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何作霖教授从四十年代开始研究X射线岩组分析,用照相法作成了玛瑙的岩组图,六十年代又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的总结,为我国X射线岩组学的发展打好了基础。现把何作霖教授介绍过来的国外X射线岩组分析最新的一种方法——计数器衍射仪法的原理作一介绍。该法使用的仪器是西德西门子厂计数组构测角衍射仪,1957年由西门子厂设计成型投产的,近年已有若干改进,在记录系统安上电子计算机以后可以自动成图。目前  相似文献   

2.
构造地质研究中应用x光岩组方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简述了x光岩组分析的特点和样品的选择,重点阐述了石英组构特征与岩石整体变形及石英矿物粒内变形的关系。在介绍石英x光极图转换成石英光轴图的方法之后,作者运用实例说明了将x光岩组方法与其它显微构造及组构方法(如费氏台岩组测量)结合起来,可获得更多的信息用于构造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变质核、拆离断层、中间过渡层、盖层和医巫闾山背形,并简述了其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医巫闾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层次变形构造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研究,确定了韧-脆性构造变形时的力学性质和主应力方位,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谢开容 《岩土力学》1982,3(1):65-74
葛洲坝二江基坑在开挖期间发现围岩移动,为了研究其原因,本文采用了岩组分析的方法.该法能精确地测量各组构要素的产状和利用数理统计来计算,从而分析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各种构造运动的成因与发展.通过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内部产生差异运动引起造岩矿物的品格变化而形成的应力方位及其强弱。为此在二江基坑围岩沿一剖面取样12片,分别进行了 X 射线岩组和显微镜-费氏台岩组分析,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地质构造应力方位及其强弱.实践证明岩组分析得出的地应力方位及强弱与工程地质、地应力测量等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这次试验研究证明利用岩组分析所得的地应力方位及其强弱对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委员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中旬在桂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6人,共提交论文128篇。会后还组织了地质考察和地质旅行。会议分断裂构造和断层岩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其它各种构造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两个专题组进行交流。具体包括不同种类的糜棱岩特征、分类、形成机制,糜棱岩形成的实验研究,各类构造岩的组构分  相似文献   

6.
岩石组构学研究的最新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石组构分析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理解许多地质过程非常关键。岩石组构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十几年来,装备在扫描电镜上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组构分析的强有力手段。作为革命性的新技术,EBSD的量化显微构造数据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相鉴定、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结晶学优选方位(CPO)和变质过程研究等。本文介绍了池际尚教授在开拓我国岩石组构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阐述了EBSD的仪器组成、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及其与费氏台、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和透射电镜优缺点的对比,并展示了该方法在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组构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促进我国X射线光谱分析学术交流,展示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推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定于2015年9月中旬在山东威海举办"第十一届全国X射线光谱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已邀请国内外著名X射线荧光分析专家作专题报告。热忱欢迎广大从事X射线光谱分析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踊跃投稿和积极参加会议,并欢迎国内外厂商到会作报告、展示产品等。《岩矿测试》将择优发表会议中优秀论文。具体征文内容及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岩组图的旋转岩组图的旋转在岩组分析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使图形绕不同的轴旋转,得出不同空间方位的岩组图,以便从三维空间了解组构的对称。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岩组分析主要切制的是垂直于b轴的定向切片,当我们对它进行测定并绘制出相应的岩组图时,所得到的岩组图并不反映组构的空间真实方位,而欲求其空间真实方位,必须将b片旋转到水平位置方可得到。  相似文献   

9.
前言X射线照像术是采用X射线这一种穿透性放射线来做照片的技术。自1895年以来,这种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工业和各种自然科学领域。1962年,美国学者W·K·Hamblin首次将X射线照像术应用于沉积岩石学研究。自那以后,岩石薄板经X射线照像制成的照片,为研究沉积物(岩)的内部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和廉价的方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沉积学家的重视。在国外,X射线照像术已应用于现代沉积物、砂岩、碳酸岩、泥质岩、煤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藏阿里札达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X光岩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述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和札达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札达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方解石和白云母等三种矿物,进行了X光岩组分析,确定了韧性变形岩石的组构特征、韧性剪切带的属性和变形岩石的应变类型,以及韧性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压条件。研究表明,韧性变形岩石均具不对称组构,反映韧性带属于南盘(下盘)俯冲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是在高温、高压、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发生的,处于>10km的地壳深度,岩石应变类型以压扁应变为主。  相似文献   

