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工程、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水环境影响的需要,提出一个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在无结构网格上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的积分离散,把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局部的一维问题进行求解,模型具备有限单元法及有限差分法两者的优点。由于模型采用黎曼近似解计算水量、动量及污染物输运等通量,不仅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而且能模拟包括恒定、非恒定或急流、缓流等水流-水质状态。应用若干理想条件下的精确解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并结合汉江中下游的水质问题验证了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拟合极好,与汉江中下游实测的污染分布带也相当吻合,为中线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堆载预压下砂沟地基渗流固结模拟与不均匀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erzaghi-Rendulic理论建立了分级堆载预压耳砂的地基渗流固结的数值模型,用有限单元法(FEM)计算瞬间堆载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用有限差分法(FDM)计算孔隙水的非稳定渗流过程,对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有限深砂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攻和不均匀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就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法是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在水质模型求解中也是如此。 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到底哪种方法为好,国内外不少学者是各云其是,各论其非,也有人得出“有限单元法比有限差分法有更高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用河网二维水流模拟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流域河网二维水流模拟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通用化的河网二维模拟概化模式,该模式将河网二维概化为"树状"河道计算单元、"环状"河道计算单元、"十字型"河道计算单元等河网二维基本单元,对这些河道计算单元的求解,构建流域型河网一二维耦合模式的求解模型,并由此建立了通用化的河网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软件系统。通过"树状"河道二维计算单元求解模型的推导与实现,验证了概化模式的可行性,表明该思路可以应用于大型流域河网一、二维水流模拟,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安庆成品油管道穿越河管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道的穿越会对河道、堤防的渗流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穿越后的堤防进行了渗流稳定分析与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并利用临界水力梯度法,对实例中定向钻穿越河道工程诱发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有限差分法求解分析抗滑桩(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常采用Winkle弹性地基梁法。在对有限差分法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改进了有限差分法求解抗滑桩全桩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对全桩整体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其内力,避免了将桩身分为受荷段和锚固段及利用滑面处连续条件求解的复杂过程。该方法对滑坡推力与地基系数取值,可依据实际情况假定为广义形式来模拟土体对抗滑桩的作用工况。能很好地求解预应力锚索作用于桩身或桩身设多道锚索工况下的锚索拉力值。并利用Excel对该方法编程,能便捷地计算抗滑桩内力。分析计算结果,当差分节点单元长度适当时,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应用。对比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相同节点单元长度下两者计算相差较小,且节点长度越小,越接近有限元结果。  相似文献   

7.
水质反问题模型的时域频域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兰 《水科学进展》1998,9(3):218-223
为了提高水质数学模型的模拟精度,充分考虑了对流扩散方程中混合系数随空间变化的特性,结合数学物理反问题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河流水质分布参数反问题模型,分别在时域和频域推导出反演计算公式,最后给出应用计算实例。时域与频域两算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频域计算工作量小,占储存单元少;时域的反演计算误差却明显小于频域,其抗噪性能也较频域强。这说明分布参数能明显改善水质的模拟精度,与污染物在水域的实际分布规律相吻合,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水环保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场正演计算的广义差分法姜佩仁,王新民(长春地质学院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长春130026)在地球物理场(或其他类似问题)的正演计算中,目前常用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计算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但逼近精度比较低;而有限单元法虽然逼近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探地雷达电磁波在河道传播的正演模型,并模拟了水下不同构造的典型工况,得到了相应的二维反射图像。和实际探测的河道图谱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模拟图像的分析和实际雷达探测图谱的解释,研究了探地雷达方法在河道探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电导率分块连续变化的二维MT有限元模拟(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电导率分块连续变化的二维大地电磁场的模拟,本文的第一部分给出有限单元法系数矩阵的计算公式,这部分给出四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有限元中,分别采用双线性播值和双二次插值,计算结果与解析法或有限差分法进行对比,吻合得很好。算例表明,本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网络剖分简单、模拟功能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个年龄概念的河口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Deleersnijder定义的一个平均年龄概念,运用耦合了物质输运模式的一个三维水动力-富营养化数值模型(HEM-3D),研究了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Pamlico河口(PRE)的污染物输运时间在不同淡水流量影响下的分布情况。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期,污染物被输运出PRE需要大约65d的时间。而在枯水期和洪水期,污染物分别需要230d和20d时间被输运出PRE。这表明物质输运过程明显受淡水流量的影响。污染物输运时间的空间变化显著受河口中盐度入侵的影响,咸水入侵在其可以达到的最大区域形成了一个盐度锋面,而这个锋面阻碍了污染物向外的输运。盐度层化对输运时间的垂向分布影响显著,输运时间垂向梯度随着盐度层化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河流污染混合区的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顺直宽矩形明渠中垂向线源等强度排放物质浓度分布的解析解为基础,探讨了污染混合区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污染混合区最大长度、最大宽度与相应纵坐标、面积以及最大允许污染负荷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污染混合区的算例分析。其结果可以作为河流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和最大允许污染负荷的计算依据,解析计算方法比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进行污染混合区的计算更加快捷灵活、方便实用。给出了非保守物质污染混合区最大长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和忽略反应降解作用按保守物质处理的条件:降解数De≤0.027。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性信息下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流水文、水质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在考虑参量取值可信度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中有关盲数理论对不确定性信息下河流纳污能力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实际水体为例,求得相应可信度水平下纳污能力的未确知期望值.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数学计算不确定信息下河流纳污能力,理论上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为水质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孟栋伟  陈小强 《地下水》2012,(3):153-154
建立并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是当前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本文针对塔河流域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塔河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今后可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衡阳市湘江水污染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仲晋 《湖南地质》1998,17(3):178-183
本文探讨了衡阳市湘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运移特征及河床沉积物的污染特征,进而评价了其水质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质大涡模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基于弱可压缩流基础上的水质大涡模拟数学模型及污染物质扩散系数与平均运动的关系。数值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预测校正法,固壁边界条件采用"部分滑移条件"。并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段的流场,污染物质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研究表明,横向扩散与流动状态有关,当支流流量相对较小时,横向扩散较弱,形成岸边污染带,当支流流量相对较大时,横向扩散较强,污染带向江心移动。  相似文献   

