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伍铜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地台西缘木里-盐源推覆构造带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该穹隆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里伍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现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中深构造层次的江浪变质核杂岩构成了矿区构造主体。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内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控矿构造特征等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田中由变质核杂岩穹隆构成的构造组合及其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了铜矿体的定位、形态以及矿床的规模。变质核杂岩穹隆中的韧性剪切滑脱带是主要控矿构造。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江浪穹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一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穹窿分布有里伍、海底沟、黑牛洞、柏香林、挖金沟、中咀、笋叶林、白岩子等多个铜矿(化)点,共同构成里伍铜矿田,目前里伍铜矿田获得的铜资源量大大超过50万吨,已达大型铜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4.
在扬子地台西缘众多铜多金属矿床中,里伍铜矿田是其中典型而又独特的一个。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地质特征及其主要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里伍铜矿田主要受控于地层、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滑脱构造、劈理构造及围岩蚀变,原始矿源层(里伍岩群)经历早期的韧性剪切再叠加晚期的韧-脆性至脆性的拆离滑脱构造是寻找"里伍式"富铜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里伍铜矿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里伍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中型铜多金属矿床,其成矿背景复杂,找矿潜力巨大.这里利用ETM+遥感影像,进行研究区的构造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并结合区域地质、化探、物探信息进行综合找矿信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环形构造边缘和线性构造交叉附近遥感异常强烈,里伍铜矿外围的黑牛洞、柏香林、挖金沟、白岩子、笋叶林、上海底为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正>里伍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见的一个中型富铜锌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此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及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杜亚军和田竞亚,1996)。本文根据对里伍矿田各个矿床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对里伍铜矿矿床成矿规律与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正>里伍铜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江浪穹窿内,是由多个地理位置邻近、成因联系紧密的中小型矿床(里伍矿床、黑牛洞矿床、挖金钩矿床、中咀矿床、柏香林矿床等)所构成的一个大型富铜矿田。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龙门山—锦屏山推覆带南段的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1-2]。里伍铜矿田中各矿床位于穹窿四周的不同转折端处,并且仅就位于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缘大地构造格局和边缘构造控矿类型的基础上,厘建了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模式。它由内带川滇叠加裂谷系和外带-三江“沟-弧-盆”系两个区域构造成矿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9.
中咀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内,围岩为一套中元古界变质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岩。原岩经过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韧性剪切带控制了蚀变带、矿化带和矿体的分布。包括中咀铜矿在内的"里伍式"铜矿床物质具有多来源、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主成矿作用为燕山期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成矿,成因上属于海相沉积-改造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控矿构造主要为韧性剪切带和穹窿构造。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2):338-342
江浪穹隆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以发育"里伍式"富铜矿而著称。黑牛洞铜矿位于江浪穹隆南西翼,为一中型铜锌矿床。文章介绍了黑牛洞铜矿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分布特征,基于矿区补充勘查和生产探矿的钻孔数据建立了地质数据库,利用中段平面建立了两个主矿体的矿体模型。在建立块体模型后,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品位赋值。分别应用地质块段法和块体模型进行了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块体模型显示铜矿化的空间分布,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江浪穹隆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以发育"里伍式"富铜矿而著称。黑牛洞铜矿位于江浪穹隆南西翼,为一中型铜锌矿床。文章介绍了黑牛洞铜矿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分布特征,基于矿区补充勘查和生产探矿的钻孔数据建立了地质数据库,利用中段平面建立了两个主矿体的矿体模型。在建立块体模型后,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品位赋值。分别应用地质块段法和块体模型进行了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块体模型显示铜矿化的空间分布,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里伍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中,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地球化学并结合岩石学研究,对其含矿岩系原岩进行恢复并分析大地构造-沉积环境,进而揭示含矿岩系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以里伍铜矿为代表的"里伍式"铜矿含矿岩系为一套被动大陆边缘含火山质的砂泥质海相沉积岩,主要由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组成,夹少量变基性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主成矿作用为燕山期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成矿,矿床受韧性剪切带和穹窿构造控制明显。成因上属于海相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长枪穹隆体是扬子地台西缘四川丹巴—木里一带具有代表性的穹隆状变形变质体之一.通过对该穹隆体变质岩主要变质矿物及变质特征的研究,可将其划分四个变质作用阶段.根据穹隆核部出现点状锰铁铝榴石带、递增变质带分布与穹隆构造分带不完全重合、主期变质地热梯度较高等特征,认为长枪穹隆体具有构造-热穹隆性质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田已发现里伍、黑牛洞两个中型块状硫化物富铜矿床,其中黑牛洞矿床的矿体边界还未探明,往北西和深部还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从区域地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矿石再活化以及构造历史分析,该矿田及相邻穹窿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里伍矿田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扬子地台西侧,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上盘。含矿围岩为元古代变质达到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台西缘的绝大多数大型铜矿床集中在西缘内带,成矿构造环境属川滇叠加裂谷系,它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产生了“四层楼式”裂谷型铜矿床序列;成矿物质铜以深源为主(上地幔或下地壳),次为浅源(上地壳)和陆源;从元古宙到显生宙,铜矿床由地幔型向幔壳型→壳幔型→壳源型演化;成矿流体包含火山次火山热液、喷流热液、循环热(卤)水和变质-构造热液等多种热水。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台西缘的绝大多数大型铜矿床集中在西缘内带,成矿构造环境属川滇叠加裂谷系,它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产生了“四层楼式”裂谷型铜矿床序列;成矿物质铜以深源为主(上地幔或下地壳),次为浅源(上地壳)和陆源;从元古宙到显生宙,铜矿床由地幔型向幔壳型→壳幔型→壳源型演化;成矿流体包含火山次火山热液、喷流热液、循环热(卤)水和变质-构造热液等多种热水。  相似文献   

17.

江浪穹隆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变质核杂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存在一
系列铜硫化物矿床而著称。中咀铜矿的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成矿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有
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应用构造解析方法, 对江浪穹隆北部的中咀铜矿进行了构造解析和成矿规律研究。通过野外构造
解析,结合相关同位素测年资料,初步确定中咀铜矿含矿岩系经历至少6 个世代的构造变形,并认为矿体主要受华力西期
顺层韧性剪切带和燕山期成穹过程中形成的重力滑脱带控制,本文从矿源、热源、成矿元素活化、增生富集和成矿空间等
方面探讨了其成矿过程和矿床成因,建立了中咀铜矿的成矿模式,对在江浪变质穹窿周缘寻找同类型矿体指出了明确的层
位和构造部位,指明了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的江浪穹窿中。矿体大体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前期的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及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里伍铜矿的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富集过程:早期硫化物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成典型的条带状构造,而晚期的矿化不具变形特征,主要呈块状、团块-浸染状及脉状矿构造叠加改造于前者之上。本文对里伍和中咀矿床中早期条带状黄铜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一个良好的等时线年龄为343±11 Ma(n=4,2σ),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2.37。本文据此认为里伍式富铜矿早期成矿事件始于早石炭世,明显晚于赋矿围岩——元古界里伍岩群,该时期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上地壳。  相似文献   

19.
木里新山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推覆弧形构造带上的一个穹窿中,地表出露有许多褐铁矿体,规模很大。本文认为这些铁帽由原生铜矿床氧化形成,且与李伍铜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预测铁帽的下部,可能存在一中至大型的原生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15,(2):190-193
通过对光茅山1#、4#、9#、6#斑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以及与马厂箐斑岩型铜矿和扬子地台西缘含铜(钼)矿富碱斑岩的对比,认为光茅山斑岩体具一定的含矿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