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2020,51(4):695-704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化学利用以及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1950—1990年,系统获得了渤黄东海重要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发现了黄东海溶解氧存在最大值系冬季保持而来;构建了大型海藻经济组分提取的系统化方案,奠定了世界最大规模海藻化学工业的基础;系统开拓了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1990—202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研究全面与国际接轨,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化学要素特别是微痕量无机/有机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及机制,提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系统思路;研制成功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肾衰新海洋药物,发现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活性物质,在应用海洋化学领域也有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赵一阳 《海洋学报》2003,25(6):142-142,U006
揭示以碳为核心海洋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全球变化重大国际计划IGBP中的GLOBEC ,LOICZ ,JGOFS ,SOLAS核心科学问题 ,其科学意义不仅会使人类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有重大突破 ,而且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 ,近年来 ,作为地学学科前沿和与国家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顺应这一趋势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的 80余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3.
王玉荣  谢鸣  李佩 《海洋科学》2000,24(8):16-1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 ,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海洋研究所建所以来 ,在海洋气象、海洋环流、潮流、海浪、风暴潮、海洋沉积、海洋地球化学、海底岩石结构、化学海洋学、海藻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生物分类区系、海洋生态学、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水产养殖生物学与农牧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环境、赤潮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腐蚀及防护、海洋观测与遥感技术等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中 ,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取得了近500项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并形成了大量…  相似文献   

4.
周名江,男,1944年5月6日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被分配至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84-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普利茅斯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91-1992年在德国海果兰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如京二俪、锌、石油烃等在海洋藻类、摔游动物、国类、。鱼类中的回故和推出,特别是对海洋贝类体内金属硫蛋白诱导、结合和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倩  高英 《海洋学报》2018,40(8):165-166
正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变化环境问题,极大推动了化学海洋学向综合交叉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揭示全球变化至关重要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近年,人们对生源要素、微/痕量元素、同位素等化学要素与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获得了重大进展,为了系统总结该领域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本刊副主编宋金明研究员策划和组织了"化学要素与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专辑,该专辑即将在《海洋学报》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一渔业大县——山东省荣成市发挥海洋优势,加快拓展海洋生物开发的深度和质量,着力推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形成了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海洋生物工业体系。目前,该市已有20多个海洋生物工业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其中1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乃胜,男,1957年7月出生,山东寿光人。于1981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3-1994年,在美国TexasA&M大学客座研修。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自1995年为所领导成员之一。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学与海底构造学调查研究,研究海域主要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如黄海、东海、南海、菲律宾海等等。曾多次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院长择优基金主持项目,也曾本持中日合作…  相似文献   

8.
《海洋科学》2015,(3):41
<正>《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以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际、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及时、快速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对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成果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载内容有: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学术讨论和争鸣,学术动态以及新产品介绍(有偿刊登)等。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的“中国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集成”的建设是一项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应用信息科学、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等多种技术。系统开发涉及到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气象、海洋法规、海洋经济、海洋制图、海洋遥测遥感等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7,(12):4-5
从2007年11月12日起航开始,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就按照任务计划,在风浪中全面展开走航观测工作,内容涵盖了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等学科。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湖沼》2019,50(1):236-236
正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沈志良研究员主编的《Studies of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ypical Estuaries and Bays in China》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门论述中国典型河口、海湾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书籍,以长江口和胶州湾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包括营养盐、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重金属等,涉及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1,(7):12-13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九五”期间,承担和参与国家海洋863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基金、科学院和省市地方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物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荣 《海洋科学》1991,15(5):17-21
我国的海洋生物学研究是相当有基础的。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今天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也正是从建国初期的海洋生物研究室发展起来的。40年来,在海洋动植物分类区系研究,潮间带、沿岸带和近海的生态学考察,西沙和南沙考察,南极考察,重要经济种类的资源考察和生物学研究,环境的生物监测研究,海洋动植物的生理学研究,养殖种类的基础生物学与养殖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经济海区,目前已陆续开发。沉积物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的研究对于了解沉积物的形成、来源,以及埋葬后的早期成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沉积的环境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球化学领域,而从化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的报道则很少,且缺乏系统性(Parker et al,1983;宋金明等,1992),尤其是海洋沉积物现场环境研究更不多见,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亦较少。沉积物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许多元素产生、转移、循环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洋沉积物环境研究的核心内容(刘宝珺,1980),以往沉积物粒度数据基本上全都是通过地质机械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上,仅用一个或几个参数辅助说明沉积物是呈氧化性或是还原性,缺乏对此的定量表征。 鉴于以上,作者经过调査研究提出了用纯化学手段研究沉积物类型的标准一“粒度标(GSL)”和定量表征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氧化还原度(ROD)”(宋金明等,1993;宋金明等,1994)。结果表明,上述两项标准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为水化学领域科技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探讨浅水养殖环境和海洋工程评价,特别是对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平台及管线的腐蚀环境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焦念志,男,1962年12月生,山东省潍坊人,汉族,1983年下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1991年于青岛海洋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博士后。1993年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进行海洋生态过程方面的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胶州湾生态研究站副站长。焦念志同志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国家基金、国家攻关、中科院。各部委、省科委研究课题20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重要项目8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1项)。焦念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为:(1)首…  相似文献   

16.
《海洋科学》2012,(1):22
《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及时、快速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及新进展等,对重大科研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载内容有:海洋生物、海洋水产生产、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学术讨论和争鸣、学术动态以及新产品介绍(有偿刊登)等。  相似文献   

17.
翟世奎,男,山东聊城市人,1958年1月生。1981年12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研究员。1992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优秀青年特殊津贴”,1993年获青岛市“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等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82年起翟世奎研究员先后承担和参加科学院重点课题一项国家基金课题4项。目前,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1项。“现代…  相似文献   

18.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氮的重要源与汇,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旨在查清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氮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要素,海洋中的氮往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氮的吸收与再生释放在估算海洋新生产力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率上也有重要贡献。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海水中氮的重要供给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修复失衡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不同海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和环境不同,氮的形态和含量亦不相同,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数量就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不同海区生物种群和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了解各个形态与沉积物中生物种群及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其生物和化学活性,査清氮不同形态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氮的早期成岩和去营养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氮与生物特定种群的关系等,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与生态系的关系,以期对研究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所")作为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08专项海洋调查研究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科院海洋所始终以一盘棋的思想抓好项目管理工作,以质量为管理主线,在完成项目指标要  相似文献   

20.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7,28(1):111-112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年学者来金明同志独立完成的35万字的《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将于1997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作为学科交叉新的生长点,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的研究在国际也不过刀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10多年。由于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过程参与了海洋中许多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以已成为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是著者及其研究组10年来把当今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