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81,(2):153-158
内碎屑磷块岩是工业磷块岩矿床中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矿石类型,它和各类粒状磷块岩一起,常常构成磷块岩矿床的主体。 “内碎屑”原系福克碳酸岩分类中异化颗粒的一种,是指那些经过改造的、接近于同生的碳酸盐沉积物的碎屑,因为是在盆地内形成的,因此也称盆屑。  相似文献   

2.
<正> 兴神保磷矿位于湖北省西部兴山县、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交界处,磷块岩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下部。含磷岩系厚度12.40~48.35m,由含锰白云岩—重晶石岩—泥岩—磷块岩—白云岩组成,磷块岩厚度1.9~17.6m,P_2O_5平均含量22.80%。磷块岩主要由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团粒、藻菌粒、壳粒、叠层石和核形石等原地堆积而成。它们形成于低能的浅水盆地、斜坡及浪基面附近的敷淀壳粒滩环境,并构成主要工业磷块岩;而潮坪环境内经物理作用形成的内碎屑磷块岩,由于各种条件制约,仅形成贫矿或不成矿。区内控制磷块岩时、空分布的是唐扎营—白果坪古隆起。  相似文献   

3.
川北高燕锰矿的锰质岩类型和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94,10(2):171-183
川北高燕陡山沱组锰矿的锰质岩有四种主要类型:由富藻层和碎屑层组成的叠层石锰质岩,由藻屑,鲕屑组成的藻屑锰质岩和由锰质内碎屑与各种基质组成的内碎屑锰质岩。根据矿层中赋存的大量藻类遗体及其与矿石的密切共生关系来看.生物特别是藻类参与了锰矿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90,6(3):87-96,T002
灯影组磷块岩有四种类型,即泥晶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藻磷块岩和细晶磷块岩。组成磷块岩的主要矿物是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和少量伊利石等。磷块岩主要沉积在陆缘海内,它的沉积环境是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区。深水和浅水环境的地质背景分别为构造拗陷和碳酸盐岩台地。前者提供成矿物质,后者提供有利于磷质成矿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球粒磷块岩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我国的许多磷块岩矿床中都有这种矿石。陡山沱组球粒磷块岩主要分布在湖北荆襄、宜昌和贵州开阳、瓮安等地。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陆缘海的西半部,比泥晶磷块岩沉积为主的湘西等地更靠近地台,而且往往与浅水沉积的碎屑磷块岩和藻磷块岩共生。在含磷岩系内,它主要富集在含磷沉积回旋的下部,底部与粘土岩和泥晶磷块岩共生,顶部与藻磷块岩接触(图1);有些地方,它也形成在被藻磷块岩阻隔的礁后浅水凹地中(图2)。  相似文献   

6.
云南晋宁梅树村下寒武统砾屑磷块岩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东  王宗哲 《沉积学报》1989,7(2):125-128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云南梅树村中谊村段砾屑磷块岩中的磷质砾屑主要由磷质鲕球、磷质微球和磷质雏晶堆积体组成.磷质微晶是磷酸盐的基本晶体.磷质雏晶是在扫描电镜下所能观察到的最小的磷酸盐颗粒,但它们晶形不完全.砾屑磷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磷质鲕球、微晶和雏晶形成阶段,磷质砾屑形成阶段,和砾屑磷块岩形成阶段.磷质砾屑的形成环境为浅水近岸,水动力条件不稳定,沉积速率和通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9,1(3):274-287
朝阳磷矿的磷块岩有五种类型,即泥晶磷块岩、球粒磷块岩、鲕粒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细晶磷块岩。其中内碎屑磷块岩占优势。磷酸盐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是处于深水向浅水过渡的层位。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隆起附近的浅水带。  相似文献   

8.
滇东下寒武统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的磷块岩,除少量生物介壳磷块岩外,其它类型的磷块岩(包括菌藻生物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次生(风化)磷块岩等的颗粒均由磷质菌藻生物组成。从而揭示了菌藻生物磷块岩是磷块岩的基本类型。本文重点论述了生物磷块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滇东磷块岩的菌藻生物成磷—富磷作用,并探讨了菌藻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贵州织金磷矿为一超大型含稀土磷矿床,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底部含磷岩系。本文在分析该磷矿矿石化学组成、矿物组合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磷块岩的结构特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发现在纵向上:上段硅质磷块岩结构类型包含泥晶结构、内碎屑结构、无定形结构和少量生物屑结构,其结构成熟度较低,沉积水体较深,属于宁静的半局限海/浅海沉积环境;而下段白云质磷块岩结构类型包含内碎屑、无定形结构和较多生物屑结构,其结构成熟度较高,水动力作用较强,沉积水体较浅,属于动荡的滨海沉积环境。横向上,织金戈仲伍组与滇东渔户村组大海段在地层年代上相互对应,两处的磷块岩系所含的结构类型相似,只是各种结构类型所占比例不同。此外,结合其他沉积环境指标,发现织金磷矿沉积于弱氧化―贫氧的滨海向浅海过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卡哈洛磷矿磷矿石以磷质碎屑(砂屑、鲕粒、砾屑、团块、生物碎屑)结构为主,次为胶状泥晶结构;原生磷块岩矿石主要有纹层-条带状和块状两种构造类型,矿石中磷酸盐矿物为泥晶磷灰石(胶磷矿)。矿床形成于水体较浅、水动力条件强、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潮下浅滩环境。  相似文献   

