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流域水资源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缺失、灌溉方式落后、开发利用缺乏全局观念以及对水与生态环境缺乏系统研究等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流域综合分析研究,改变落后灌溉方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实行统一管理开发、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措施,对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详细阐述宿迁市地下水赋存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宿迁市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进行评价,深入分析超采区形成原因,发现存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三集中"问题突出、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地下水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经济措施等治理手段,解决地下水超采区突出问题,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宿迁市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类似地区的超采区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铁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矿开采与地下水紧密联系,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结合某铁矿开采项目实际,依据地下水环境评价导则,在分析铁矿区地下水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预测评价铁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水量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72-7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较1970年代增加了2.15倍。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甘肃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认为地下水资源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3)
陕西省作为内陆水资源紧缺省份,地下水资源在全省供水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由于地下水长期大量开采,开发方式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以及监督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区域性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针对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管理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建设好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琴 《地下水》2019,(1):58-59,105
双河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表水资源有限,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结合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对双城中心城区2009-2017年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区域地下水多年超采状况及地下水位下降程度,结果表明:双河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为961万m3,多年平均超采率为19. 3%,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针对该状况,提出应通过加强节水意识、全面实行节水、引入外调水量和开展非常规水源供水等措施缓解地下水超采现状,保障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郭东亮  韩己业 《地下水》2009,31(2):83-84,133
通过分析广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性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八个措施来缓解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保护。  相似文献   

8.
温继康  程道敏  曹文京 《地下水》2006,28(2):19-19,80
聊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06m3,且年内分配不均,区域分布东西差别较大.本文从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制定灌区配水方案,实行计划引水,利用水价杠杆,控制东部客水引进量;西部划定地下水禁采、限采区域,鼓励引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晓妹 《地下水》2013,35(2):1-4
在介绍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作用和战略储备功能;论述地下水资源在城市供水、农业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归纳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严重危害,指出目前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迫切性性和必要性;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系统论述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姜黎  张亚芳 《地下水》2008,30(4):46-48
通过分析邢台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现状及过量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治理水环境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地下水》2019,(3):41-42
结合我国各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域的采补平衡技术与治理方法。认为应在地下水超采区域采取采补平衡技术与井渠结合灌溉的办法,通过适时关停自备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减少开采地下水和建立水资源的统管机构等措施,逐渐完成城市地下水采补平衡与治理,促进区域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同煤炭基地的建设及快速发展,为国家能源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区域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通过对大同煤炭基地水生态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四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煤炭采空区地质环境、污水排放及水质恶化提出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以期改善大同煤炭基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文具  许腾飞 《地下水》2010,32(4):60-61
城市地下水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严重超采和生态恶化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保定市地下水资源及利用情况的分析,认为保定市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量开采状态,将对水环境系统构成破坏性影响。针对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行量水发展、开源节流、防止污染等四项保护与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保定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有关试点规划等专项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开采量资料、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分析。认为保定市平原区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变化等,要通过多措并举,整体落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保护城市地下水环境的角度出发,对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环境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形变等灾害性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论述,并就各种灾害的防治提出了综合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艳军 《地下水》2010,32(1):71-72
邯郸市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连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通过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分析,结合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变化情况,对地下水的发展变化特征以及由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提出政府宏观调控、实行量水发展,压缩农业用水、推进节水农业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等五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大伟  张松 《地下水》2018,(5):53-55
高唐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5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当地降水处于相对枯水期,加之客水资源不足,地下水成为高唐县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根据高唐县地下水开采的现状及动态特征,分析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水资源及现阶段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余广  白福  张太岭 《冰川冻土》2006,28(4):485-491
黑河是我国西部较大的一条内陆河,近30多年来,由于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使进入下游额济纳平原的地表水逐渐减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发生恶化.为了拯救下游绿洲,改善生态环境,自1992年起对黑河中、下游用水实行计划调度,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定量分水方案.根据近几年的最新调查研究成果,计算评价了黑河流域的总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现状及开采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中游以加强引输水工程改造、提高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和推广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水利用效益;下游以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为中、下游科学分配地表水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3S技术,对"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中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1.0~3.0 m)的地下水为水源,说明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敏感要素。潜水c(Cl-)与c(TDS)均呈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沿地下水流向二者浓度递增),且二者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R=0.999),表明Cl-是潜水水质的主控离子。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I)与潜水c(Cl-)间呈较显著的Logistic关系,揭示潜水c(Cl-)是地下水这一生态环境敏感要素中的关键因子,其对上覆植被强烈的胁迫和驱动作用引发了区域典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植被与潜水c(Cl-)间极为密切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人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耀东 《地下水》2011,(1):123-124
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较为频繁,因缺乏相应法规制度,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较为混乱,加剧了地下水的盲目滥采行为,不利于水生态环境安全,且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给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生存发展,规范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行为尤为必要和迫切.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