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出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a和(111.48±2.23)Ma,其40Ar/39Ar初始比与尼尔值相当,岩石中不含过剩氩,表明等时年龄代表岩石真正的形成年龄。脉状产出的A9352细晶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96.7±1.6)Ma,计算得到等时年龄为96.6Ma,晚于熔岩喷发而形成。新的年龄数据证实了鲍勒斯山组火山岩形成于白垩纪。白垩纪火山活动曾影响了整个利文斯顿岛,在赫德半岛出露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曾被较年轻火山岩所覆盖,构造抬升使其出露。  相似文献   

2.
仝来喜  陈福坤 《极地研究》1998,10(3):161-171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的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分别得到角闪石视年龄1586Ma、1011-1080Ma、761Ma和529-582Ma,角闪石坪年龄1036Ma和554Ma,角闪石Ar-Ar等时线年龄1010Ma,这些同位素年龄证据,首次完整地记录了该区所经历的几乎所有构造变质热事件,为近几个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关于该区构造变质热事件化的焦点问题,即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3.
西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岩火山岩的^40Ar/39Ar和K—A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40Ar/^39Ar、K-Ar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乔治王岛北海岩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的火山活动从晚白垩世延续到始新世末期,主要喷发时代为始新世。岩石的年龄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变新,表明乔治王岛的火山活动中心在不断迁移,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4.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的火山活动除有熔岩(146Ma,137Ma)喷出外,还发育有辉长岩侵入体(135Ma)和辉绿岩岩墙(129Ma)等次火山岩。安山岩(114Ma)和石英斑岩(94Ma)则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东部具沉积夹层的玄武岩(71Ma)是区域上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火山活动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的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分别得到角闪石视年龄1586Ma、1011~1080Ma、761Ma和529~582Ma,角闪石坪年龄1036Ma和554Ma,角闪石Ar-Ar等时线年龄1010Ma,这些同位素年龄证据,首次完整地记录了该区所经历的几乎所有构造变质热事件,为近几年国内外地质学家关于该区构造变质热事件争论的焦点问题,即晚元古代的1000Ma格林维尔事件(Grenvilian)与早古生代的500Ma泛非事件(Pan-African)孰轻孰重以及前者是否存在,提供了答案。角闪石的40Ar-39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拉斯曼丘陵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多期变质演化历史,其原岩可能形成于早-中元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晚元古代的1000Ma格林维尔事件,而500Ma泛非事件则是晚期较强烈的变质热事件。  相似文献   

6.
New ̄(40)Ar/ ̄(39)ArageevidencefortheCetaceousvolcanicrocksoftheMountBowlesFormationinLivingstTX@郑祥身@胡世玲@刘嘉麒New40Ar/39Arageevidence...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40Ar/39Ar、K-Ar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乔治王岛北海岸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的火山活动从晚白垩世延续到始新世末期,主要喷发时代为始新世。岩石的年龄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变新,表明乔治王岛的火山活动中心在不断迁移,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符。侵入岩比火山岩生成晚而岩石化学成分更偏酸性,说明侵入岩可能是火山岩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这批高质量数据的获得,将为区域火山岩地层时代的厘定和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乔治王岛北海岸的第三纪火山岩包括菲尔德斯半岛组(FPG)熔岩、Admiralty湾组(ABG)岩颈和Wegger峰组(WPG)侵入岩。大多数中基性熔岩为斑状结构,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是岩石中最主要的斑晶相。安山岩中尚含有少量斜方辉石,英安岩质熔岩则为细晶质结构。岩颈相岩石的物质组成与熔岩相似,但斑晶含量往往较少。岩石化学成分表明,所有岩石均富铝,为亚碱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稀土元素总含量落在钙碱性岩石的含量范围之内并基本随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岩石具有很低的87Sr/86Sr比值(0.7034左右)和较高的143Nd/144Nd比值(0.51278-0.51288),εNd平均值在+6左右。87Sr/86Sr比值与Si、K、Rb、1/Sr等元素呈水平线性关系。在Ce/Yb-Ce和Th/Ta-Th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分布趋势相同,趋势线的斜率>0。上述特征表明,乔治王岛北海岸第三纪火山岩均由上地幔物质直接生成而未受壳源物质的混染。推测在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下俯冲的过程中,上地幔发生的不同程度部分熔融所生成的玄武岩岩浆从深部岩浆囊沿构造薄弱带穿过地壳直接喷出形成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4月—10月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4年4月~10月青藏高原太阳分光辐射的实测资料,计算出太阳总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PAR)所占比例η=0.439±0.009,PAR每1J的能量含有4.43μmol的量子。在青藏高原的气候学计算中,可用下式估算旬平均的PAR能量日总量HPAR(MJ·m-2d-1)和量子日总量UPAR(mol·m-2d-1):HPAR=(0.399+0.036lgE*)HUPAR=(1.768+0.159lgE*)H式中H(MJ·m-2d-1)为总辐射旬平均日总量,E*=E·P0/P,P0(hpa)为标准大气压,P(hpa)为测点大气压,E(hpa)为地面水汽压。  相似文献   

