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盼  杨旭  万鲁河  吴相利  周嘉 《冰川冻土》2017,39(5):1150-1156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范围,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分别研究了哈尔滨市1997-2014年期间人口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土地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以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并对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表现出前期加速,后期平稳的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迅速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协调度均保持在0.9左右,波动较小,内部协调度较高;综合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来看,除1999-2000年处于高级协调外,在研究期的其余时段哈尔滨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非同步性,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国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我国城市化的趋势与世界总趋势一致,因此弄清国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趋势对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城市地质的定义、内涵、任务、工作内容进行了总结与阐述,接着对国外发达国家近百年来开展的主要城市地质工作内容、思路、技术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地质的理论研究、工作重点、技术方法、信息系统、工作深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分析未来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地质工作现状和发展历程,对我国未来城市地质工作的重点、内容、研究层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有效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城市规模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却是土地资源的严重稀缺。因此,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当前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之后阐述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策略,希望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锋 《河南地质》2011,(12):18-18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有效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城镇周边,在远离城镇的乡村并不突出。因此笔者认为集体土地不宜进入城镇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及人民防空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地下空间开发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其中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文章通过国外发达国家若干实例,提出了有关建议,即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将地下空间开发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和新趋势,其中最鲜明一点,就是城市化替代工业化跃升为现代化的核心引领。宁波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当前,宁波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市化率超过63%,正处在城市化“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综合理解城市水循环演变过程,结合城市水文学的发展历程,剖析水循环过程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响应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主要成果,包括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洪涝灾害、水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系统归纳了城市化水文效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变化环境下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城市化降水效应的机理、不透水面的分布及有效性评估、城市化与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与综合城市水资源管理及需水预测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对降水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长期研究,关于城市化会对局地降水产生一定影响已成为共识,但由于不同地区降水形成、分布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气象观测资料、数值天气模式的局限性,目前国际上对于城市化影响降水的物理机制及驱动因素仍存在不同认识,关于不同条件下城市化对降水影响的具体规律也具有争议。在阐述城市化对降水影响的主要物理机制的基础上,从站点资料解析和综合遥感资料解析两方面归纳和比较了近年城市化对降水影响的主要资料检测事实,总结了关于城市化单一因素和综合因素对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的主要结论,最后从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城市化降水效应的系统检测、城市化降水效应的精细化模拟、城市化降水效应的区域影响、城市化降水效应的适应与调控5个方面,论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深化对城市化降水效应的科学认识以及应对其不利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侯红蕊  段志勇 《地下水》2011,(6):187-189
以全市非农业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作为描述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探讨西安市的城市化水平与西安市的人均GDP、三产产值比重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1)西安市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963,在信度水平0.01上呈显著的正相关.(2)西安市的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942,在信度水平0...  相似文献   

13.
赵晋友 《地质与勘探》2013,49(5):964-9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变得紧缺。各要素的高度集聚出现各种矛盾,城市空间容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日趋明显,这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本文从目前政策法规、开发现状及用途等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健康发展的解决之道,以此展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2016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余个,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79298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97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7亿立方米/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各个地方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展对土地的整治和置换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本文在对安徽省建设用地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安徽省土地置换政策制定的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区域空间建设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全球化成为21世纪最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将促进全球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度发展时期,城市化出现“集群式”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扩大、“驱赶型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区域空间差异性等新特点、新问题。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水土资源流失与大量占用,对沿海地区一些城市的区域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诸如酸雨、城市污染、汽车烟雾和交通阻塞等。面对全球城市化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从区域空间角度出发,提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使我国城市化走向健康之路,实施区域空间建设新策略,注重大城市群区内的保护与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适度发展、构建区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建设对广州夏季降水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秀洪  刘丙军  李源  邓程予  陈刚 《水文》2017,37(1):25-32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区及周边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对城区和下风向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对城区上风向降水过程作用不明显;(2)与城市化前期对比,城市化后期城区和下风向夏季降水总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等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后期大雨以上级别降水明显增加,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向短历时演化,过程雨量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样中农药污染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上大量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已超过规定的限值,水环境中农药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中国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研究表明在我国七个典型流域(长江、太湖、黄河、松花江、黑龙江、大运河和东江)中检测到19种农药,平均浓度范围为0.02...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速度快、规模大、资源能源消耗高,从而带来一系列水环境和热环境问题。系统梳理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和生态水文灾害等生态环境挑战,提出要以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和手段,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升中国的城市化质量,实现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20.
潘鑫 《地下水》2011,33(5):174-176
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使得城市水资源面对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水资源安全形势出发,在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安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西安水资源安全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西安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水资源安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