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港湾淤泥质潮滩的周期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浙江三门湾为典型半封闭强潮港湾,淤泥质潮滩十分发育,存在沉积地貌相带分异。潮滩发育过程中,冲刷和淤积状态交替,形成涨落潮周期、大小潮周期、年周期、多年周期和风暴的“潮滩循环”,与动力环境因素的周期变化相关;台风引起剧烈滩槽交换,是其重要的非潮汐因素。由于毗邻潮汐汊道,湾内宽广蓄潮区导致强劲落潮优势流,自然状态下潮滩及潮下带淤积缓慢。据210Pb和137Cs分析,近百年来长期平均沉积速率为0.56~0.81cm/a.但自60年代以来,湾内大量围涂堵港,导致潮下带浅滩与深槽淤积加快。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6 月在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两断面 9 个固定观测点逐月采集的 108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定,结合动力地貌过程分析了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潮滩沉积物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变化:丰水期潮滩淤积,沉积物粒度较细;枯水期潮滩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②流域来水来沙和风浪是沉积物年周期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台风浪是沉积物短期突变的决定性因子.③潮滩沉积物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差异和横向分异特征,这是由于人工抛石筑堤改变了潮滩泥沙来源及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淤泥质潮滩的潮流特征及悬移质沉积过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忍顺 《海洋与湖沼》1986,17(3):235-245
江苏淤泥质潮滩属于有大-中潮差的开敞或半开敞潮滩。根据多断面昼夜水文观测,本文分析了潮滩潮流及悬移质沉积物的分布及变化,并与荷兰瓦登海(Waddenzee)等处淤泥质潮滩进行了对比。作者指出著名的延迟机制在开敞或半开敞的强潮潮滩上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发现潮滩上有水沙的水平余循环及类潮流椭圆,认为广阔的潮滩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一系列沿岸单元。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动态系统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R谱和多维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波浪,潮流及潮滩面高程数据。结果表明,潮滩的变动和潮流,波浪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潮滩面高程具有30,15,2-5d的周期变化;冬春季节潮滩变化以潮流作用造成的低频变化为主,夏秋季节则由低频向高频转移,波浪引起的潮滩高频变化也很显著;低潮滩到中潮滩下部的冲淤变化与潮流作用关系密切,中潮滩上部,高潮滩的冲淤变化对常浪性质的波浪作用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14日期间对江苏大丰海岸中潮滩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大小潮周期沉积的现场观测与采样,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沉积通量和质量磁化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潮滩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沉积通量等与潮汐的周期变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波浪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中潮滩的上部到中部,再到下部,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沉积通量由低变高,质量磁化率由小变大。此外,研究区的中潮滩沉积物质量磁化率与粒径组分中的细砂和极细砂关系密切。本项研究结果为微观尺度上潮滩沉积差异的分析以及潮汐韵律层作为高分辨率测年工具的适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潮滩泥沙的输运过程是河口近岸泥沙输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潮滩侵蚀-淤积的重要动力指标,特别是在地貌演变过程显著的区域更具指示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岛东北部潮滩,在2018年3月30日-4月10日进行三脚架多参数观测,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流速、含沙量等剖面数据,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连续21个潮周期的泥沙输运过程.结果...  相似文献   

7.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建岸滩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根据1984—1985年对福建海岸15条剖面进行周年观测资料,首次研究了该区岸滩的季节,风暴潮循环等现代岸滩动态过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福建海滩主要类型有河口型、湾口沙嘴型和开敞高能型等三种;潮滩可分为动态平衡型和淤积型两种,以后者为主,最大淤积速率45cm/a;风暴潮对海滩作用存在着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单坡式海滩的可逆过程周期约2个月;影响海滩发育的动力是波浪、沿岸流和径流,潮滩则以潮流和人类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金庆祥  劳治声  龚敏  陈全 《海洋学报》1988,10(3):327-333
本文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杭州湾北岸金汇港潮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对应于3个最大特征值的3个特征函数来说明潮滩剖面的变化,即用主要反映悬沙影响的距平平均潮滩函数,主要反映推移质泥沙影响的距平准滩脊函数和距平准滩槽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潮滩的变化,3个函数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的特点,能较客观地描述整个潮滩剖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泥质潮滩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书海拾贝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刘敏,许世远,侯立军著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基于潮滩“干-湿交替”的物理格架特征以及沉积物-水体系营养盐的关键界面过程,论述了长江口潮滩营养盐的累积调换的模式与机制。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潮滩环境特征、潮滩营养物质的溯源分析、潮滩营养盐的时空分布与累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交换与机制、潮滩沉积物营养盐的吸附过程与特征、潮滩沉积物营养盐的早期成岩反应与模式,河口过程对营养盐循环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等。本书可供从事地理、泥沙、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生态水…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它在河口潮滩生态系统内氮素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长江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区域,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NH4+-N含量的变化范围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呈线性变化;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系数为3.81~9.00,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TOC)含量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它揭示了有机质控制着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NH4+-N的吸附行为.实验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在潮滩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处在非热力学平衡状态过程中.盐度是影响NH4+-N吸附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且导数方程关系式在低盐度范围内,盐度的微小变化对NH4+-N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阐述了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地貌类型与沉积动力特征,利用重复水准测量、卫片和航片资料进行了潮滩分带,定量计算了潮滩分布面积和冲、淤速率,分析了潮滩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辽东湾潮滩的生态开发提出了管见.  相似文献   

