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多功能路面状况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单项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路面状况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解决办法.结合计算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行业应用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多功能路面状况检测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集成度、多功能的路面状况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渐进式传输是空间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多重表达的重要传输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不同层次细节信息的需求,提高地图网络服务的效率。对传输过程中信息传递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有利于用户对传输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此处以变化累积模型为例,研究了面状要素的渐进式传输过程中几何信息传递状况的分析方法。首先,从空间认知角度基于面状要素的形状凸包分解,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凸包的面状要素几何信息量度量方法。然后,分析了渐进式传输过程中空间信息传递状况,建立了渐进式传输过程的几何信息传递状况评价指标。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几何信息传递状况分析法的合理性,验证了几何信息量传递状况评价方法指导渐进式传输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西藏地区波密县用电状况,基于对该地区的地理概况、地质状况、水文状况和交通状况的勘察,设计了合适的东西两套输电线路方案。通过两套方案沿线相关状况的勘察和对比,选择合适的输电线路方案并进行深入勘察和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4.
张献州  熊永良 《四川测绘》1999,22(3):106-109
本文在扼要叙述GLONASS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GLONASS与GPS各自的优缺点,给出了两个系统的坐标及时间的转换关系。最后列出了目前GLONASS接收机的生产厂商状况,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路面质量的好坏对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路面状况的监测对于公路交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手段,具有图像覆盖范围大、时效性强、信息客观现实、可重复使用、便于计算机分析等优势,为解决大范围的路面监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综述了现有基于遥感技术的道路路面状况监测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遥感技术在路面状况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部分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广泛使用,例如路面监测管理系统、探地雷达等;但是仍有部分技术还存在着鲁棒性差、精度较低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如路面光谱分析、基于机载和星载的路面状况遥感监测应用的适用性等。本文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沥青路面老化状况监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实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区分沥青公路路面混合像元中不同老化状况的沥青路面,为大范围路面老化状况监测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气象卫星条件植被指数监测土壤状况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介绍用1985-1991年NOAA卫星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进行处理生成的条件植被指数(VCI),研究我国土壤的湿度状况,并阐述了应用VCI,结合常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测由于干旱或大范围洪涝所造成的宏观植被状况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对我国的干旱、洪涝状况进行宏观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何静  李展  刘强  刘乾坤  蒋雨欣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5):108-110,115
通过分析贵州省的自然生态状况,设计了基于AHP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贵州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生态状况评价中,实现了评价因子的动态选择以及模型参数的调节.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洁灵活、界面可视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土地生态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地生态状况监测属于基础性研究。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县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监测5项关键技术,重点对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生态状况监测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土地生态状况监测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建立、监测数据提取、监测单元划分、监测流程等技术;从建成区总面积、空间分布、人居生态环境等7个方面遴选出32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土地生态状况监测数据来源可分为直接数据来源和通过遥感数据及模型计算取得,对指标的数据获取方式进行了分析;监测单元划分主要包括空间叠加、图斑-网格、行政区为单元、自然单元以及其他方式等划分方式;监测流程的核心是对监测指标进行"比对"与实地验证。通过县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期为区域土地生态监测提供思路,为区域土地生态调查与技术评估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其生态状况对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都起着决定作用.为正确全面认识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本研究系统收集了近年来全国尺度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土地变更调查,森林资源清查,湿地资源调查,环境状况公报,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等与土地生态相关的权威调查监测数据,系统总结了我国土地生态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国土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测绘是指通过测绘手段测定房屋、土地、林产、草原、海洋等相关不动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它是进行不动产登记的前提。本文以不动产测绘关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房地不动产测绘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不动产相关标准和技术体系应用示范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Human beings' intellec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distinct hierarchy and can be taken to construct a heuristic in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It is detailed in this paper how to utilize the hierarchical reasoning on the basis of greedy and directional strategy to establish a spatial heuristic,so as to improve running efficiency and suitability of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for traffic network.The authors divide urban traffic network into three hierarchies and set forward a new node hierarchy division rule to avoid the unreliable solution of shortest path.It is argued that the shortest path,no matter distance shortest or time shortest,is usually not the favorite of drivers in practice.Some factors difficult to expect or quantify influence the drivers' choice greatly.It makes the drivers prefer choosing a less shortest,but more reliable or flexible path to travel on.The presented optimum path algorithm,in addi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up to several times,reduces the emergence of those factors,conforms to the intell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s,and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drivers.Moreover,it does not require the completeness of networks in the lowest hierarchy and the applicability and fault tolerance of the algorithm have improved.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ed algorithm.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algorithm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navigation systems of large-scale traffic networks.  相似文献   

12.
