述了从这次地震中得到的几点启示,包括在预报程序上要有压缩中期趋势估计时、空跨度的阶段等。  相似文献   

5.
汤泉 《华南地震》1991,11(2):81-86
本文提出地震工作分区分类指导概念,根据震情、人口、经济特点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划分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重点监视防御区,认为建立减灾体系,进行短临预报追踪、决策,进行震害预测,作好震前减灾准备,开展减灾教育,编制应急方案,系重点防御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非重点监视防御区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正常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6.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90,10(1):84-89
本文在指出当前强化重点监视区地震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在重点监视区内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建立防震救灾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在减轻地震灾害工作中如何强化和发挥地震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在甘肃举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于1990年7月28日至3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甘肃、山西、辽宁、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政府的领导及地震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共同研讨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综合防御对策问题。 会上,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想请大家根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共同探讨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交流、研讨在重点监视区内,如何在强化监视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工作。与会的省(区)政府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杜五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前后,山西省政府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由于山西省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地震工作的领导,震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司政亚  蒋长胜  邱宇 《地震》2020,40(2):82-90
识别显著影响重点监视区地震检测能力的“敏感台站”, 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地震台网运行维护和加强相关区域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监视跟踪工作有重要意义。 利用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PMC)方法, 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台站进行“检测能力评分”(Dscore)和“缺失评分”(Missing Score)方式进行识别研究, 以龙门山断裂南段强震危险区为例的重点监视区“敏感台站”识别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51个台站的“检测能力评分”及“缺失评分”, 可识别对重点监视区地震检测能力影响最大的台站, 给出台站停止运行引起的最小完整性震级的变化, 并探讨了多台站停止运行等造成影响的极限情况。 上述“敏感台站”的识别方式, 可为地震台网运行维护、 针对特定目标区的地震监视跟踪和进一步的台网优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重点监视区中期综合分析预报工作一、确定重点监视区的方法及其判据1.地震活动性异常(1)地震活动的异常增强和异常平静1)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增强有两种形式①在未来大震的震中及其邻区(距大震震中200千米范围),大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种增强现象一般不持续至大震发生,往往大震发生在峰值后的下降段。②在未来大震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并无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以下简称“北三省”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深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1次7级以上地震和8次6级以上地震。自有台网观测以来,已有丰富的地震资料。近些年来,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因此研究该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区的地震监视预报工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属于计划建立的中国内地首批5个地震强化监视区之一。在初步方案中,该区沿川滇活动地块的东北—东部边界的—部分展布,区内有鲜水河断裂中一南段,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大凉山等活动断裂,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千米。本文着重介绍了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的基本情况、历史与现今强震活动背景、中长期地震潜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监测能力。最后,作者提出在该区开展强化监测工作的建议,以及与该区中期一短期震情跟踪和预报实践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正>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依据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风险分布确定的具有高地震风险且必须采取防震减灾强化措施的区域。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由国务院颁布,所采取的强化防震减灾措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各级政府规章规定。现行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其编制技术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已于2006年发表在本刊第22卷第3期1。为更好地实施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首先基于本世纪第五强震活跃幕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的结构性转移;二是该区“第一类地震空区”或“空段”的存在及强地震复发周期接近;三是大地形变复测证实监测区内“闭锁段”和“隆起区”的存在;四是在其空段和闭锁段或隆起区近年曾发生注目的中等地震活动;五是测震和其它微观前兆趋势性异常出现,说明所圈定监视区的中期强震危险性存在。本文通过构造活动速率、历史地震计算的复发概率值和测震学及微观前兆异常信度的分析和综合信度运算,探讨了并给出了川西地震重点监视区及附近地区的近期分段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张北地震未能作出短临界预报的反思,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加强对全民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宏观监测,在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视抗震设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是防震灾法赋于地震部门的职责,试图通过对1990年常熟5.1级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成功实例的总结和震后对策提供的新鲜经验,对今后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参考作用,对江苏重点监视御区的震害预测和制订防震对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强震观测工作是地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交流和俭查1989年强震观测的工作情况,加强今年重点地震监视区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强震观测的有关管理制度,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于1990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江苏省无锡地震科技交流培训中心召开了强震观测工作会议。江苏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武汉地震研究所、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工程力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恰值唐山地震20周年、邢台地震3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与各级政府联合于7月28日前后,开展一次以“勿忘7·28唐山大震灾,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主题的广泛宣传活动。北京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北京曾遭受过1966年邢台地震、196...  相似文献   

18.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苏鲁交界重点监视区中强震前中短过渡的地震学指标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掌握的地震学方面的资料,研究了自苏鲁闪界重点监视区确定以来的震情跟踪经验,提出差别该重点监视区是否瓦解要视B类异常有否存在,并给出该区中强震前的三条中短过渡指标,即:异常总项数上升到10项以上的最高值并持续(起伏)1年左右或稍长;A类异常突然下降3至4项,霍山窗小震频度形成峰并下降至40次/3月以下,最后对该重点监视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做到防治“非典”和震情监视与应急工作两不误 ,确保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 ,中国地震局及各省地震局能及时派出现场工作队伍 ,同时保证地震灾区的防疫安全 ,中国地震局于近期制定并实施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期间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保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 ,中国地震局在防治“非典”期间委托非疫区地震系统有关单位承担中国地震局现场应急工作队的主要业务工作 ,并派出机关现场应急工作小组 ,率领京区有关直属单位的分析预报、现场监测和通讯工作人员 ,赴云南省地震局昆明黑龙潭地震台待命。京区派赴昆明的应急人员分为两组 ,由局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