13.
潮滩是联系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互过渡带,与陆地湖泊、河流和深海系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潮汐作用下由于潮滩受潮水周期性浸没和暴露的影响,使得潮滩界面成为一个典型的沉积物-水-气周期性交互作用界面.潮水的周期性涨退将诱使潮滩沉积物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1].在暴露期间,因蒸发作用潮滩沉积物可能会发生失水现象,并引起沉积物孔隙水发生迁移和水溶性物质扩散梯度发生变化[2,3].在暴露失水过程中,空气也可能会占据沉积物间隙,并引起潮滩沉积物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加剧了沉积物-气界面之间需氧过程的发生[4,5].  相似文献   

14.
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最大风速为2.8~12.1m/s,各测点潮周期平均水深为0.28~2.12m,高潮位最大水深为0.37~3.19m,潮周期有效波高为0.03~0.45m,最大波高为0.08~1.59m。波高的时空变化受风速、风向、水深和岸滩坡度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向岸风期间的波浪较大;风速、水深、岸滩坡度越大,潮滩上的波高也越大。空间上,岸滩坡度最小的崇明东滩中部(坡度0.6‰)测点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岸滩坡度最大的芦潮港潮滩(坡度8.7‰)测点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时间上,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与风速、风向的变化有关。因此,只有在潮滩坡度较小(例如<1‰),风速、风向较为稳定时,波高和水深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才存在。要了解某个潮滩的波浪特征,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系统的原位观测,而非简单地借助其它潮滩的波浪研究结果。研究推断,在向岸强台风和大潮高潮位阶段,崇明东滩中潮线附近的最大波高可达1.5~2.0m,芦潮港堤外潮滩的最大波高可达2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管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在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沿海潮滩的基础上,论述了互花米草对潮滩生态系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潮滩水动力和沉积过程、土壤形成和营养物质积累、植被演替序列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潮滩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的正面价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瓯江口南岸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夏两季的潮滩沉积地貌现场观测,大小潮的悬沙含量、悬沙沉降量、沉积物活动层等测定,以及以往的海岸带调查资料,本文着重讨论了自岸向海高潮滩砂质、高潮滩砂泥混合质、中潮滩砂质、中潮滩砂泥混合质和低潮滩泥质5个沉积带的沉积动力作用,从而说明了十余年来潮滩沉积物以砂和粗粉砂级组分向岸、极细粉砂和粘土级组分向海为主的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中部潮滩沉积的季节性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中部潮滩1年中12个月的沉积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孢粉特征,可以利用孢粉指标来指示与判别潮滩沉积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20.
粉砂淤泥质潮滩的多波段与多时相卫片解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明达  柳林  王安龙 《海洋学报》1990,12(6):741-748
陆地卫星多波段图像可用于辨别淤积型、冲刷型和稳定型粉砂淤泥质潮滩.用多时相的6波段图像可预报潮滩的宽度和坡度.在渤海湾沿岸布置13个测量剖面,用13幅不同时相的塘沽幅卫片量计各剖面的实时潮滩宽度,并与塘沽验潮站相应的潮高资料进行对比,拟合成二次曲线.据此算得的潮高为零时的潮滩宽度以渤海湾湾顶附近岸段的最小,向南北两端增大;潮滩平均坡度的分布则相反.从卫片量得的潮滩宽度和坡度的沿岸分布,与根据海图测量的以及地面实测的具有相同的趋势,其计算精度与海图的相似,而高于滩面实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