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舟 《海洋世界》2019,(5):38-41
数世纪以来,大西洋一直是世界贸易和旅游的重要途径。大西洋从北极圈延伸到南极洲,西边是美洲,东边是欧洲和非洲。大西洋的面积超过10618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仅次于太平洋的第二大海洋。  相似文献   

2.
通过传统形态学数据和框架结构数据相结合,应用方差、聚类、判别和主成分等4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太平洋双色鳗鲡与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和花鳗鲡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太平洋双色鳗鲡背鳍前端与臀鳍前端之间的垂线距离占全长的1.4%,属短鳍型鳗鲡。(2)太平洋双色鳗鲡与其它3种鳗鲡形态差异显著。在可数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的总脊椎骨数显著小于日本鳗鲡,显著大于美洲鳗鲡和花鳗鲡,背鳍前脊椎骨数显著大于其它3种鳗鲡;在可量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的吻长显著小于美洲鳗鲡和花鳗鲡,显著大于日本鳗鲡;在框架结构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有6项性状与其它3种鳗鲡差异显著。(3)太平洋双色鳗鲡的背鳍起点与其它3种鳗鲡相比最靠后,背鳍起点在鳗鲡分类研究中可作为重要的框架结构定位点。本研究可为太平洋双色鳗鲡的合理引进和种质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2):4-4
美国总统布什卸任前做了件大好事儿,他推动了在太平洋中心一处狭长地带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因而,有人称布什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视海洋的总统。在这个占地约50万平方千米的地带内,将禁止一切采矿和商业捕捞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海边的一个村落里,居住着印第安人的一支部落——玛卡哈人,整个部落不足2000人。在白人踏上美洲之前,他们主要以渔猎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早期登上美洲大陆的殖民者将他  相似文献   

5.
提起美洲大陆的发现,传统的说法总是和哥伦布联系在一起,认为他是最早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其实,最早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并不是哥伦布,而是古代的挪威海盗利夫。利夫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近500年。他可能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据历史考证,公元800年至  相似文献   

6.
刘明星 《海洋科学》1979,3(2):62-64
近来,加拿大政府海洋研究船HUDSON在环航美洲之后,完成了范围很广的十一个月的航行。在这一次航行大西洋,南极、太平洋各海域以及智利海峡中,用Technicon的自动分析器进行了硅酸盐、磷酸盐及硝酸盐的同时测定。该装置和方法连续使用了7  相似文献   

7.
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央偏上部位,是美国的旅游盛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的旅游盛地之一。被称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因为它是连接亚洲、美洲、大洋洲的交通枢纽。风景如画的夏威夷,不愧是旅游盛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夏威夷不仅风景如画,还有一个好玩的传说呢。相传,佩苑女神住在瓦胡岛上,因得罪了天神,在被天神打败后,她一直向西北方向逃去,她每到一处,那里便喷发出一座火山岛,形成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是由2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十九世纪前,它是独立的国家。1959年,被列为美国第50个州。夏威夷的首府位于瓦胡岛上,这…  相似文献   

8.
石强  蒲书箴  苏洁  尹杰 《海洋学报》1999,21(3):40-50
将两层约化重力原始流体动力方程耦合气候月平均风场,数值计算流场基本能够正确反映热带太平洋上层主流系和温跃层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在气候平均条件下,东太平洋125°W附近经向风应力可激发出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海洋高阶赤道Kelvin波流速模态可从西太平洋边界传播到东太平洋边界,而高阶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从西太平洋边界东传后,在中太平洋受到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诱发的西传温跃层扰动的阻挡.  相似文献   

9.
动物季节性地大规模迁徙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当天空飞过一群鹤或天鹅时,很少有人不驻足观望的。如今,在非洲大陆仍能见到成群迁徙的蹄类动物和尾随的猛禽。太平洋鲑鱼成群从海洋迁徙到阿拉斯加、堪察加、美洲西北部和远东的河流产卵也属这一现象。在堪察加河流的浅水区,成群的产卵鲑鱼裸露着背部,紧靠着,“肩并肩”地沿着湍急的河水逆流而上。此时要逮住它们,易如反掌,甚至连笨拙的狗熊都能站在水中饱餐一顿,阿拉斯加的科  相似文献   