Human beings’ intellec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distinct hierarchy and can be taken to construct a heuristic in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It is detailed in this paper how to utilize the hierarchical reasoning on the basis of greedy and directional strategy to establish a spatial heuristic, so as to improve running efficiency and suitability of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for traffic network. The authors divide urban traffic network into three hierarchies and set forward a new node hierarchy division rule to avoid the unreliable solution of shortest path. It is argued that the shortest path, no matter distance shortest or time shortest, is usually not the favorite of drivers in practice. Some factors difficult to expect or quantify influence the drivers’ choice greatly. It makes the drivers prefer choosing a less shortest, but more reliable or flexible path to travel on. The presented optimum path algorithm, in addi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up to several times, reduces the emergence of those factors, conforms to the intell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s, and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drivers. Moreover,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completeness of networks in the lowest hierachy and the applicability and fault tolerance of the algorithm have improved.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algorithm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navigation systems of large-scale traffic networks.  相似文献   

13.
最短路径算法: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陆锋 《测绘学报》2001,30(3):269-275
最短路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讨论了平面图的搜索策略,然后从问题类型、网络类型和实现方法3方面对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从理论上比较了近年来所提出的各具有较高效率的串行最短路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对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结合城市交通网络的实验结果,作者对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串行最短路径算法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对最短路径算法在实时化和并行化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范林林  李翔  张晶  张江水  赵婷 《测绘工程》2016,25(12):32-37
多约束条件下的最短路径选择可以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然而不同的交通工具在相同起始点下最短路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满足多用户的出行需求,基于不同交通工具的多约束条件,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由传统的基于单约束条件向多约束条件改进,并对最短路径选择的准确程度进行优化。通过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5.
GIS城市道路最短路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测绘科学》2011,36(3):160-161,233
本文紧密结合城市公交的特点,利用改进Dijkstra算法开发出一个针对城市道路系统的最短路径自动搜索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在ArcGIS环境下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在VB环境下利用改进Dijsktra算法对McObjecta控件进行二次开发而设计完成,能在0.20s完成500多个交叉口的计算并找出其最短路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并行地图匹配方法,高效处理海量浮动车流数据。该方法顾及交通网络拓扑,指出网格过滤、距离过滤和方向过滤等策略减少邻近候选节点的数量,利用预先生成的最短路径列表减少最短路径计算量。基于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高效率的浮动车流数据并行地图匹配,利用武汉市的浮动车流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正确率为90.6%,计算效率能满足大规模浮动车流数据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Dijkstra算法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特征,从数据存储结构、搜索技术及网络算法本身等方面对传统Dijkstra算法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该算法在交通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最短路径的地图代数栅格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金来  胡鹏 《测绘科学》2007,32(1):109-111
在阐述网络分析和最短路径算法的现状的基础上,以地图代数为理论支撑,介绍了地图代数对于网络元素的表达,探讨另外一种途径的网络最短路径分析—基于栅格数据的最短路径分析,重点讨论了基于地图代数的网络数据模型、栅格路径距离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求取最短路径的栅格方法的具体过程。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栅格途径的网络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公交换乘问题是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叙述了经典Dijkstra算法,并分析了其不适合公交网络最优路径选择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该算法将求解最短路径获得的站点作为搜索站点,并将这些站点及经过这些站点的线路构成换乘矩阵,结合换乘次数的要求,给出了基于Dijkstra的智能选择换乘线路的实现算法。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算例说明改进的Dijkstra算法在公交换乘路线选择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障碍环境中路径规划存在的运算效率低、最短路径遗失问题,根据凸包边界在构建空间网络模型过程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结合路径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侧凸包扩张模型的路径快速规划算法.该算法在对凸包边界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取左右侧关联障碍物的凸包边界作为网络模型,利用最短路径算法搜寻目标路径,并在A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