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煤田测井技术是地质勘探开采的主要技术,测井工作者利用现场测井技术与对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能够准确地判别出煤层的相对位置和层厚,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可以探明地质构造情况,有利于对煤田资源的合理开采。本文对桃园矿Ⅱ区钻井进行综合测井解释,简述煤田测井技术在勘探开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测井中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测井是测井诸多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单位也较多,有居里、贝可、伦琴、伽马、API、PA/kg、纳库/kg·小时等。理清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顺利开展测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本文就测井单位的含义及其相互换算关系进行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在苏北盆地昌荣区块实施三维地震采集之前,对影响采集资料的一些因素所做试验的分析.选择工区内有代表性的两个试验点,利用双井微测井方法进行表层结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区近地表为两层结构,确定了虚反射界面的深度;干扰波的调查分析为检波器的组合方式提供了依据;利用双井微测井的分析结果,对比不同井深、药量和组合井的试验,给出了适合工作区的激发参数,为野外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川中南充盐盆是四川盆地最大的次一级含盐盆地,区域内钾盐具有成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深、岩性复杂等特点,目前尚未建立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钾盐地球物理评价方法。以地球物理勘探原理为基础,结合测井、录井、地质、地震等资料,分析和总结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分布范围,根据杂卤石"三高一低"的特点,建立杂卤石测井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优选伽马和声波速度作为敏感参数,建立了杂卤石的地质—测井—地震三位一体井约束地震反演识别方法,并以广参1井为例,预测杂卤石的空间展布情况。最后结合地震反演结果圈定出广安地区为杂卤石沉积的最有利区域。在实际应用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杂卤石预测方法,为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的方法,是地勘、石油行业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测井工作,对于测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及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主机及探管易出故障及排除方法;二是测井现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水文测井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具有出色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水文测井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包括水文测井的参数设计和方法、含水层的划分、确定溶洞溶隙带;同时还以实际的案例,进一步介绍了水文测井勘探的步骤及解决损伤严重井壁的方法。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是水文地质勘探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水文地质勘探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然伽玛测井与伽玛能谱测井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伽玛测井和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是目前常用的测井方法。作为一种古环境指示曲线,自然伽玛曲线以其灵敏、连续、方便等优点在科学钻探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短尺度气候事件(如Heinrich事件),自然伽玛测井以其高分辨率仍能精确的探测出来;作为油田、煤田勘查中的主要分层指标之一,自然伽玛曲线现在已经被推广到寻找旋回地层等领域中;而自然伽玛能谱测井仍然是现今探测K、U矿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在地表或剖面上快速判断K、U异常非常有效。还作为地球化学测井的一部分被应用到科学钻探中,对指示含有U、K、Th等矿物的含量等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纳岭沟地区伽马、综合测井等参数的研究分析,加强地层物性参数特征对比,总结该地区各地层不同岩性的不同参数变化规律和曲线形态,能够较准确划分岩性、确定标识性岩性位置、进一步研究测井相和地层放射性特征;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为辫状河沉积,直罗组上段为曲流河沉积,直罗组内部不同岩性依据三侧向电阻率和密度值可以进行准确识别与划分。为该地区铀矿地质工作从事生产实践、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具指导性的参数数据,为进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由于具有双向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在二连盆地新乌苏地区开展CSAMT测量工作,并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对CSAMT方法在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赵九峰 《西部资源》2015,(2):161-16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根据测井基准孔的测量结果,结合规范要求,确定的有效工作方法有为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自然伽玛法、人工伽玛法(包括长、短源距)。工程测井为井径测量和井斜测量,井温测量按地质需要进行。利用沉积旋回对比法、标志层及层间距法、测井曲线等综合方法进行了煤层对比,初步评价了可采煤层的稳定性。测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其煤层深度、厚度解释数据可作为资源量估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极限学习机方法开展杂卤石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地区岩性复杂,杂卤石周围广泛发育硬石膏、岩盐和其它非钾盐矿物,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很难准确识别杂卤石。