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如山体、水体、道路等的位置和形状 )进行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的系统。它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集成以及管理、预测评估、模拟反演等功能 ,目前广泛应用于环保、地质、农业、林业、国土、规划等部门 ,也为气候资源的分析由平面走向立体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影响气候资源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大山体、大水体、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把这类地理信息和台站几十年的气候资料输入计算机 ,建立相关的空间模型 ,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加以推算 ,以分析某种农作物在该地区种植的适宜程度 ,即进行气…  相似文献   

2.
以气候资料为基础,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依托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将红毛丹种植划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域.结果表明,红毛丹气候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在保亭盆地,与实际种植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南未来红毛丹生产安全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海全省50个气象站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气候要素空间分析模型;采用GIS系统对模型进行了(25m×25m)小网格精细化空间插值运算,得出西宁市气候要素分布图;并根据确定的区划指标,对气候要素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结合西宁市乡镇行政边界资料最终制作出西宁市农牧业气候区划图,将西宁市共区分为12类气候区,得出西宁市主要以冷凉气候为主,并对主要的9类气候区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龙眼种植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龙眼效益的农业区划,为广东省的龙眼种植进行规划和服务。根据广东省1971—2000年气候资料,结合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选取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月中旬—5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以及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积温作为区划因子,并进行等权相加得到总的区划因子指标。根据区划因子与地理要素间的相关系数,采用梯度距离反比法推算得到分辨率1 km 1 km的气象要素栅格图,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定量化和精细化的广东省龙眼种植区划图。其中最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5.6%,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6.3%,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7.1%。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顺全 《四川气象》1995,15(4):59-59
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天气与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地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克服不利的气象因素,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各级气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课题,为各级政府研究决策的中心任务之一。 1 气象与农业生产 就农业生产而言,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极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种类、品种、熟制的地理分布和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说,农作物的丰欠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气、气候的好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再生稻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尤溪气候的基本特征。再生稻生长主要与稳定通过 10℃初日、稳定通过 2 2℃终日、≥ 10℃活动积温、10~ 2 2℃持续日数及其活动积温等气候要素关系密切 ,根据气象站 (哨 )资料 ,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再生稻示范推广的情况 ,将尤溪具水稻生产分为 4个生产区 :双季稻种植区、再生稻种植适宜区、单季稻晚熟品种种植区 (再生稻种植过渡区 )和单季稻中熟品种种植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两系稻制种气候风险的数学定义,根据江西省1:25万地形数据和各气象台站40a气候资料及气候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稻制种基地的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找出了最佳制种地理区域和不同品种最小气候风险下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农业气候相似原理以及相似程度判别方法,为农作物合理引种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广东冬种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80-2012年气候资料和1991-2010年冬季寒害灾情资料,采用冬季(12月一翌年2月)≥15℃有效积温作为冬种辣椒的气候资源指标,选取寒害过程中最低气温<10℃的天数、日最低气温<10.0℃积寒量构建冬种辣椒的寒害风险指标,完善了冬种辣椒的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构建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东冬种辣椒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冬种辣椒的气候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茂名、阳江等地区,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偏南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和北部偏南地区,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清远、韶关、河源及梅州等地的北部.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选取了80%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霜日数、1~2月的平均气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80%保证率的13平均气温≥IO℃的日数、11月~次年3月降水量作为区划指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广西冬种马铃薯的种植布局,其中最适宜气候区以沿海地区及桂东南部分县(市)为主。区划布局结果为保障冬种马铃薯稳产高产和广西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香蕉种植农业气候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香蕉对生态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影响海南岛种植香蕉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1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候资料和DEM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无观测站地区500m×500m网格单元上的气候要素值进行了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差值法进行残差订正,制作香蕉种植气候区划专题图。该区划图划分出海南岛香蕉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针对各区域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为香蕉合理布局及趋利避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30a(1971-2000年)气候统计资料,在对合阳县农业气候资源网格化基础上,综合评估县境内各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40a(1961-200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要素时间变化规律,并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象要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在文章[1]和文章[2]中,我们对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及某些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发现该类疾病不仅与气候即与季节等关系极为密切,而且还与某些气象要素及其变化如气温、气压、湿度等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分析竹类 (散生竹、丛生竹 )生长的气候条件 ,确定三明市竹类布局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 ,根据气象站资料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按冬季冻害条件进行分区 ,并提出趋利避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大型农业气候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制了“农业气候相似信息系统”,着重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与功能特点,开发与应用前景等。该系统可迅速查询农业气候相似研究应用动态和世界各地的气候数据;任选指标组合进行农业气候相似计算、排序、可为动、植物引种、扩种提供驯化次序和适宜范围,也可为农业技术交流和研究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北地区100个气象台站1971-1990年气象和产量等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适应性,并计算了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部平原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区内都是较高或最高的,而50°N以北的北部地区和东部长白山天池附近,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区内最低。最后,用线性规划对东北地区部分县的主要农作物结构提出了调整意见。理论分析结果:结构调整更有利于农作物高产、稳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7.
杨桂萍  涂悦贤 《广东气象》1996,(2):26-28,22
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放开发山区对手均衡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全省的经济形势,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1山区的基本气烧特征山区气候是纬度、经反、海拔高度、地形、植被等多种因于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又以海拔高度和坡向影响最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热量和日照有所减少,雨量和湿度增加,气候由暖湿向温凉、潮湿、少日照变化。概括有以下特征。(1)气温垂直递减,高山温凉。根据本省乐昌、连平、信宜、高卅四个点的三个剖面(300、500、800米)的三年系统观测资料统计的各口平均、仅高、江低气温速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螺旋藻生长环境的叙述,结合锦州气候特点、物质资源等进行分析,阐明锦州养殖螺旋藻的利与弊。为锦州发展养殖螺旋藻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温热浪频发对经济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1-2]。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2017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260亿美元,几乎是2016年的3倍[3]。高温热浪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同区域的高温热浪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世界气象组织(WMO)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日最高气温在32℃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4]。中国气象局将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5]。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基础上,密切结合广西沙田柚生产实际,筛选出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台站地理信息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按1 km×1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平台上,采用G IS技术和综合模糊评判法,将广西沙田柚进行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大区域。根据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建立大面积、大规模的沙田柚商品生产基地应重点选择在最适宜区,并且尽可能选用品质优良的软枝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