11.
赵惠敏  刘嘉麒 《岩石学报》1997,13(2):266-272
五大连池药用矿泥200目筛上样品主要由玄武质火山碎屑、石英、辉石以及其它少量晶屑组成,200目筛下样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石英、少量长石等多种粘土矿物组成。该矿泥应属于与本区多期火山喷发物源有关的表生泥质沉积。由于这种沉积矿泥有特殊成因,从而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建平 《云南地质》2011,30(1):92-94,91
胶磷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是微碳—低碳磷灰石,及细晶磷灰石。而胶磷矿细微颗粒,经电镜观察鉴定,主要由磷酸盐化有机碎屑及藻席碎屑组成,早寒武世磷块岩的形成是生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古构造等综合因素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对沙特北部恩乌尔(Umm Wu'al)磷矿的磷块岩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矿区内Arqah磷矿段中磷块岩的沉积古环境。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磷块岩主要由内碎屑、少量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填隙物等组成,以富含CaO、P_2O_5,少MgO、SiO_2为特点。磷块岩中Ba含量高达350×10~(-6),Sr含量高达1433×10~(-6),表明磷块岩成矿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磷块岩Sr/Ba比值1.96~21.20,反映出其是为正常沉积的,而U/Th比值2.83~21.83,均大于1,则反映出成矿过程中有热水作用参与。δU为1.79~2.0,均大于1,表明磷块岩形成于明显的缺氧沉积环境。磷块岩稀土总量较高(平均150×10~(-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呈现近乎水平,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低,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LREE/HREE比值0.63~2.08,绝大多数大于1,(La/Yb)_N平均为1.14,接近1,显示出磷块岩总体成矿古地理环境变化不明显,局部时段受海平面升降有所变化。δCe平均为0.28,小于1,负异常显著,进一步表明磷块岩形成于明显的缺氧的沉积环境。δEu平均为0.91,接近1,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磷块岩形成于远岸的古地理变化不明显的缺氧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中磷块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磷块岩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赋存特征,探讨了富镉磷块岩的元素组成及其环境效应.结果 表明,扬子地台西缘磷块岩富含P2O5、CaO等化学成因组分,而亏损SiO2 TiO2、Al2O3、Fe2O3、K2O、Na2O等碎屑组分.根据重金属富集特征,这些磷块岩可分为高富镉磷块岩和低富镉磷块岩,湘西和黔东北磷块岩属于高富镉磷块岩.高富镉磷块岩明显富集Cd、Mo、U、Ni、V、Co、Pb等重金属,为环境重金属污染源.磷块岩中Cd等重金属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中,故在磷肥加工过程中去除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是预防磷肥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期形成的黔中开阳、瓮安富磷矿沉积区,矿石产量大、品位高,是国内外重要的磷矿资源产区。黔中磷矿主要分布于黔中古陆周缘的滨浅海环境中,矿石类型以碎屑状磷块岩为主,间夹原生泥晶磷块岩、生物结构磷块岩和次生土状结构磷块岩。开阳式高品位磷块岩的动态沉积成矿过程通常为“三阶段成矿”: 第一阶段为初始成磷作用阶段,在新元古代大规模成磷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深部富磷海水进入滨浅海地区,并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磷质聚集并形成原生磷块岩沉积;第二阶段为簸选成矿作用阶段,高能波浪、风暴水流对原生磷块岩持续的破碎、磨蚀、搬运和再沉积过程中,簸选去除了原生沉积物中的陆源细碎屑、砂泥质成分,保留并聚集磷质碎屑颗粒,形成品位较高的碎屑状矿石;第三阶段为淋滤作用阶段,海平面升降变化使之前形成矿石受暴露事件影响,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碎屑状磷矿石内的碳酸盐岩胶结物和白云石条带被淋滤运移,导致矿层发育大量溶蚀孔洞,甚至形成土状磷块岩,矿石品位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三阶段成矿作用随古地理条件和海平面变化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多期次、动态进行,最终形成工业价值极高的磷矿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近年内取得的资料,提出对滇东寒武纪早期磷块岩形成条件的认识,着重于沉积相带的划分:(1)磷块岩属半封闭海湾浅水型滨海相的潮坪沉积环境,有一系列浅水与暴露的相标志。(2)磷块岩的分布依附于沉积相。富磷矿赋存于潮间相带,而潮下“台盆”相带沉积有贫的厚层磷块岩。矿石结构既反映了沉积时水动力能量上的差异,也显示出不同的沉积环境:内碎屑结构具化学——机械特征,形成于强搅动环境中;凝胶状结构属化学沉积,形成于宁静低能环境中;球粒结构属于上两种结构的过渡产物。(3)磷块岩的岩性序列为:白云岩——磷质磷块岩、白云质磷块岩、硅质磷块岩——硅质岩。磷块岩矿床的贫富、厚薄、类型上有变化,主要反映在白云质、硅质两者配比不同。  相似文献   

