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贵池铜山岩体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铜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是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 燕山早期) 三个侵入阶段的产物, 铜山岩体幔壳同熔型的复式岩体, 属太平洋钙碱性岩石系列。铜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铜山复式岩体的岩浆充分演化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沟后岩浆杂岩体位于青海南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本文对沟后岩浆杂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8.8±2.6 Ma、243.2±2.1 Ma、243.1±0.9 Ma、244.0±2.1 Ma和249±3 Ma。辉长岩富铁、镁,贫碱;辉长闪长岩高铝、富钙和钠,二者均为钙碱性岩类。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暗色微粒包体属钙碱性-碱性岩系列。不同岩石类型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中等负Eu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沟后岩浆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暗示其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构造环境。辉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的产物,辉长闪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并混染少量壳源岩浆的产物;中基性岩浆与壳源中酸性岩浆发生混合并经历一定的分异演化过程形成了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沟后岩浆杂岩体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消减作用相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博乌勒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发育,可分为两个岩石系列:闪长岩类,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岩系列,有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类型由中性向酸性演化,以成份演化为特征;属碱钙性-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为同熔型(I型),并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点。成矿专属性,闪长岩类对Au、Ag、Pb、Zn金属成矿有利,花岗岩类对Cu、Pb、W、Mo金属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5.
河北尚义西赛酸性杂岩体呈偏心同心圆状分布,由花子沟中粒花岗岩、西赛环斑岗岩、南沟细粒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对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西赛酸性杂岩体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从早到晚,岩浆向富Si、贫Fe、Al方向演化,属钙碱性岩石类型,其中西赛环斑花岗岩的特征与中国及世界典型地区环斑花岗岩相近。  相似文献   

6.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侵入岩特征及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探讨了其源区有原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7.
西赛酸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河北尚义西赛酸性杂岩体旱偏心同心圆状分布,由花子沟中粒花岗岩、西赛环斑花岗 岩、南沟细粒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对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西赛酸隆杂宕体 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从早到晚.岩浆向富s},贫FP, m方向演化.属钙碱性岩石类型其 中西赛环斑花岗岩的特征与l中国及世界典型地区环斑花岗岩相近杂岩体稀土分配型式为轻稀 土富集型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区域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四赛杂岩休侵位时代厘定为中 元古代。  相似文献   

8.
白银黑石山东部侵入岩体特征及其含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宁 《西北地质》1999,32(1):5-10
黑石山东部地区侵入岩人有典型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系列组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属于同一岩浆源的产物,成因类型为Ⅰ型。具金、铜等成矿元素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觉罗塔格构造带内分布一系列EW向延伸的花岗质岩体,自西向东分别为红云滩岩体、铁岭岩体、百灵山岩体、骆驼峰岩体等,构成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主量元素研究表明,百灵山岩体花岗闪长岩为高硅、高钾、低钛的钙碱性岩石系列,为准铝质大陆弧花岗岩类。痕量元素为同源岩浆演化生成,稀土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的Eu负异常及岛弧花岗岩基本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9±2.3)Ma,谐和度好,可信度高,说明百灵山岩体为晚石炭世侵入岩。研究表明,百灵山岩体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期康古尔洋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为壳幔混融产物。  相似文献   

