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复杂、传统变化检测方法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显著性和多方法差异影像融合的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选取3组双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首先分别采用变化矢量分析(change vector analysis,CVA)和光谱斜率差异(spectral gradient difference,SGD)两种方法对两个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对应的差异影像构造;然后通过基于聚类的联合显著性方法分别获取两幅差异影像的联合显著性图;最后,将两幅联合显著性图进行融合得到联合显著性差异图,并采用大津法(OTSU)对联合显著性差异图进行阈值分割和闭运算得到最终变化图。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Kappa系数和F-measure精度优于传统方法,可靠性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获取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快捷地控制其质量显的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现有的规范要求,详细阐述了影像图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并基于ArcEngine平台和.Net(C#)编程语言编写了一个影像图质量检查软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配准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得到干涉图前的关键步骤。本文提出了基于SIFT和RANSAC的InSAR影像配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相结合,得到特征稳定、匹配点对可靠的InSAR影像配准。利用PALSAR数据及TerraSAR-X数据,进行不同分辨率、不同波段的SAR影像配准试验,结合生成的干涉图条纹的清晰程度,评价其精度。并与目前主流的交叉互相关方法得到的相干系数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在InSAR影像配准应用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CASE)推理的多时相SAR影像分类方法.选用北京地区2000年(4景)和2004年(3景)的多时相Radarsat-1 SAR影像及相应地理基础分类图作为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SAR影像分类结果.分类总体精度可望达到85%.  相似文献   

5.
CH20011743 三线阵影像像点坐标的自动量测/杨俊峰(西安测绘研究所)…//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0(4).—21~23在一般影像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三线阵影像像点坐标自动量测的区域定向生长法,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该方法技术可行,影像匹配正确率高,基本能够满足三线阵 CCD 影像像点坐标自动量测的技术要求。图1参2CH20011744 面向对象的方法用于数字测图程序设计/赵红蕊(河北理工学院)…//矿山测量,一  相似文献   

