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使用1984—1989年期间中美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及法国ORSTOM完成的沿165°E断面共17个航次调查中的温、盐资料,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及1984-1985,1988年反厄尔尼诺(LaNina)事件期间海洋上层温、盐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文章指出,165°E断面温、盐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化周期之特征;研究期间E1Nino与LaNina温、盐结构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盐度分布及次表层温度结构的不同;165°E断面上的温、盐结构在E1Nino及LaNina期间的变化是各种海-气相互作用结果的反映,其中赤道带纬向风及赤道表层流系的变化是该海区温、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影响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9-1998年《台风年鉴》和气候与水文资料,对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近期厄尔尼诺过程对 旋活动影响尤为明显。登陆各少区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月际变化是登陆的高峰月份较一致。登陆个数提广东省居多,广西区最少,登陆岸区较集中。影响华南沿海海区的台风,东部海区明显地少于西部海区。50a间,我国台风最大风速和最大增  相似文献   

3.
对热带太平洋不同尺度系统对海洋大气之间潜热通量的贡献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使用了Launianen和Vihma(1990)依据相似理论编写的计算软件和TOGA-TAO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小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没有太多的影响;天气尺度系统在赤道西太平洋对热量通量的影响较大;天气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的贡献在赤道外地区要比在赤道地区大。分析还发现,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天气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的贡献较大,这意味着赤道中太平洋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对触发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事件与影响粤西的热带气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6-1997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影响粤西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尔尼诺年影响粤西的热带气旋较常年频繁,厄尔尼诺年则明显少于常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弱变化与西热带气旋活动的频数明显相关,呈一种反位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逐年登陆广东和海南岛初、终台风间日数序列的分析,发现1884—1987年百多年间各存在着五次趋于偏长集中期与偏短集中期交替出现,且前者比后者的年数明显多。该序列还存在准8年、准14年及准26年周期。在厄尔尼诺年及其次年,初、终台风间日数呈负距平;反厄尔尼诺年当年呈正距平,次年则存在阶段性,其中1942年以后呈正距平。  相似文献   

6.
秘鲁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冷水带到表层,对沿岸的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秘鲁上升流影响显著,而2014—2016年是近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本文利用区域海洋模型ROMS,分析了秘鲁上升流在2014—2016年强厄尔尼诺期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4与2015年春季,秘鲁沿岸表层海温出现正异常,主要与上升流减弱与平流增强造成的增暖有关,不同的是,2014年夏季平流增暖效应减弱,上升流增强,阻碍了海温正异常的继续发展;2015年夏季平流增暖效应持续,上升流作用被抑制,海温正异常持续至2016年春季;2014—2016年夏季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与风应力增强有关;在冬春季节风应力减弱,利于产生上升流;2014和2015年春季出现下沉流,主要是由秘鲁潜流增强引起;风应力在2014—2016年无显著年际差异,潜流变化是产生厄尔尼诺年际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这对长江巨洪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化学溶出、物理溶解以及胞外酶等作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在锚系布放期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从而引起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通量的低估。本文对于1987—1988年南海北部中深层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的溶解作用进行了研究。溶解作用对于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大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而言,颗粒有机碳通量低估约3.8%~40.3%,平均值为26.6%。颗粒氮通量低估约4.2%~76.4%,平均值为43.7%。碳、氮颗粒物的溶出量与颗粒物通量大小关系不明显,但是样品储存时间对于碳、氮颗粒物溶解作用的影响较显著,储存时间较长的样品中颗粒物溶出量更大。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近年来,笔者曾探讨过厄尔尼诺现象和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的关系,发现了在厄尔尼诺年夏季(除了次级厄尔尼诺年如1969年和厄尔尼诺年如1965,1966年8—9月外),在东山站出现表层盐度(按月平均值)较低。众所周知,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非周期性,全球性的海—气异常现象,不会仅局限于某一站水文要素异常的变化,也许还会涉及范围广些,闽浙沿岸夏季表层盐度变化规律如何?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日前人们对于厄尔尼诺现象预报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方法,还在很艰苦探索中。但是,为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探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指出,非厄尔尼诺年,夏季在该渔场存在多处上升流,渔业丰收;反之,在厄尔尼诺年,夏季仅存在单一上升流,渔业歉收。厄尔尼诺现象既然会引起上升流结构如此变化,它与变性水团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关系呢?我们根据1975~1976年闽南—台湾浅滩温盐调查资料,并参照一些有关历史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The study results from Nov. 1986 to Aug. 1990 in sea area (ll5"E - 165"E, 20"N -l0"S) during TOGA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outstanding responses of differenceof partial pressure of CO, between sea and air (APCO,) and total dissolved concentrationof CO, (TCO,) to El Nino and La Nina in NW region of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including the cruise lines from ll4ofy 22"N to l30"E, l8"N and that from l8"N to 8"N,along l30"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  相似文献   