11.
王顺华  王照波 《云南地质》2004,23(3):287-303
三台坡岩组为哀牢山断裂南段新发现的一套构造混杂岩。在剖面大理岩化灰岩中采获牙形石,经鉴定时代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间的哀牢山断裂带上的构造混杂岩,至少经历4期变形变质。据原岩恢复和变质残余组构,具蛇绿岩套组合特征,断裂带应为板块俯冲带(缝合线)。三台坡组的发现,为研究哀牢山造山带南段地质发展演化提供了依据,填补哀牢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演化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2.
罗抒  李之权 《矿物岩石》1990,10(1):94-102
本系统是显微组构要素的费氏台N.H.I三轴测定系统。它由三路角度传感器,PC-1500计算机及其费氏台数据采集装置组成。系统可完成对多种线、面要素的每一粒(次)测定过程的自动数据采集、实时成图处理。采集精度高(角度偏差≤0.5°,无累积偏差),成图精度高,速度快,工作适应性强,用户介入性好,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软件适应范围宽,是一种易于普及的岩组测定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粉晶X射线衍射法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X射线衍射是测定物质结构的主要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医药学、金属学、材料学、工程技术学、地质学和矿物学。文章综述了粉晶X射线衍射法在造岩矿物、黏土矿物、岩组学、类质同象和结晶度的测定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粉晶X射线衍射在矿物结晶过程中的研究、矿物表面研究、矿物定量相分析和矿物晶体结构测定方面均有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往千枚岩是依据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进行分类定名.实际上千枚岩中鳞片状绿泥石和黑云母以及微粒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在岩石薄片中区分十分困难.为了准确鉴定千枚岩中鳞片状和微粒状造岩矿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半定量技术对19件千枚岩岩石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云母、绿泥石、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造岩矿物X射线衍射峰的明显差异,结合X射线衍射全谱拟合半定量分析测试技术,能快速检测云母、绿泥石、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造岩矿物种类与含量.实践证明,将千枚岩岩石野外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定出千枚岩岩石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部发育了一层特殊的黏土岩(绿豆岩),为确定其形成时代和成因,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X射线衍射分析及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黏土岩(绿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7.6±1.1) Ma,代表了峨眉山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的形成年龄。镜下及X衍射特征表明黏土岩的主要矿物为伊利石,另含有少量方解石和石英。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黏土岩具有长英质火山岩的特征,可能与当时的华南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综合分析认为,该套黏土岩(绿豆岩)是由华南火山活动形成的中酸性火山物质漂移搬运至沉积盆地,在富K、Li等元素的盆地卤水作用下,经埋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王玉芳 《地质论评》1982,28(5):467-471
本文所讨论的镜面断层岩包括镜面糜棱岩、镜面超碎裂岩及镜面碎裂岩。这些岩石是断裂带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其组构特征能反映断裂活动的一些性质。B.Sander对镜面糜棱岩中石英组构的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17.
铁建造和鲕铁岩是地史上两类主要的富铁沉积,不仅记录了地球大气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和化学条件演变,而且也反 应了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过去对铁建造已有深入研究,而有关前寒武纪铁岩成因与古海洋和构造背景 研究甚少.运用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icmicroscopy,简称SEM)、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简称XRD)、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简称EDS)技术分析铁鲕的微组构、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讨论华北串岭沟组(1.65~1.64Ga)鲕铁岩 的成因环境及其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关系.研究表明,铁鲕主要由赤铁矿和少量高岭石组成,贫陆源碎屑和Al2O3;鲕包 壳由微片状赤铁矿构成的致密和疏松纹层交互组成;Fe-Al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表明铁主要源于缺氧富铁深海水体而非陆源 风化.鲕铁岩集中在快速海进和低陆源输入引起的沉积饥饿期,发育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潮下贫氧环境.与超大陆裂解伴生 的岩浆活动、基底沉降和快速海侵是促进鲕铁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串岭沟组底部铁岩是华北地台响应Columbia超大陆裂解而 发生构造与环境转化的重要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8.
继光学显微镜、X射线分析方法之后,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岩矿测试手段。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简称电子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皖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片麻状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岩组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的片麻状构造属动力变质成因,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10公里左右)的准韧性剪切带内,发生于距今7.5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其变形方式及变形产物具有从准塑性向脆性转化的特点;岩石的组构类型为S-构造岩和(B+R)-复合构造岩,显示出两次变形的显微组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作者依据获得的直接证据(首次发现的含矿喷气岩等)和间接证据(组构标型、矿物标型及同位素标型等),并应用活动论的观点确认天宝山岩块、早二叠世庙岭组、红叶桥组是主要的含矿层,每一岩浆单元晚期的中小斑岩是含矿岩.其中的成矿物质在火山喷气、岩浆爆破和断裂构造的热动力驱动下活化并参与成矿,这样就使富含成矿物质层(岩)真正变成矿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