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学报》1936,12(3):161-162
本月天气,异常阴冷,各地雨雪过多,日光特见缺少,而以下半月为尤甚。东亚境内,共有温带低气压九个:其发生於内蒙者一,发生於黄河下流者二,发生於西南内陆者一,发生於东南数省者二,发生於东海中者一。以上各个均向东或稍偏北移行。此外另有一个初生於西北,越三日即滑灭於西北。又一,现於西江流域後,即行移没於南海之中。  相似文献   

2.
波浪之奇妙     
最近在苏格兰—世界最大之邮船下水,此船集合造船工程师累代之精华与多人之计划而成,且於船之构造先有特殊之研究与实验。在此大船形成之前曾先作许多模型於池内试验。其重要之问题,即在决定如何可使船身能安然驾御海浪,及使用最低限度之消耗。此小小自行推进之船型,以极快之速度行驶於由电力的波浪产生器(Wavemaker)所发生之风暴的海洋中。在继续试验之後,始成满意之模型,在小范围中所作实验,恰如他日玛丽皇后号(Queen Mary)行将遭遇极强烈之风暴然。  相似文献   

3.
《气象学报》1935,11(6):303-304
十一月之天气,殊为恶劣,全国各地,阴湿异常;惟东南沿海一带,颇属晴朗。东亚境内,本月共见温带低气压九个,其中之一发生於日本海之北部後,即行东北与本国天气无关。此外八个,分布国内,为本月天气变化之主要因子。另有台风一个,盘桓於菲列滨附近洋面,本国天气末受影响。本月中有较显之寒潮五次,其中之三次,曾使本国天气发生重大改变,於长江流域及其南之面积,降水尤多。一日,除东方滨海之一带地外,本国之大部面积,均在盛大之低气压下,阴雨连绵,其状殊为恶劣。二日,另二低气压出现於长江流域,阴雨区域推广而及苏鲁海岸。四日,一高气压已到外蒙,西北天气初现晴意。五日,高气压中心行抵华北,黄河以南先後发生大风,  相似文献   

4.
《气象学报》1936,12(5):271-272
本月天气,变化甚剧,乍晴乍雨,寒暖不定。以全月论,华北山东阴寒多雨,长江流域湿暖多雾,但华南一带向称晴朗。东亚境内共见低气压十个,而六个发生於西北。此类西北发生之低气压,四个同走一轨,均向东南行,过鲁豫间到淮河平原而入黄海,然後即折行东北而去日本。此路低气压之来也,其後方均有高气压为之推动,冷面活动,殊现猛烈狂风暴雨每偕俱来。又一个发生於内蒙河套之境向东北去。另一个出现於汉水上流,向东北行,至山东以南入海。其余四个,均出现於华南及长江下流,向东北行入东海而去。  相似文献   

5.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1):35-43
1.引言天气之演变,乃由於不同性质之气团,相互激荡,酿成风暴所致。此种观念,十八世纪中叶之气象学者,已窥其端倪;至欧战期间挪威气象学巨擘贝铿克尼父子,创立极面学说,而昭示彰明。夫组成极面,酿成风暴之不同气团,其性质之差异,不限於来向与温度,且有湿度之高低;更不限平地情状之有别,高空之性质亦大异。否则,同自南来之两支气团,一则阴雾密闭,他则乾热朗晴。又有  相似文献   

6.
《气象学报》1935,11(5):247-248
十月之天气,华南华中,湿暖异常,华北一带,颇为晴朗。东亚境内共有低气压中心十三,副低气压中心五,合计十有八个。其中之二个,发生於西伯里亚,一个出现於东部满州,一个导源於西部内蒙,均使蒙古或满州之天气发生显著之影响。又二个。初见於东海,二个滋长於渤海,均向东或东北去,当其离陆最近时,使沿岸天气变劣。另一个为台风,来自菲列滨以东洋面,运行於南海,越  相似文献   

7.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4):167-178
我国之温带风暴,以长江流域霉雨季中者,发育最为完全。其与欧西之风暴,组织上究竟是否相同?此一问题,极关重要,然欲知风暴之组织,端赖高空探测之纪录。我国气象事业,尚在萌芽时期,设备未完,研究极感困难。惟於风暴过境之时,注意地面天气及各项气  相似文献   

8.
昔人常以热带风暴为甚浅之“骚动(Disturbance.)”。Hann气象学大全(第四版六百二十面)中尝谓热带风暴者,大气最下层之现象也,其涡旋(Vortex)所及之高度殊甚有限。E.V.Newnham夫人亦尝以热带风暴平浅为言。然究其所据,盖以热带风暴一经登陆,强度剧减,尤以过山为甚。John Eliot曾谓1876年十月之Backergunge风暴,即於孟加拉东部与阿萨密南部为高约3,000—6,000吋之邱陵所毁灭。此外Newnham夫人亦学数例,以为其说之论证。然Backergunge风暴过山立即消灭一事,固不足以例一切之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境内所见气旋或称风暴产生之区域,广泛言之,有三:一在河套流域,一在满洲,又一在西江流域。(1)各地所产生之风暴其成因既相殊异,其性质亦复不同。华北风暴之经过,其所降之雨量常甚鲜少,此乃与华南风暴性质上不同之一点。本文祇论溯源于河套流域之风暴。至于他处所产生之风暴皆在所论范畴之外。发生于河套流域之风暴其活动范围多在华北一带。风暴中心之行径侵入长江以南者为数甚鲜。此类风暴多见于初春或晚秋之前后,盖在中国四月或十月平均气压分布之形势甚相类似。(2)当四月或十月间于长江中游形成一副高气压或反气旋之组织。此类反气旋每呈现于西伯利亚冷气团发动之前与冷气团衰  相似文献   