17.
陈瑞红  赵锴 《矿产与地质》2021,(1):70-75,89
昆阳磷矿位于滇池西南部,为探讨该磷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从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两方面对磷矿石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磷块岩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胶磷矿,矿体w(P 2 O 5)平均含量为26.16%,磷块岩P 2 O 5含量由地表向地下沿倾向逐渐降低,酸不溶物含量逐渐增加,在垂直剖面上,矿区中部P 2 O 5含量相对上部和下部要高。矿石结构由下至上为砾屑结构、粒屑-鲕状结构、粒屑-粉晶结构,反映了磷块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由高能向低能过渡。磷块岩中发育的粒序层理、潮汐层理、火焰状构造等说明其是在强海流、强风浪的冲刷簸选过程中形成,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富集成矿。综合研究表明,本区磷矿床磷的初始物质来源是富磷的陆源碎屑物和富磷质的海洋生物,其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浪基面以上的陆缘坻、台地、浅海盆地等。  相似文献   

18.
鲕粒,豆粒磷块岩的显微结构和生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89,5(4):66-75
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和早寒武世渔户村组、辛集组磷矿中有各种鮞粒、豆粒磷块岩。豆粒、鮞粒内核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有来自陆地的各种岩石砂屑、细砾,也有盆内沉积物破碎成的各种内碎屑。鮞粒、豆粒的壳层是同心纹层状磷灰石,它是内核在富磷海水扰动中逐层淀积而成。大部分豆粒、鮞粒在滨海高能浅水中与陆源砂、砾和岔内碎屑沉积在一起,少量鮞粒则沉积在滨外深水低能环境巾。豆粒、鮞粒和碎屑等沉积后又被不同物质胶结。  相似文献   

19.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5,(4):381-390
泥晶磷块岩(micritic phosphorite)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我国的磷块岩矿床也多有这种矿石。过去往往把组成泥晶磷块岩的磷酸盐矿物叫做胶磷矿(collophane)。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观察结果表明,胶磷矿实际上也是结晶质磷灰石,只是由于颗粒极其微小而已。由这种泥晶磷灰石组成的泥晶磷块岩也同样不像过去描述的那样单调,而是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20.
贵州开阳双山坪陡山沱组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克勇 《地质与勘探》2015,51(1):123-132
本文对贵州双山坪磷块岩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区内陡山沱组磷块岩的成磷环境和成磷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磷块岩由内碎屑、陆源碎屑和填隙物等组成,以富含Ca O、P2O5和Si O2为特点。磷块岩中Ba含量高达4290×10-6,Sr含量高达984×10-6,表明磷块岩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磷块岩Sr/Ba=0.21~3.12,反映出沉积和热液混合成因的复杂成矿作用,U/Th=1.76~16.62,均大于1,反映出热水沉积物的特征。δU=1.68~1.96,均大于1,表明磷块岩形成于缺氧沉积环境。磷块岩稀土总量较高,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接近水平,具有显著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LREE/HREE=3.21~6.55,显示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δEu=1.01~1.40,均大于1,呈明显的正异常。Ce anom=-0.097~0.045,均大于-0.1,进一步表明磷块岩形成于缺氧环境。La/Ce=0.44~0.53,均小于1,反映磷块岩形成过程中受到热水沉积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磷块岩形成过程中有生物作用的参与,磷块岩形成于潮坪-泻湖相的缺氧沉积环境,成磷物质主要来源于富磷海水的上升洋流以及海底喷发热水中的大量含磷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