10.
气候平均风场作用下热带太平洋主流系和赤道行星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强  蒲书箴 《海洋学报》1999,21(3):40-50
将两层约化重力原始流体动力方程耦合气候月平均风场,数值计算流场基本能够正反反映带太平洋上层主流系和温跃层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在气候平均条件下,东太平洋125°W附近经向风应力可激发出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海洋高阶赤道Kelvin波流速模态可从西太平洋边界传播到东太平洋边界,而高阶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从西太平洋边界东传后,在中太平洋肥到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诱发的西传温跃层扰动的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美国正对其攻击性核潜艇的力量部署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是将潜艇部署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将60%的潜艇部署在太平洋,只在大西洋保留40%的潜艇。这和冷战时期美军潜艇的部署分布恰恰相反。军事专家认为,美军  相似文献   

12.
他——第一位代表中国海军乘外国军舰环行太平洋的中国军人,在浩瀚的大洋上扬起  相似文献   

13.
仅次于太平洋的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是古罗马人根据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命名的。大西洋也是最年轻的海洋,它是由大陆漂移引起美洲大陆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后而形成的。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西洋早在1~1.2亿年前就已存在,但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美洲大陆是在近2亿年内随着大陆漂移才开始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的。分离的中心点位于冰岛  相似文献   

14.
<正>联合国已经向世人发出警告,50年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天气事件,已经在太平洋上发生,并将持续到2016年春天,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会触发世界一些区域强烈的暴雨洪水和干旱。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报道,一个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自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在太平洋上生成和发展,其影响作用,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马拉维、印度尼西亚和整个中美洲表现出来。据专家解释,这一现象还与发生在印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东边界波浪输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2000年涌浪指标(swell index)的全球分布,发现太平洋东边界赤道附近区域存在涌浪池.利用ECMWF再分析波浪资料,计算出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比较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和2000年QUICKSCAT月平均风场,发现在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池区域内的波浪输运方向和风向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方向相差大约90°.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涌浪池存在的真实性.研究发现,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主要来源于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西风带对应的海区.在涌浪池区域内分别在2.5°S和2.5°N取两条边界(边界起点为125°W,终点为美洲大陆西边界),计算通过这两条边界进入赤道区域涌浪的Stokes体积净输运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通过南、北两条边界波浪的净输运量与当月南、北太平洋西风带的风浪强度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了,涌浪的体积输运将会对大洋环流系统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l37亿立方千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米深的海水所覆盖。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17.
人们总是把冲浪与青春联系在一起,以为这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其实不然,早在1788年,著名航海家、探险家詹姆斯·科克船长抵达夏威夷群岛时,发现当地人在一块木板上,随着从北太平洋涌来的高达4米的巨浪突上突下地滑行,有时竟能滑到800米以上,很是刺激。于是他就把这项运动带到欧洲,成为那个时代欧洲的时尚。  相似文献   

18.
一、太平洋集装箱运输的回顾与展望太平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本世纪50年代末期,集装箱运输在发达国家与地区问世以来,至今仍不失为最先进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具有周转率高,装卸方便,船岸理货交接清楚简单,适于海陆多式联运,载运时不易发生货载移位,货损、货差少,即使拼箱也不会出现货物混票,并能大量节省和简化包装,适应露天堆存等优点,因此,在近30年国际航运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它的规模与格局仍  相似文献   

19.
一、太平洋的雾 1.概况 太平洋上的雾,分布在30°N以北和35°S以南洋面上,而中间的热带洋面上极少有海雾发生。 从北太平洋海雾分布来看,雾区集中于30°─50°N的洋面上,50°N以北除白令海峡夏季有雾之外,其他海域很少有雾。在这一带状雾区里,海雾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其中以大洋两侧海岸附近的海雾较多,而大洋中部却较少。北太平洋西岸,从千岛群岛南下到日本北海道一线,为北太平洋海雾最频繁的区域,而且雾的浓度也大。北太平洋东部加利福尼亚沿岸也是一个海雾区,虽然其频率和浓度与千岛群岛雾区相比较为逊色,然而在北太平洋东岸却是一个显著的海雾区。 海雾的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分布范围广,出现频率高,且西部胜于东部;秋、冬季分布范围小,出现频率低,东部略高于西部。从冬季到夏季,海雾的分布范围逐渐由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9):5-5
8月27日,从远在东太平洋上执行第20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传来好消息,科考船于8月23日、24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两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是我国继2007年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第二次自主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