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osper地图的非空间层次数据隐喻表达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睿  艾廷华  何亚坤 《测绘学报》2017,46(12):2006-2015
本文借助隐喻地图的思想,研究非空间层次数据的空间隐喻表达与分析,以地图视角对非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将抽象数据具象化以降低认知负荷,对地图学相关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拓宽其应用外沿。结合制图学经典方法开展地图视觉设计,以自然地貌隐喻数据特征,针对层次数据结构特点,将LOD及Cartogram技术引入隐喻地图的表达分析中,对各层级数据特征进行有效凸显,达到通过地图研究其背后数据规律特征之目的。最后,将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真实文件层次数据,进行文件数量分布、大文件群落定位、文件纵深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能够有效表达层次数据,并支持一定的地图分析及数据挖掘工作。  相似文献   

2.
定向运动地图,作为定向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用图者进行空间认知的手段。本文以空间认知理论为指导,从地图符号、表达内容和使用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定向地图的内容设计与表达特性。定向运动中的识图用图是一种亲历与阅读相结合的过程,用图者使用定向地图是一种基于最佳路径选择的空间认知方式,本文分析了运动状态下用户使用定向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给出了定向地图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图使用人群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地图的适人化、个性化特点逐渐被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凭借其"以用户需求和感受设计地图"的理念脱颖而出。目前,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只注重技术和应用的研究,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对全息位置地图、个性化地图和增强现实地图3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扩充了其概念、内涵和特点。研究分析了3种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空间认知特点、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方法,并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4.
居民地要素化简的形状识别与模板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雄锋  艾廷华  杨敏 《测绘学报》2016,45(7):874-882
针对居民地要素的分布和表达具有典型模板化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形状结构和区域环境进行分析,运用形态抽象概括和区域环境典型化基本原则构建一批模板作为居民地目标化简与典型化表达的候选形状,并基于转角函数的形状描述算子,计算居民地目标与模板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该方法从形状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寻找与目标形状结构特征相似的模板替换原目标来完成化简操作,能较好地保持居民地目标的整体形状结构特征,同时兼顾了综合前后的面积均衡。通过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规模化应用于地形图上的地图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5.
兵棋地图是兵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场环境信息的载体,是兵棋推演者认知战场环境的工具。在介绍兵棋地图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总结目前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提高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效率和改进其可视化表达效果为目的,将地图模板技术运用到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中,分析兵棋地图可视化模板设计的影响因素,构建兵棋地图可视化模板库,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最后给出应用实例,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间区域划分复杂、要素细碎繁多,现今的室内地图大多是基于室内空间特征进行设计。事实上,室内空间特征与其它事物特征一样,都是通过人的感受和认知进行表现,"直接面向人"的特点要求室内地图的设计应该更多的顾及用户感知。本文基于人的视觉感受特性和情境认知规律结合现有室内地图设计理念探讨了顾及用户感知的室内地图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和传递渠道,也是空间认知和图像思维的工具。纸质地图只能展现地物和地理现象的静态信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体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通过地图对空间信息进行交流、探索和理解的途径,也对地图制图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系统回顾了地图定义的发展、现有的各种地图分类方法、基于地图制作和显示的过程,对实地图、虚地图、地图函数和地图对象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地图载体的改变带来地图对象的变化,最终改变了地图本身的功能与显示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信息时代实现位置服务的重要基础,位置地图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并且能实时、应景地向用户提供位置关联信息,因而比传统的电子地图更能满足用户的位置服务需求。文中分析位置地图的特点和服务模式,并基于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提出位置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探讨位置地图的认知设计原则,为基于位置地图的位置服务中空间信息的认知与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移动地图迅速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与此同时,移动地图在设计与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移动地图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移动地图的设计水平,增强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可用性,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对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并研究了影响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效率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向线状地图要素连续尺度变换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DTW算法支持下的连续综合方法。该方法基于尺度融合的思想,将同一地理实体在大小两种比例尺下以不同的几何表达作为输入,首先基于DTW算法建立两种几何表达坐标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线性内插方法动态派生任意中间尺度上几何数据,从而实现连续地图综合。顶点之间对应关系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线性内插的结果,而同一实体在不同比例尺下的几何表达往往具有不同的坐标点数,顶点之间具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为寻求最优顶点匹配方案,以顶点距离作为匹配代价,以整体最小距离作为目标函数,采用DTW算法求解最优匹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TW的顶点匹配方法可适应不同的地图综合场景,该方法支持下的地图综合效果可实现连续、光滑的渐变,符合地图表达规则和人类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11.