10.
二号熔剂由光卤石和氯化镁加入少量的氯化钡灼烧而成,水溶一其中的Ba^2+严重干扰Ca2^+和Mg^2+的测定,因此Ba^2+必须分离,在样品中加入2mol/L的硫酸Ba^2+生成BaSO4沉淀,经过滤分离便可快捷 、准确地测定Ca^2+、Mg^2+等各项成分。  相似文献   

11.
钱国英  朱军 《盐湖研究》1996,4(3):52-56
设计了小流量流通池,制备了低阻锂离子选择电极,模拟在线监测核反应堆一回路含铵水质中的氢氧化锂,9:1体积比混合液样和PH5.5的Ax10^-2mol/LNH4Ac-HAc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泵入由聚醚三(二环己酰胺)PVC膜锂电极和Ag/AgCl参比电级构成的流通池,电位法测定,锂含量大于2×10^-5mol/L时,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2.
闽东南沿老红砂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从盛 《中国沙漠》2000,20(3):248-251
闽东南没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B、Ga、Sr、Ba、K、Cr、Ni和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B/Ga和Sr/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变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但SiO2含量较花岗岩风化壳大,而Al2O3的含量明显少于花岗岩风化壳。从老红砂垂直部面变化看,其硅铝铁率一般从上往下增加,分解系数(Fe2O3/MgO)一般从上往下减少。  相似文献   

13.
湖北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深层地下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潜江凹陷是我国东部的一较大型油盐沉积盆地.凹陷内的Q组(渐新统)含盐系地层是一套内陆盐湖相沉积,其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固体盐类,而且卤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卤水为高矿化度、高SO含量、低Ca(2+)、Mg(2+)含量的硫酸盐型陆相古盐湖沉积卤水.卤水的pH值平均为5.66,总矿化度平均为283.25克/升.水盐体系主要为Na,K//Cl,SO4-H2O,古卤水水化学类型为Na2SO4亚型.卤水中含近28种化学成分,SO的平均含量达9665.8毫克/升,Ca(2+)和Mg(2+)的平均含量才分别为899.4毫克/升和173.8毫克/升.K、B、Li、Br、I等的含量较大,K、B、Li的含量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r、I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随SO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卤水中绝大多数离子的含量在沉积盆地浓缩中心区大,在理深较大的第四、五、六水层高.  相似文献   

14.
毕渭滨  孙柏 《盐湖研究》1997,5(3):42-46
用等温溶解法测定了Mg^2+/Cl^-,Borate-H2O三元体系25℃时的溶解度,此三元体系等温溶解度图为简单共饱型,它的平衡固相分别为三方硼镁石(Mg2B12O20·15H2O)和MgCl2·6H2O,未产生新的复盐或固溶体。拟合了MgB6O10随MgCl2浓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方程,并且对平稳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折光度、电子率、电导、PH值)进行了测定,用半经验公式描述了一些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风沙沉积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建力  方小敏 《地理科学》2000,20(3):259-263
对临夏盆地15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5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Ma达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者表明3.6~2.6Ma以前,近源风沙作用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5Ma达到最盛;后者表明第四纪以来,远源风沙沉积盛行,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在3.6~2.6Ma急剧隆丐和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的发  相似文献   

16.
谢明 《热带地理》1993,13(4):335-353
在粤东山区,新构造上升运动客观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分布,并导致河流溯源侵蚀,水中流失主要发生在较低级夷平面。根据这些现象作者提出了“新构造上升运动是水土流失的背景因素”的观点,讨论了新构造上升区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计算了粤东山区的“允许流失(侵蚀)量”,其模数为350t/(km^2·a)或其深度为0.26m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能代表了同一变质旋回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道德 《极地研究》1999,11(1):49-57
火星陨石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表明,12个火星陨石在15Ma期间至少发生过5次不同的冲击事件并溅射火星壳物质,其溅射年龄分别为0.82Ma、2.76Ma、3.84Ma、11.0Ma及14.4Ma。其中Chassigny火星陨石的化学成分不同于透辉橄榄岩,其溅射年龄为11.6Ma,如果这次冲击事件与透辉橄榄岩无关,则冲击溅射事件应为6次。McKayetal.(1996)等提出在ALH84001火星陨石中含有古生命遗迹的证据,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相反的论证,但根据对ALH84001火星陨石多学科综合研究,目前尚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火星陨石中有古生命遗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气核试验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37)Cs为示踪元素,分析了陕西省子长县黄土峁玻耕地 ̄(137)Cs的坡面分布特征,计算出该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6380—8890t/[(km) ̄2·a];坡地底部剖面6和剖面14的土壤堆积速率分别为280和4230(t/[(km) ̄2·a];该坡地剖面线1和剖面线2方向上的泥沙输移比0.96。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长城湾(62°13′S,58°57′W)中5个站位的水温、pH值、海水透明度、水下照度、水中和海冰中叶绿素含量、磷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等理化要素,每月进行1至2次不定期的常规测定。在整个调查期间,海水温度变化范围在-1.6~2.2°C之间,pH值变化范围在8.0~9.1之间,海水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0.30~1.48mg/m3之间,叶绿素a的最大值出现在11月26日5号站的表层水中,海冰中叶绿素a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中的含量,海冰中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2.55~56.84mg/m3之间。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023~2.187μgP/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093~0.186μgN/L之间,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13.308~26.584μgN/L之间。本文对以上结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