12.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上海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海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会增加城区和城乡交界地区雷暴的发生频数。通过小波分析得到上海地区雷暴日年变化的主周期约为6年。上海地区雷暴异常年6~8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为多雷暴年整个东亚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少雷暴年则相反。持续型(秋季型)的El Nino事件可能会引起上海地区年雷暴日数异常偏多,而少雷暴年则多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冷暖事件的更替年。  相似文献   

14.
宋德众  张容焱 《台湾海峡》1999,18(3):239-242
资料统计分析显示,ElNino年,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较常年显著偏少,LaNina年,影响福建热带的气旋较常年偏多,t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其机制是,ElNino活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大,位置偏南、偏西、ITCZ位置偏南,热带气旋生成区对流活动弱,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北上影响福建,LaNine年,副热带高中度北,位置偏北,偏东,ITCZ位置偏北,热带气旋生成区对流活动旺盛,有利于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利用位于东海黑潮区G断面温、盐度的多年观测资料,对该断面平均温、盐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研究黑潮对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环流和沿海气候的影响。 Ⅰ.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由于采用的划分标准和指数不同,因而对  相似文献   

16.
-By us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dex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provided by Climate Analysis Center of U. S. A. , the numerical criteria of El Nino and La Nina events and thei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 Nino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trong intensity, shorter life cycle and significant mature phase; however, the La Nina event has longer live cycle, weak intensity, insignificant mature phase. Through teleconnec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index of SST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leads the intensity index of subtropical high by six months or so. During the El Nino years, the tropical cyclone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s fewer than normal but stronger, and its genesis area shifts southeastward apparently; while in the La Nina years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are larger.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利华 《海洋科学》2001,25(9):36-38
根据近50a的实测资料,对中国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明显偏少。(2)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越少。(3)中国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的机会越少。(4)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热带气旋初次登陆的时间偏晚,终次登陆的时间偏早。(5)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大,中国热带气旋期的历时越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49~2003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5年来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活动的气候特征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明显偏少.厄尔尼诺次年TC频数较常年稍有增加;拉尼娜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显著偏多,增加明显的月份主要是8月和9月,拉尼娜次年,影响山东TC频数偏少.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影响山东的TC频数越少;(2)影响山东的TC数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温呈正相关,并具有很好的持续性.影响山东的TC多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有较强的负距平区,影响山东的TC少年,赤道中东太平洋为正距平区;(3)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强度偏强.拉尼娜年,影响山东的TC强度明显偏弱.影响山东的TC强度厄尔尼诺年要比拉尼娜年强很多;(4)影响山东TC偏强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有较强的正距平区,影响山东TC偏弱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有较强的负距平.综上说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高低对影响山东的TC频数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厄尔尼诺(El Ni(?)o)现象是海-气耦合系统异常变化的表现,其起因可能不是唯一的,行星运动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El Ni(?)o的发生。根据4个半世纪内El Ni(?)o发生的历史资料,分析其发生和行星运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木星赤纬的变化和火星大冲与El Ni(?)o。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表明这2颗行星的运动可能影响El Ni(?)o的发生。文中还根据分析结桌和El Ni(?)o混沌机制的观点,探讨了行星运动对海-气系统变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