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全球海洋布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国家开展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全民海洋意识的全面提升,由此海洋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各方面研究数据出发,分析了海洋意识教育的含义以及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的现状,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大众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举措建议。最终得出应加强我国海洋意识教育,建设过硬的海洋人才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2,(1):22-25
我国国民海洋及权益意识现状 海洋意识作为一种观念,首先是指对海洋的了解。大多数公众对海洋的重要性比较明确。对海洋蕴合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尤其是对其中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食物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我们的海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界》2012,(1):34-37
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提高的基础土壤比较薄弱,海洋意识培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正式的海洋教育,以重点人群(中小学生)为切入点,通过正式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群体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2,(1):32-33
首先.大多数国民对海洋基本知识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对海洋科学知识的基本认知,对海洋帼关问题的态度.了解海洋的行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不适应;其次,海洋文化观念比较缺乏,海洋观受陆地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面向青少年的海洋宣传教育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深远意义。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至2019年已举办11届,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文章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在历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获奖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竞赛参与度、竞赛有效性、海洋意识指数等指标,系统和全面地对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及其区位差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总体表现为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较高,而西北内陆和中部地区较低;目前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的发展向好,高校参与积极性逐渐提高,对提升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在天津市进行了海洋意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涉及权益、地理、资源、灾害等常识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显示公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海洋意识,能够自觉关注海洋发展,但掌握的海洋知识仍然处于贫乏状态。最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造成国民海洋意识现状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国民海洋意识调查,进而为客观评价国民海洋意识和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照、依据,国家海洋局宣传主管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开展了"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工作。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课题组正式发布"国民海洋意识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征求意见。国民海洋意识指一定时期内,国民对涉海相关政治、国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国民海洋意识调查,进而为客观评价国民海洋意识和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照、依据,国家海洋局宣传主管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开展了"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工作。课题组于今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国民海洋意识指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培养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需要海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且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刻不容缓。国内高校是海洋意识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执行主体。文章在分析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的基础上,建议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发挥高校教师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作用,大力建设高校海洋知识文化软、硬件设施,形成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大推动力,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为国家加快实现涉海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民海洋意识教育中,大学生作为海洋强国梦的重要建设力量,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海洋意识非常重要。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群体海洋意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海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利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创新海洋通识教育形式、培育师资力量、加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重大活动及纪念日和社团提高参与度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2,(1):14-17
2011年中国国民海洋及权益意识调查问卷从国民海洋基本知识、海洋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认识、海洋环境祀安全意识、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意识、国民海域主权和海洋技术意识、海洋意识教育等六个方面调查了中国普通大众对海洋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4日,受国家海洋局宣传主管部门委托,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在厦门国际海洋周发布。报告首次将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下调查数据相结合,对我国31个省(区、市)民众的海洋意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为客观了解我国海洋意识水平、支撑政府海洋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2,(1):28-29
2011中国海洋国民意识调查显示,公众获取海洋信息的蕖遒较少。海洋知识传播是影响公众海洋意识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知识传播系统的完善状况对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了解一定的海洋知识是形成海洋及权益意识的基础;宣传教育是传播海洋知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2014年4月25日,北京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年主题系列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正式拉开序幕。在启动仪式上,首都大学生国旗仪仗队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向北京市学生赠送了全国首套《中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3,(2):8-11
《2012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报告》如期出炉。这项调查已经进行了3年,但结果仍不乐观。从整体上讲,2012年中国国民的海洋意识依然薄弱,甚至在一些层面上的海洋认识与理解还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屠强 《海洋世界》2012,(1):12-13
各种新闻稿件中都在说“切实提高了公众的海洋意识”,但是究竟是什么效臬毹够体现出公众海洋意识的提高,并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也少有人真正关心。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2,(1):26-27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公众对海洋文明的认同程度不太高,对我国海洋民俗文化的关注不够,对具备海洋意识的期望值也不高,对海洋文明方式的漠视态度比较突出。本次调查通过对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对我国海洋民俗文化两个问题的回答,试图从国民对海洋文明的认同程度,了解历史文化积淀对海洋意识的影响。调查显示,认为海洋文明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比例略多一点点(如上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文章针对我国海洋文化现状,以及我国长期形成农耕文化传统和几百年来闭关锁国造成的海洋意识淡漠,提出应该确立海洋文化的应有地位,发挥海洋文化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作用。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和必由之路,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动力,海洋已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和技术开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联系更加紧密,涉及的问题也更加地突出,海洋学科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文章结合国内海洋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蓝色国土”教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统筹安排学科设置及涉海高校个性化发展;涉海各界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及战略研究;增设海洋相关学科之间的通识认知与交流;加大海洋公共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海洋政策的内涵,从目前我国海洋政策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我国现行海洋政策在宏观政策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从海洋战略、海洋管理理念和海洋意识3个方面分析了缺陷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