10.
自挪威学派极面学说成立後,予於十九年曾作文介绍(极面学说与长江流域下游之风暴,气象研究所集刊第二号),迄今七八载,国内文献更无只字道及,而极面学说自成立至今,逐年进步,已非旧貌。一九三八年汉堡海洋观象台出版之Annalen derHydrographie und Maritimen Meteorologie第三册载有是文,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欧洲中心中期天气预报再分析资料(ERA-40),使用涡旋追踪和合成技术、多尺度子空间变换以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南北两个风暴源地中风暴的差异。结果发现,南、北两个源地风暴在结构上和内部动力过程上均存在着显著不同。南支源地(40°N以南)风暴底层比高层强,与线性斜压模式中的最不稳定模态结构相似;而北支源地(40°N以北)风暴则正好相反,与下游发展理论所描述的斜压波结构相似。并且发现,南支源地风暴的非地转风场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能量学诊断结果显示,南支源地风暴的能量源除了斜压不稳定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正压不稳定,而北支源地风暴中则是存在弱的动能逆尺度传输。此外,南支源地风暴的浮力转换和非绝热做功均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其主要原因是南支源地风暴的垂直运动更强,风暴中的水汽更加充足。   相似文献   

12.
气压之变动     
吕炯 《气象学报》1930,6(5):17-40
气压之变动大别之可分季候的,区域的,风暴的,微波的(ripple)一日的,半日的,及潮力的等等。兹篇所述,乃偏重於半日的(semidiunrnol),至其他之变动,则仅约略敍述而已。季候的变迁:若就北温带内而言,夏季温度增高,大气体积膨胀,同时水蒸气亦增加,故夏季之气压,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之天气 雾之形成,须有待於静隐层结乏气团。於时风力微弱,对流不盛。故凡以足以扰动气团层结之因子,如风力增大气温升高等,均类能防础雾之发生,尤以辐射类为然。兹将湘省之长沙、常德、衡阳三地雾日之天气状况分述於下:  相似文献   

14.
天气预告昔日各国完全采用经验法(Empirical method);自挪威学旅之气团分析,及极面学说发生以後,最近各国已次续采纳。我国在十年前,竺可桢氏已有介绍文章,吕炯先生在数年前亦曾应用极面学说分析长江下游之风暴。其後有黄厦千,赵九章,朱炳海诸先生亦曾致力於气团分析工作,皆具卓见。近日有涂长望先生之中国气团分  相似文献   

15.
《气象学报》1936,12(2):105-106
本月天气,乾冷异常,此因极地大陆气团之盛行所致;但於其萎总之时,热带气团即行伸张,因於高空发生暖面,而降雨雪,故本月之雪,颇多自南方始者。月初,高气压中心尚在西伯里亚之贝加尔湖区域,而其极面已抵长江,因是雨雪纷飞。二日,有一小高气压自西伯里亚分离而出现於  相似文献   

16.
王应伟 《气象学报》1936,12(1):1-12
欲试作未来之天气图,以之研究天气预报,比年来实不乏其人。旧法中如Exner,Richardson等之方法,过於艰涩难用。(现今几无人过问矣)。实际上欲天气预报之推定,使之有效。第一对於自然现象须不作随意之假定,即预先洞察自然现象之移动时,务不执已见,但就其固有之变动与之推移,而决不能导入难於应用之假定。第二纵  相似文献   

17.
冈田武松  许鉴明 《气象学报》1936,12(10):574-576
研究台风之先进,最著者有马尼刺之 Father J.Algui,徐家汇之劳绩动司铎(Father L.Froc),香港之(Dr.Doberk)及东京之E.Knipping 诸人,彼等成绩,已极知名,无待赘述。此外日本中央观象台台长冈田武松研究台风,亦多创见,氏於一九一四年就日本气  相似文献   

18.
K.Kahler  顾钧禧 《气象学报》1935,11(6):299-302
德国气象学会,每两年举行会议一次,其先已於一九三一年及一九三三年分别在维也纳及汉堡举行。今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为第十九次会期,假但泽高等工业学校开会,与会者除德人而外颇多外人。其演讲多属天气与大气之各种现象,兹择要略纪如下。会议开幕时,由主席枢密顾问明兴Schmauss教授演讲“气象学之术语”。略谓:吾人皆知气象界须有统一之国际符号,以为发表工具,使逐日印行之天气图与各处之年报,均有同一之记载。教授继谓气象学上基本术语,应有对外对内之分,前者吾人仅需知其国际简单意义,而後者则更需通晓其文字之说明。此外,吾人更须切实互助,  相似文献   

19.
《气象学报》1936,12(8):462-473
长沙本月湖南境内,雨旸时若,天气之佳,为过去数年同月所罕见,就雨量而论,全省各地,约70(米毛)至227(米毛),偏距既小,分配复甚均匀,上中下三旬百分率,相差均不甚大,以视过去全月雨量大部份集中於上旬或中旬者,殊有不同,此种情形,对於农作物,颇为有利,故各处绿满田畴,据一般老农言,本年年岁之丰,为近数年所未有。全月温度,颇为特殊,各地平均,均较往年为低,常德变差最  相似文献   

20.
刘粹中 《气象学报》1936,12(8):423-445
一绪言最近三年来,我国水旱频仍,损失之重,互古未有!推原其故,固大半由於人事未尽,但天时失常,各项气候因子变化太大,实为主要原因。故对於过去三年内务项气象要素,实有加以检讨之必要。本文目的,即在根据湖南境内三年来之气象纪录,加以整理说明。惟所用材料,仅有长沙、常德、衡阳三处,岳州海关之气象纪录,因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