现时的电子地图与以往的相比,可以说是品种繁多、技术成熟、界面精美,而且正在向3D地图的方向迈进。电子地图除功能表现出灵活性、多样性以外,图上信息获取的方式也更加人性化,因此,电子地图的界面设计要在强化原有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力求以更强的视觉冲击来提高电子地图的表现力。为此获取真实的用户体验数据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从使用者对地图界面及其要素的视觉感受特点出发,通过物理—心理—生理学的方法对电子地图界面怎样设计才能为使用者所接受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地图界面的设计方法,是实验系统设计和制作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试图引入“演化论”,采用“来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方法,勾勒地图演化过程的历史脉络;并从地图演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发展、地图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与社会演进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地图演化与社会科技进步、地图演化与文化变迁、地图演化与地图哲学思维等5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开展地图演化论研究会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通用地图标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标绘指在地图背景上标绘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事、物的分布状态或行动部署,通用地图标绘系统指在计算机辅助下可实现在多种地图背景下标绘多种行业标号的信息系统。从分析用户需求入手,给出了该类系统的功能设置与界面风格、数据组织与关键算法等设计思想,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软件结构,软件实现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4.
建立出版原罔数据库是科学管理出版原图数据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出版原图数据库的设计到实施,阐述了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出版原图数据库的方法,实现了出版原图数据库按数据目录对象分类分级的数据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3):230-241
Map data at smaller scales than their source can result in spatial conflict, whereby map symbols become too close, or overlaid. Server map generalisation operators may be appli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cluding displacement. In this paper, we show how an optimisation algorithm, the snake algorithm, was used to displace multiple objects in order to resolve spatial conflicts and maintain important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objects during displacement. Two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snake algorithm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truss structure mirroring spatial proximi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ildings and between building and road is formed based on the weighted proximity graph derived from 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CDT) in each map partition. In the weighted proximity graph, each connecting line is determined as a snake and as an element unit to assemble the global stiffness matrix in snake algorithm. Second, a buffer method that calculates force between a building and a road (or other linear features) or between pair of buildings is adopted in the snake algorithm. This avoids the imbalance phenomenon caused by different force calculation methods during the displacemen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in obtaining real geographic data.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cartographically usable and in particular,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objects are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与GIS集成的车辆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GPS与GIS集成的车辆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探讨了导航系统中电子地图的空间数据组织 ,提出了GPS信号与GIS路网数据匹配、快速的邮路选择、最佳路径选择、地图随驾驶方向快速实时旋转技术及语音提示、语音识别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letter outlines a novel and robust algorithm for identifying seismic events within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passive seismic data in real time. Since the event detection problem is a continuous, real-time process which has nonlinear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s, a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RBPF) is utilized. In this algorithm, a jump Markov linear Gaussian system (JMLGS) is defined where changes (i.e., jumps) in the state-space system and measurement equations are due to the occurrences and losses of events within the measurement noise. The RBPF obtains optimal estimates of the possible seismic events by individually weighting and subsequently summing a bank of Kalman filters (KFs). These KFs are specified and updated by samples drawn from a Markov chain distribution which defin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dynamical systems which compose the JMLGS. In addition, a hidden Markov model filter is utilized within the RBPF filter formulation so that real-time estimates of the phase of the seismic event can be obtained. The filter is demonstrated to provide up to an 80-fold improvement in the SNR when processing simulated seismic data with Gauss-Markov measurement noise.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信息传递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地图的编制,为空间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对地图信息的传递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电子地图实现了制图者和用图者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互,从而使地图设计更具有用户化的特点;而且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提供查询、量算、统计、分析等手段用以挖掘数据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趋势,加强地图的社会功能。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中,应根据地图(集)编制的目的和用户类别确定地图(集)系统的信息总体流向,用一系列的节点(热区)和不同类型的链接来组织地图(集)的信息流程,将地图(集)的主要信息有重点、有层次地传递给地图的用户。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同一空间数据跨不同媒介出版时存在的重复地图制作以及视觉表达效果不统一问题,提出了地图跨媒介出版的概念。通过分析现有地图数据模型,深入挖掘PDF结构中标识内容对象、逻辑结构对象以及可选内容对象等页面内容对象的潜在优势,重点围绕要素对象编码、要素对象结构以及要素分层结构设计了地图跨媒介出版数据模型,该模型突破了过去对满足印刷要求的制图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只能分阶段或分模型描述的限制,为地图跨媒介出版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创造了条件。最后经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