6.
使用卷帘快门相机进行移动测量时,由于逐行曝光的特点,影像上会产生果冻效应。而传统的建图与视觉定位方法大多假设影像是全局快门获取,直接处理卷帘快门影像很难得到高精度的结果。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基于插值的卷帘快门相机模型,并将其用于卷帘快门影像的高精度建图与视觉定位。建图时使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利用卷帘快门相机模型对影像特征点进行坐标插值,获取该点的位姿,继而得到对应的投影矩阵,再进行卷帘快门三角化和卷帘快门光束法平差优化,完成高精度建图。在视觉定位环节,利用PnP(perspective-n-point)算法获取影像定位初值,之后使用卷帘快门影像绝对位姿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建图与视觉定位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王昶  张永生  纪松  张磊 《测绘学报》2021,50(2):235-247
针对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过程中存在构造的差异影像凸显建筑物效果不理想 、提取训练样本质量差及分类精度低等问题,本文从差异影像构造、高质量训练样本提取及分类方法等3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及随机多图的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首先,把通过CVA获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差异图、纹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法)差异图及通过求差获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形态学建筑物指数特征差异图、最佳尺度分割后的形状特征差异图按照一定比例相加来构造差异影像,从而有效凸显建筑物变化信息;然后采用构造的变分去噪模型对差异影像进行去噪处理,利用频域显著性方法获取去噪差异影像的显著性图,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对显著性图选取阈值得到的粗变化检测图进行预分类,从而获取高质量建筑物及非建筑物训练样本;最后,把从遥感影像及特征影像上提取建筑物和非建筑物训练样本的邻域特征引入随机多图分类模型中进行标签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随机多图分类器对粗变化检测图进行建筑物变化检测,从而得到高精度的建筑物变化检测结果.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选择同源及多源遥感影像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检测出更多建筑物变化信息及较少的非建筑物变化信息,同时Com值、Cor值及FM值也明显高于其他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8.
SPOT5数据在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在新疆西昆仑等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高海拔、艰险地区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填图的精度及质量,以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为例,运用遥感图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影像融合、影像裁剪、正射纠正等)、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信息,并指导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的开展;总结了SPOT5高精度图像数据在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认为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不仅提高了地质体(特别是构造混杂岩块)边界范围的勾绘精度,对部分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勾绘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数字真正射影像图(TDOM)是利用数字地表模型,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技术,改正原始影像的几何变形,在对整个测区进行影像重采样后,使影像视角被纠正为垂直视角而形成的影像图。与传统的正射影像相比,在大比例尺影像图中,TDOM避免了高大建筑的倾斜对其他地物的遮挡,在拼接地区能够实现平滑自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黄亮  於雪琴  姚丙秀  杨泽楠 《测绘科学》2019,44(11):189-194
针对像素级变化检测方法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过于细碎、错检和漏检过多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对象级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SLIC算法分别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得到超像素并标记颜色;然后采用PCA法对分割标记图进行降维并采用差值运算方法对两期分割标记图进行处理得到差异图;最后采用OTSU法对差异图进行二值分割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为了验证实验结果,选取两组多时相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变化检测精度分别达到95.96%和91.9%,是一种可行的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滨江风光带展示厅装饰、布展工作的亲历,介绍了此项工程中用于布展的地图种类、形式、作用和编制方法,说明了地图在现代社会诸多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新形势下地图编制和产品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江霞  谢国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51-152,155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方法,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符号制作,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快速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了文物管理部门对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管理、保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电子地图的多源数据导入与坐标地址的自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使用者部分参与电子地图制作的过程,分析了交互式数据导入与数据坐标编辑的方法;并将Dotnet与Ajax技术相配合,实现了电子地图的多源数据导入功能和数据坐标地址的自编辑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从新版《南极洲全图》的数据获取和数学基础,遥感影像的校正方法,在CorelDraw下的数据处理以及地图的色彩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生产超大幅面、多源信息集成地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地形图测绘通常采用扫描矢量化纸质地图、野外数字化实测、航空摄影数字化等方法获取制图数据,地形图精度可靠,但作业速度和效率不高,费时费力,作业周期较长。本文研究了利用Google Earth图像制作调查用工作底图的方法和步骤,并将制作的工作底图与实地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了利用Google Earth制作的工作底图在精度上能够满足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调查工作需要的结论,并对其存在的图像纠正、与实测界址点之间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把地形图数据格式转化为标准的DLG数据库格式的作业方法。通过详细地制定在Auto-CAD软件下进行地形图数据整理的方案,并制作一些AutoCAD的二次开发程序,使数据整理工作变得规范、有序而快速。整理好的数据,各要素具有唯一性,便于提取和用程序识别。经过运行自制的批处理程序,整理好的地形图数据能够自动转到ARC/INFO软件下,并自动归层和自动赋属性,使ARC/INFO下的建库工作量大大减轻,仅仅通过较少的手工操作就可以完成地形图数据在ARC/INFO下的建库。这样作业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作业的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苏学贵 《四川测绘》2002,25(3):113-114,118
本文阐述了城市大比例尺影像图的制作工艺及技巧。从理论上论证了制作工艺的关键所在,基于影像图的实用性从宏观上提出城市大比例尺影像图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俊岭  熊卫东  夏斌 《测绘科学》2007,32(5):86-87,97
由于没有提供地图符号制作工具,基于ArcGIS Engine的应用系统不能直接完成对地图符号库的扩充,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本文通过分析ArcGIS Engine的地图符号体系,详细阐述了ArcGIS地图符号的组织构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图符号制作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方便有效的扩充地图符号库。  相似文献   

19.
形状轮廓对于事物的认知十分重要,是决定事物类别的关键属性,对于借助虚拟地图表达非空间数据的隐喻地图,其轮廓具有可操作优势,可用以增强其地图相似度,促进其与真实地图间联系的建立。但目前隐喻地图研究多侧重地图制作生成技术,较少关注地图认知设计,对制图过程掌控性差,导致地图轮廓形态随机性较强。以Gosper地图为基础进行改造设计,依据真实地图轮廓设计隐喻地图轮廓:基于转角函数法构建目标函数,衡量隐喻地图轮廓与目标轮廓的相似性,通过目标函数对地图轮廓进行筛选,并利用优化算法控制筛选流程,获得满足需求的地图轮廓。使用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取与目标轮廓近似的地图轮廓,并能基于此轮廓框架开展地图设计表达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天候遥感监测试点工作需要,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便携、高性能、移动定位的特性,设计开发了基于i OS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直接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去除传统数据核查中制作工作底图、打印工作底图、手工记录属性数据等环节,在外业核查现场将图形或属性数据信息录入智能移动终端,随时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实现了在移动终端上"电子地图、数据采集、数据上传"的一体化作业模式,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