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下水》2017,(5)
暗河发育岩溶地区地下暗河中污染物的运移模拟研究一直是难点。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传统数值模拟模型没有参数反应悬浮物的沉降作用,通常仅概化考虑悬浮物在地下暗河中的迁移而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预测,缺少其它方法进行有效验证。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径、悬浮物初始浓度、粒径、流速对管道中悬浮物沉降系数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数值模型机理相近的吸附系数等效替代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沉降系数的可行性,再进一步根据广西某岩溶区排泥库工程构建具体条件下吸附系数与沉降系数的等参替代关系,最后将其应用于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参数等效替代后的数值模拟方法比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3.
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工程、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水环境影响的需要,提出一个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在无结构网格上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的积分离散,把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局部的一维问题进行求解,模型具备有限单元法及有限差分法两者的优点。由于模型采用黎曼近似解计算水量、动量及污染物输运等通量,不仅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而且能模拟包括恒定、非恒定或急流、缓流等水流-水质状态。应用若干理想条件下的精确解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并结合汉江中下游的水质问题验证了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拟合极好,与汉江中下游实测的污染分布带也相当吻合,为中线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官厅水库狭长、水浅和水文、水力、水质迁移扩散等特点与河流相似的事实,采用一维St.Venant方程组模拟其水流状况;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概念模拟其水质变化,两者的藕合就构成了官厅水库的水质模型。该模型在模拟官厅水库NH3-N浓度时空变化时,精度令人满意,并已用于官厅水库的水质预测和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5.
韩龙喜  陆建华 《水文》2002,22(4):5-7
扩散质进入窄浅型河道后,通常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维对流分散方程进行水质模拟,计算相对复杂。为简化计算,提出了根据河道断面特征等水力特性,将河道划分为若干单元,忽略不灵敏因子分散项对单元间扩散质交换的影响,并引入单元均匀混合假定,提出了基于均匀混合假设的天然河道水质模拟方法,建立相应的水质数学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运算稳定,与有限差分法模拟精度相当,但可大大简化并节省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GIS是GIS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本系统采用了构件GIS和互操作GIS的优势,并将GIS发展与构件技术、互操作技术、分布式三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超媒体空间信息集成平台即WebGIS。在该平台上,将基于GIS的单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在Web上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基于WebGIS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最后给出基于WebGIS的阿尔泰成矿区矿产预测成果的信息共享实例。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永定河北京段水质水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模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城市河流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构建耦合人类活动影响的水质模型是识别城市河流水质变化的关键。针对永定河北京段自然水循环与再生水、循环管线回水及外调水等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与一维稳态的水质过程耦合的模型,分析了不同调水情景下永定河北京段水质变化过程。应用表明该模型在永定河北京段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不仅能描述过去天然条件、现状条件下水质过程,同时能应用于未来规划情景下的水质预测,同时表明外调水工程对永定河北京段的水量水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尚武 《地质通报》2006,25(4):533-537
WebGIS是GIS技术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改变了地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发布、共享和应用的方式,是GIS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WebGIS的概念、功能、结构模型和平台软件,认为目前WebGIS还不能通过网络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分析,离商业化和实用化尚有相当距离,还存在着空间数据共享、互操作、表现手法单一、跨平台、数据传输瓶颈等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与OpenGIS、GML、第二代互联网、分布式计算、.Net、移动通信、虚拟现实、网格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是WebGIS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的WebGIS技术研究入手,分析了在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采用WebGIS技术对地震灾害防御指挥带来的优势,同时探讨了地震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发布以及今后对地震灾害评估等一系列过程。研究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地震应急防御指挥系统的理论实现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这一特殊情况的研究,分析研究了基于WebGIS集成应用技术在地震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优点,对处理其他灾害防御指挥信息系统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数值模拟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撑,数据的录入耗时耗力,存在出错的可能,且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实时快速预报。采用VB语言编程技术,以识别和验证后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和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为基础,重新编译后的MF2K和MT3DMS为内核计算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开发了模型与地下水实时监测系统的接口,集成建立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水质实时预报模型,并开发了操作界面下的操作系统,实现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水质的实时预报功能。该系统将地下水实时监控技术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操作简便、时效性强、出错概率小,能够实时获取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进行快速预报。