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来函照登     
浙江气象科技编辑部: 贵刊1983年第一期第44~45页刊登的胡厚麟译、张文坚校的译文“热带季风环流在较大的WMONEX区域的年际变动”中对WMONEX(缩写字)翻译可能有误。原译文中将WMONEX译为世界气象网。但我从许多文献中看到WMONEX实为The winter phase of the Monsoon Experiment的缩写。(意为冬季季风试验)。具体可参考Bulletin  相似文献   
3.
1964—1983年西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据西太平洋七个经向剖面上北赤道流南北界面上20℃等温线深度差(ΔD),分析了西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平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它与黑潮、北赤道逆流及埃尔尼诺之间的关系。各剖面上的ΔD平均变化曲线表明,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平均强度自东向西增强。从ΔD距平值的时间经度剖面图中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例如,ΔD距平向西传播,并有与埃尔尼诺事件相一致的3—4年的变化周期;当日本南部黑潮大弯曲及埃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强度均明显减弱;但对此两种不同的现象,北赤道流的减弱又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The averag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horizontal divergerce, relative vorticity and vertical velocity overthe observation area were computed using 6-days NAVAID wind data from the R/V Shijian and R/V Xiangyanghong 09 during FGGE (the First GARP Global Experiment) and upper air sounding data of two island stations within the same period. Yanai's method was used to comput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pparent heat source, apparent moisture sink and total eddy heat flux. Satellite cloud photographs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subdivide the six days of observation into three disturbed days and three undisturbed or trade day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and heat budgets in the disturbed and trade wind period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ose of the trade wind regions of the Atlantic.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of the structure and heat budgets of large-scale disturbances over the equatorial trough reg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re  相似文献   
5.
6.
7.
根据“向阳红五号”调查船于1992-1993年TOGA-COAQRE(Tropical Ocean and Global Atmosphere-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强化观测期(IOP)期间,在赤道西太平洋观测到的CTD,海面气象等资料,计算了海表barrier layer(壁垒层)厚度。并对该海区壁垒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机制作初步  相似文献   
8.
据1962~1980年逐月平均表面似风应力资料,用调和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表面风场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表面风场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季节位移有关,其年际变化则有明显的与埃尔尼漆南方涛动现象(ENSO)相对应的变化.且表面风场通常比ENSO有超前的异常变化.文中还初步探讨了表面风场变化对海洋次表层热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风应力涡度引起的埃克曼抽吸作用(Ekman pumping)可近似解释该海区温跃层深度的平均季节变化.该海域赤道附近表面纬向风应力的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水区体积变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据海洋调查船“向阳红14”号和“向阳红16”号在1985年12月—1986年3月期间观测到的XBT及CTD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1985—1986年冬季次表层热状况的分布特征。在1985—1986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亦道附近海域,表层暖水比常年深厚,温跃层的纬向坡度比常年大。在130°E剖面上,8°N附近次表层等温线升高,这表明在太平洋西部,北赤道流及北赤道逆流比常年加强。这些海洋次表层热状况特征与Wyrtki等人指出的埃尔尼诺(El-Nio)事件发生前的热带西太平洋热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利用 TOGA COARE IOP期间“向阳红五号”调查船在 2°S、 1 55°E附近进行的 3个航段的多项目综合性科学考察资料 ,对西太平洋暖池海域的热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 TO-GA COARE IOP期间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的热状况具有 El Nino事件发生前的特征。对航段平均来说 ,暖池深度、海洋上层混合层深度和海面至 2 60 m水层的平均温度 ,均是逐航段递次减小的。这种 El Nino事件发生前的热状况特征是该海域海表盛行风向转为西风 ,东向流加强 ,暖水流失的结果。此外 ,在航段内各热状况要素也存在由局地海气耦合性变化造成的数天至十多天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