10.
锡矿往往与长英质岩浆岩伴生,然而锡矿形成的热能源区尚不清楚,其可能与地幔物质相关。我国云南锡矿带中出露的中-酸性岩石及碱性岩杂岩体为研究锡矿及其周围岩浆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报道了云南个旧地区代表性的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和碱性岩类新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上述岩石分别形成于81.43±0.46Ma(82.89±0.58M)、81.35±0.22Ma和80.35±0.72Ma,指示它们为晚白垩世近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闪长岩、碱性岩和花岗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ε_(Hf)(t)分别为-4.2~+0.8、-7.5~-1.9和-8.4~+0.4。尽管这些岩体的侵入时代一致,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表明这三类火成岩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三者不是同一母岩浆相互演化的关系。个旧杂岩体中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SiO_2与P_2O_5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排除S型花岗岩的可能。亏损Zr、Nb、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可能为锆石、磷灰石、长石类造岩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Zr、Nb、Ce和Y总量较低,低的FeOT/MgO比值和低的锆石饱和温度表明,指示出个旧地区的花岗岩应为高分异I型花岗质岩石而非A型花岗岩。个旧地区形成于晚白垩世时期的中基性、碱性岩石可能为不同的幔源岩浆近同时侵入的产物,底侵的幔源熔体带来热量诱发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的花岗岩,幔源岩浆对于成矿至少在能量也可能在成矿物质上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孙武国  刘冰  廉涛 《地质与资源》2014,23(5):446-449
辽宁宽甸万宝村铜金钼矿位于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内,受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共同控制.矿体赋存于北西向构造带内,呈雁行式排列.北西向构造控制了石柱子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同时控制了夕卡岩矿体的形成与分布.恢复夕卡岩矿区的构造形迹,特别是早期控制岩浆侵位的隐伏构造带,对夕卡岩地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宝源斑岩型钼矿流体包裹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潮 《地质与勘探》2009,45(5):539-548
万宝源斑岩型钼矿位于辽东裂谷内,产于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后侵入的石英斑岩内。矿化类型可以分为浸染状、细脉充填状和石英脉状三种。为了解决该钼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形成机制问题,我们从流体包裹体、REE、S、D-O同位素入手进行了研究。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揭示:钼矿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温阶段、中温阶段和低温阶段,以中温阶段为主。REE分析表明,成矿物质起源于花岗闪长岩体,后经分离结晶作用,最终与花岗闪长岩体表现出不同的REE配分模式;S同位素分析显示,S来源于岩体与地层,是一种混合硫;D-O同位素研究则说明,成矿流体是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天水加入的混合流体。最后建立石柱子成矿系统,对石柱子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上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马厂箐岩体中深源包体特征及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厂箐岩体属于滇西富碱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厂箐岩体中发现了镁铁质暗色深源包体,这对于研究滇西富碱侵入岩带的起源、演化、成岩成矿作用以及区域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深源包体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开展LA-ICPMSU-Pb锆石定年,得到花岗斑岩中镁铁质深源包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5.13±0.23Ma(MSWD=0.64),与其寄主岩花岗斑岩年龄(35.0±0.2Ma)和(似)斑状花岗岩年龄(33.78±0.21Ma)较为一致,结合深源包体及其寄主岩锆石的Th/U比值及Ti温度计特征,证明了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分析认为: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为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包体与其寄主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35Ma左右存在幔源岩浆的底侵注入,幔源岩浆的注入混合可能是这套岩浆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宝源斑岩钼矿位于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的东缘接触带上,受鸭绿江构造带和周家屯—万宝构造带的控制,矿床规模目前达到中型。研究认为该钼矿及其周围地带存在进一步寻找Mo、Cu、Au等矿产资源的空间。文章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同位素特征,从成矿流体角度探求该矿床的成因机制,为下一步寻找矿靶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位于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钼矿体依其围岩岩性和构造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石英斑岩裂隙型、花岗闪长岩裂隙型和破碎蚀变带石英脉型。硫、氢、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及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重熔的深部硅铝质地壳,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 并混有古大气水。该区存在两期成矿: Ⅰ期形成矽卡岩型Cu-Fe矿体; Ⅱ期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Mo矿体, 以斑岩型为主。两期成矿均为岩浆期后热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王烨  李碧乐  吴琼  王国志 《世界地质》2017,36(2):441-451
对孤山子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确定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该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和角闪辉石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上,贫SiO_2(34.28%~49.22%)、K_2ONa_2O、富MgO(4.54%~13.26%)特征,属碱性系列岩石。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La/Yb)_N=8.14~36.19,Eu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模式相似,为上地幔富集地幔熔融。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和LREE(如La和C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HREE。样品Nb/U、Ce/Pb和La/Sm比值显示岩体经历了有限的地壳混染。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锆石U-Pb年龄分为3类:一类锆石U-Pb年龄为(1 392±10)Ma,应为孤山子超基性侵入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碎屑锆石;第二类锆石U-Pb年龄为(274.5±2.1)Ma,为岩浆侵位时形成的锆石;第三类锆石U-Pb年龄为(53.02±1.1)Ma,为热液锆石。研究认为,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可能受晚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洋壳的脱出流体迭加作用和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邯邢地区燕山期火成杂岩由一系列基性—超基性、中基性、中偏碱性和碱性的侵入体组成。火成活动发生在109~171Ma之间。可将该区火成杂岩划分成4个系列,它们为角闪橄辉岩系,角闪闪长岩系,二长岩系和正长岩系。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不同岩系具有独立的成因,矿物分离结晶作用是控制岩浆演化的主导机制。文中提出的多重火成岩系是指同一造山旅回的不同阶段,在同一地区产出的来自不同源区的多个火成岩系的共存。  相似文献   

18.
辽北法库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大地构造属性及其与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过程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地质学者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试图通过U-Pb年代学以及物质组成分析、变形变质作用特点分析和区域对比的方法来建立法库变质杂岩的时空格架,大地构造归属及区域构造演化。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和镜下分析得到法库变质杂岩存在至少两期变形作用特点及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至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特点。通过对杂岩体中不同类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得到中志留世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原岩年龄为433±3Ma;晚志留世绢云长英质糜棱岩原岩年龄为423±5Ma;早二叠世绢云绿泥方解斜长糜棱岩原岩年龄为292±2Ma;早三叠世长英质糜棱岩原岩年龄为250±3Ma。通过区域对比,笔者认为法库变质杂岩为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东延的一部分是长春-延吉缝合带的重要组成,其形成演化具有复合型造山的特点,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9.
提出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形成与陆壳演化的成生联系,是与本区陆壳由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演化各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成矿作用的产物.与此同时,并总结了本区“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新生性、旋回性及层控性四大特点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巴音勿拉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白乃庙岛弧岩带南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及锆石特征表明其侵位时代为(410.9±1.2)Ma。岩体岩石组合为一套正长岩杂岩,富钾富碱,铝质量分数较高,属偏铝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下地壳的同化作用显著。其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