同时,本系统预留了更新接口,可根据逐步积累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和系统计算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不断提高系统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流域级闸控大型河网水环境日常管理的应用需求与实际特点,将资料适应性强的水文学方法与数据要求相对严苛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相融合,构建了一维与二维嵌套、分块组合的闸控大型河网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DHQM(Hydrology, Hydrodynamics,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Impounded Rivers)。模型由河道径流模拟、闸坝调度过程模拟、河道水质模拟、区间入流及入河污染负荷估算和水质预警实时校正等5个模块组成。模型可服务于水环境实时预警和调度,也可为闸坝水文环境效应的量化提供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南水北调工程、地下水超采控制、入海水量控制目标等因素,以及现状(2005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水平年,设置了9个情景方案,应用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简称"二元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管理战略情景模拟分析.采用GDP、粮食产量、ET(蒸散发量)、入海水量、总用水量、减少地下水超采量等评价指标对9个情景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给出了各规划水平年的推荐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战略问题如ET控制、地下水超采量控制和入渤海水量控制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未来虽然有南水北调工程对本流域的补水,但需要严格控制流域用水量和耗水量,才能做到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量、增加入渤海水量,实现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启鸣  李剑锋  崔爱红  刘会增 《水文》2021,41(1):15-21,72
集中回顾中亚干旱区陆地水资源评估手段进展.水资源评估手段主要可分为基于观测数据和水文模型模拟两大类.从数据获取手段来讲,站点实测、遥感、再分析数据是目前中亚水资源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其中,遥感数据又可分为成像遥感数据以及非成像遥感数据(包括雷达高度计、重力卫星数据).由于干旱区站点资料缺乏,遥感与水文模型集成已经成为常...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GIS的全国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黄诗峰  李纪人  徐美 《水文》2003,23(4):22-25
水环境信息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介绍WebGI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WebGIS的水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及数据库设计,并在SuperMap IS的支持下,对系统进行了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马维峰  王晓蕊  高山 《地球科学》2008,33(3):423-430
如何高效管理、利用中国东部已有地球科学研究数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地球化学数据模型研究基础上, 应用关系数据库和WebGIS技术,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库(ECGD).ECGD深度整合WebGIS技术, 研究者可利用ECGD基于Web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检索、分析、输出和空间可视化, 查询结果可以标注于基于WebGIS的网络地图, 生成分类、分级专题图, 并对查询结果进行地球化学图解等专业分析.ECGD是第一个基于Web, 集成了数据检索、空间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功能的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库, 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地球化学数据管理、共享、获取、交流的协作平台,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的中国西北黑河流域水文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长期的问题,区域人口增加、城市化扩张,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也使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用水危险加剧.采用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DLBRM)模拟黑河流域水文(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面积128 000 km2)来理解区域的冰川和积雪融化水、地下水、地表水、蒸散发等方面的分布,评估气候变化对水文的影响和冰川退缩对中游和下游来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的大部分产流那源于黑河上游地区的祁连山.模拟1990-2000年黑河河流日流量变化结果认为,黑河中游正义峡给下游的供水为10×108m3,其中地表径流占51%,层间流占49%.中游地区沙土具有较高的蒸腾发能力,近一半的地表水被蒸发掉.模拟实践证明,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可以结合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果,改进流域水文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河流水环境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GIS网络分析技术在河流水污染追踪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河系网络模型的建立、河流水环境数据库的建立与集成、河流水污染追踪应用的方法与步骤,并以汉江流域河系为例,进行了原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重污染河道环境因子对底质氮释放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苏州市古城区劣Ⅴ类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水体环境条件(DO、Eh、pH值、温度)变化和疏浚深度对河道底泥氮释放的影响.底泥供试样中NH4+-N与NO3--N含量一般为0.277 g/kg与0.0012g/kg,上覆水体NH4+-N与NO3--N含量一般为6.743 mg/L与1.500 mg/L.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环境(DO<0.5 mg/L)、强还原环境(Eh<-108 mV)、酸性环境(pH<6.0)及温度升高均有利于底泥中NH4+-N的释放,NO3--N的迁移转化规律则相反;供试样控制疏浚深度5 cm、10 cm、15 cm、20 cm,当疏浚深度15 cm时,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中扩散的氮通量最小;疏浚深度、DO和Eh对底泥NH4+-N释放程度的影响大于pH和温度,通过曝气等方式保持水体中适当的溶解氧或使底泥保持较强的氧化电位环境可以有效抑制底泥中NH4+-N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水质站网规划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瑞  秦福兴 《水文》1995,(1):7-11
在进行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布设合理的性研究中,按河流水系将全国国土分为若干水质站网规划单元分区,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进行单元分区类型的划分,作为水质站网规划的基础。在同一类型单元分区内,运用模糊集合聚类方法,将分区内的水质进行分类,以确定水质站的布设密度,并对每一水质参数的采亲频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确定其采样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