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在鑑定岩石时,首先將标本經过切、磨、粘等手續,制成0.03公厘厚的薄片,在透射光下进行观察和研究。若在薄片下发现有不透明的金屬矿物时,则要重新在原来标本上磨制光片,进行金屬矿物的鑑定。如果不透明金屬矿物的种类很多时,則金屬矿物和透明矿物的关系在光片下就又无能为力了。为解决光片和薄片在鑑定中各自存在的缺点,我們試用了文献上所介紹的“光薄片”来补偿这个不足。所謂“光薄片”是一种既能作薄片,  相似文献   

2.
莽东鸿 《地质科学》1959,2(4):123-124
一般对火成岩副矿物生成順序的鑑定,似多偏向于使用薄片。但因鏡下所观察的只限于一块僵板的平面,其间关系究竟如何,則很难十分肯定,尤其是这一方法往往会受到薄片所切位置及数量的限制,对于分散在岩石中的副矿物,更难作充分而全面的观察。如果我們能够看到矿物顆粒的立体形象,卽观察其空间的矿物鑲嵌(或包含)及穿插关系,那末就能帮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所有的副矿物。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整理国內外稀有元素新矿物的资料过程中,曾对稀有金屬矿物的成矿规律性与注意寻找稀有元素的新矿床类型及新矿物方面,有一些粗线的认识,现在将它写出来,供同志们参看。一、我们如把稀有元素新矿物产地及已知重要矿点都投到世界地質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稀有金屬矿产的分布如同其他金屬一样与世界大地構造控制的成矿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各種金屬礦石——鐵、銅、鋁;非金屬矿物——食鹽、鉀鹽、煤、石油和磷鈣土——所有這些巨大的资源都是在地球的內部和表面生成的。在地表生成的有用矿物叫做沉積矿物;在地球內部深處生成的叫做深成礦物。流動的水——小溪與河流在冲刷着河岸,同時帶  相似文献   

5.
金矿石鉴定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鉴定金矿石的光片时,有时见不到金矿物,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我们通过改进制片工艺及抛光前对光片进行烘烤、煅烧等方法,使金矿石光片中金矿物可见几率提高,并可使许多原矿石的不可见金归并加大,变为可见金。此外,本文还提到一种金矿石中经常存在的富铁黄铜矿,它可作为某些地区中金矿石的指示矿物。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依據四種煤岩成分的多寡我們能够推測一個煤田的煤質變化並初步提供關於煉焦性能等資料,作為下一步地質工作的參考。因此,煤岩成分的定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要進行四種煤岩成分的定量,就需要將煤樣磨成薄片或光片。煤的薄片、光片的製磨手續雖較普通礦物岩石的薄片、光片要麻煩得多;但終究是能够成功的。問題就在於我們所得到的煤樣决不可能全是塊樣,譬如鑽孔所取得的煤心樣常為粉末  相似文献   

7.
日本电子公司生产的JCXA—733型电子探针仪,具有两种形式的样品台,一为测角台(单样品台),一次只能放一个样品座,工作效率低;另一为精密样品台(多用样品台),一次能放四个样品座,减少换样品的次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测量精度。但多用样品台原来配的圆形样品座只能放光片,不能放薄片,如放薄片就需用一个大样品座而且只能放一个,这对于冶金或做不透明矿物是合适的。而我们做的地质样品,绝大部分是透明矿物,在分析过程中,要通过探针中的光学显微镜对矿物进行透射光观察,以便准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8.
青山金矿是在镇旬盆地北部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根据光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成果,对青山金矿龙王沟矿区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从而认为该矿床是一个与浅源流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一、水化学方法 1.水化学方法的基础。由于水与氧接触前,铁錳等氢氧化物沉淀,同时由于和有机物的接触,膠狀物質及細粒粘土对某些金屬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而地表水中的金屬含量一般不高,这就構成了水暈的正常場。当硫化物經过氧化以后,形成了硫酸鹽,这些硫酸鹽被地下水带走。当出露到地表水系时,在矿体附近的地表水中金屬的含量,和硫酸根的含量都增高,pH值降低。我們沿地表水系中采样分析某种元素、硫酸根的含量、pH值的大小与正常场对比就得到水的分散暈和分散流。計算單位是克/公升(g/l)或毫  相似文献   

10.
陈正  杨凤英 《地质论评》1964,22(2):129-134
近年以来,我国地质界应用英国柯克偏光显微镜已相当普遍。这种显微镜的优点是:一、结构上同具透射光与反射光显微镜的特点,既可用来观察薄片,也可用来观察光片;二、附有一套穿孔目镜与椭圆分析仪,可测定非均质金属矿物主反射的旋转角与周相差;三、附有一套视觉显微光度仪,可作测定金属矿物反射率与透明矿物吸收率之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局各机械修配厂在节約金屬原材料运动中,对金屬切屑的囘收利用問題,已經重視起来。过去由于我們缺乏适当的回收处理方法,几年来有些厂一直露天堆散任共生銹,而有些厂根本就当成廢物丢掉。实际上廢金屬切屑不仅可以熔制再生鉄,而且如果能有效的控制住硫、磷的含量,并保持一定的碳量,則还可以用来鑄造球墨鑄鉄,另外它还可以作为澆鑄鑽粒的配料,用以澆鑄鑽粒。有些厂的經驗已証明掺入金屬切屑并不影响所澆鑄鑽粒的質量。因此囘收廢金屬切屑,节約金屬原料对各机械修配厂是一件有現实意义的工作。目前,在处理和研究回收金屬切屑工作上,各厂还沒有摸到一套較成熟的經驗,因此在囘收过程中損失  相似文献   