以极限学习机理论、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测井解释为基础,把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影响杂卤石识别的主变量(测井曲线)作为输入,建立极限学习机(PCA-ELM)杂卤石的精确识别模型,对比川中地区录井结果,PCA-ELM的杂卤石识别正确率达到90.74%;再以不同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为基础,建立杂卤石分类识别模型,分类识别正确率达到89.56%。与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特点。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钾盐勘探中PCA-ELM法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芯、测井、分析化验、试油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葡Ⅰ油组的岩性、物性、电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岩性与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评价羌塘盆地玛曲地区膏岩盖层的封闭质量,基于羌资-16井实际钻遇的一套巨厚膏岩地层,根据膏岩与其它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有效地划分出膏岩地层的深度、厚度。选取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排替压力等4种关键参数评价膏岩盖层的封闭质量,并确立各参数的权值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羌资-16井雀莫错组膏岩厚度大,孔隙度、渗透率极低,排替压力高,达到优质盖层标准。利用测井方法评价羌塘盆地玛曲地区膏岩盖层的封隔能力,为该区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可可西里雅西措组发育多层石盐层。为有效识别石盐矿深度、厚度,预测其工业品位,提出基于归一化后的自然伽马和密度曲线重构石盐指示曲线,用以划分石盐与砂泥岩,该方法与测井交会图法、测井曲线重叠法相比精度高。利用石盐指示曲线与石盐样品测试结果建立预测石盐矿工业品位相关关系,与自然伽马法、孔隙度曲线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误差小,应用效果良好。因此,测井方法在石盐勘探评价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对测井曲线进行分层处理,对煤田的勘探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特性的自动分层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某井田的测井曲线进行实际分层处理,用MATLAB软件编制出自动分层程序,用Log Draw Application软件呈现出自动分层结果图,并统计出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铀镭平衡系数的定义和确定方法;介绍了γ测井仪器和物探编录仪器测量的主要对象,分析了γ测井解释结果、样品分析结果与物探编录所划分的铀矿边界不一致的原因以及铀镭平衡系数对铀矿勘查初期和储量估算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煤层的形成及煤层气资源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煤盆地的沉积环境及其古地理特征,聚煤盆地古地理环境的三维空间恢复对于研究煤层气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勘探靶区优选至关重要。该文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区,提出基于多维测井数据的聚煤盆地古地理沉积环境三维空间定量恢复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空间聚类方法对研究区煤系地层主要岩性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聚类,由此定量识别单井岩性和划分岩层层序格架;进而结合各沉积单元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性组合特点,综合确定沉积环境层序;最后依据研究区1 300余口钻井的沉积剖面序列实现聚煤盆地三维沉积相模型的精细构建。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地层山西组空间上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和泥炭沼泽5种沉积微相;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发育的3#煤层平均厚度为6.25 m,其三维空间聚集与覆水深度呈现一定相关性,空间上表现为沿海退方向上煤层逐渐变薄并具有分带特征;局部上受沉积环境影响,东南地区煤层煤质较好且顶部的泥岩、砂质泥岩较厚,有利于煤层气封存,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研究区17口钻孔岩芯编录资料及相应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运用沉积学、岩石学、聚煤学等理论方法。详细分析该区龙潭组沉积环境类型及特征、追索沉积演化规律、总结聚煤模式。结果显示:龙潭组共识别出三角洲、有障壁海岸2种沉积相类型,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泻湖、潮坪4种沉积亚相。发育区域不整合面、区域海退面及区域海侵面三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龙潭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并提出三角洲平原及有障壁海岸成煤模式,认为三角洲平原是龙潭期最主要的成煤环境,在以后的找煤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沉积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冰川编目的最新资料,重新统计了各山脉的冰川数量,并讨论了各山脉的界线,以及冰川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子长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的岩芯观察、粒度分析、钻井及测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长6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特征、砂体展布特征,并划定了其湖岸线的位置。研究表明,子长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两种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湖岸线的位置,并探讨了其对优质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