17.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field tracer experiments in river channels allows recognition of river behavior in different flow conditions and thus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a solute, tracer, or pollutant over the range of flow rate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data from tracing tests conducted on the Artibai River in northern Basque Country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 In all experiments the tracer used was lithium and it was added to the river as an input pulse.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he instantaneous injection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effective initial amount of tracer injected, calculated from the tracer breakthrough curve,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initial injection concentration, is used.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ravel times, Péclet numbers, and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using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the aim of characterizing the tracer movement in the stream and analyzing its evolution. Subsequently,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various tracer experiments, conducted over different flow rates,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persion, velocity, and flow rates may be determined. This information allow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iver behavior and can be used to model 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a tracer or pollutant.  相似文献   

18.
污染河道对沿岸地下水环境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超  李勇  包振琪 《水科学进展》2002,13(5):535-541
以江苏奎河为例,观测研究奎河污染物CODCr、NH4+-N、NO3--N、Cl-入渗进入地下水中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河道沿岸土壤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河床的土壤对污染物CODCr具有很高的去除率,对NH4+-N亦有较高的去除率.河道中的NO3--N在入渗过程中虽有一定的去除率,但由于NH4+-N、NO2--N等污染因子转化成NO3--N,因此该浓度不一定会明显降低.Cl-是保守性污染因子,入渗过程中虽有一定的去除率,但仍对沿岸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当污染河道中污染因子是保守性物质时,必须考虑对沿岸地下水源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昌新 《水科学进展》1994,5(4):280-286
根据感潮河流的水流特性,研制了准动态水质回荡模型,并利用相似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对其进行求解,提出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模型适用于可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经黄浦江干流氨氮浓度资料验证,成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The amount of poll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flowing in the streams of the Wujiang River watershed in Guizhou Province, SW China, is estimated by a GIS-based method using rainfall, surface runoff and land use data. A grid of cells, 100 m in size, is laid over the landscape. For each cell, mean annual surface runoff is estimated from rainfall and percent land use, and expect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s estimated from land use. The product of surface runoff and concentration gives expected pollutant loading from that cell. These loadings are accumulated going downstream to give expected annual pollutant loadings in streams and rivers. By dividing these accumulated loadings by the similarly accumulated mean annual surface runoff, the expect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is determined for each location in a stream or river. Observ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shed are averaged at each sample point and compared to the expected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e locations determined from the grid cell model. In general, annual non-point source nutrient loadings in the Wujiang River watershed are seen to be predominantly from the agricultural and meadow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