12.
邵克忠 《地质论评》1951,16(Z1):93-97
岩石在显微镜下的研究工作,已为一般地质学者所熟习,几乎从野外打来的标本,都尽可能的,磨成薄片,在显微镜下作一番研究。但是对於矿石(大部份是不透明矿物)的显微镜下研究,似乎没有多大的开展,我觉着老师们,同学们,由野外携来的矿石标本,应该磨成光片作一些显微镜下的观察,以便参考。平时在我们的地质  相似文献   

13.
岩石矿物研究工作所需要磨制的光片、薄片,切片时一般均采用一手拿标本,一手握一把金刚砂,当机械旋转圆形切片刀与标本接触时即投入金刚砂,借所产生的摩擦力切割标本。由于这种方法,不易很快掌握熟练,操作时不太安全,因而没有被广泛采用。因此磨制光片、薄片的标本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锤头砸下一小块来磨制的。这样不但不能满足岩矿鉴定人员  相似文献   

14.
作含金矿石物质成分研究,鉴定人员要求在光片中看到自然金.但由手金的颗粒很小又很软,若光片磨制质量低,就难于在显微镜下见到自然金.有人认为,制备光片细磨时间越长,金颗粒越易显出.根据我们的体会,不在细磨时间长短,而在于选择良好的研磨材料和操作流程.磨制金矿光片时,细磨料——金刚砂微粉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自然金颗粒常常只有1微米,甚至小于1微米,若用十几或几十微米粒度的磨料,磨出的光片表面较粗糙,金粒易被磨掉,抛光的时间再长,也看不到细小的金粒.磨制含金光片,必须选择合适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制备煤粒煤砖光、薄片方法都需经过加温、加压。笔者按照1975年西安煤岩工作会议提出不加热制备煤粒煤砖光片的建议,查阅参考资料,实践了不加温不加压制备煤粒煤砖光、薄片的新方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無論是在岩石学中或礦床学中,对熱液蝕变的岩石都很少論述,前者所討論的僅是火成岩、沉積岩和变質岩三大岩類,後者所談到的也只是金屬礦床和非金屬礦床本身,而对於它的圍岩却很少论及,因而对这样一个尋找礦床特別是金屬礦床的重要找礦标誌就失掉了它的应有地位,但是,恰恰这一种蝕变圍岩对尋找礦床  相似文献   

17.
由于金屬量測量工作的开展,使光譜半定量分析的样品大量的增加。为了加快光譜分析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光欄来适应目視强度是很有效的。我們曾用自制的光欄代替了仪器原附的光欄,結果每块干板攝的譜都大大的增加了,如22型由原来最多35条譜增加到85条,28型由原来最多45条譜增加到90条,意大利攝譜仪由原来40条譜增加到77条,不只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干板,而且保証質量。現將我們自制光欄的經驗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陨石是在太阳系早期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可提供太阳系组成的物理和化学信息,这些信息代表了太阳系形成时的时空条件,因此陨石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陨石收集入库后首先要对其进行精确的基础分类工作,制作陨石样品进行光薄片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陨石样品非常珍贵,要求制作标准的0.03mm的光薄片,在样品不被破坏和浪费的要求下进行光片制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地球岩石样品只需进行光片或者薄片的制作;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陨石中含有金属,由于金属的应力及其导热等特性,在薄片的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脱落,样品损坏等情况,所以大部分岩石磨片室都处理不好陨石样品。笔者参与了500块的陨石样品光薄片制作,根据陨石光薄片制作的经验描述陨石样品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其在制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技巧,从而提高国内陨石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薄片在粘片前的磨細或光片在上光前的磨光是保証光薄片質量的一个主要环节。对提高制片效率和減輕工人的体力劳动也是很重要的关鍵。目前大部份岩矿室在制片时,这一道工序都是用手持岩矿片在玻璃板上来回研磨。这样工作又累、效率又低。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20.
电子探针分析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床研究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分析测试与表面形貌观察手段,它把矿物光性观察结果同微观化学成分变化联系起来,使地质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电子探针分折的主要特点是可在光片或薄片上直接测定几立方微米区域内的化学组成,可探测元素范围从B~U;能进行点、线、面分析,以了解组成的变化;可观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和Y调制等多种图像,放大倍数从几十到十万倍;分析速度快,且一般不损伤试样。分析的灵敏度除了仪器性能外,还与实验条件、试样组成和所要测的元素有关。微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