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观测刻有不同“构造”的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其实验结果与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应变场分布和运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的西藏玛尼地震、张北-尚义地震后的形变结果对比发现:(1)在一个大地震前后,孕震区出现特征形变场并可以由实验验证;(2)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相似,激光全息技术可以在各种模拟条件下研究多种形式的形变异常场特征。建议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和研究孕震过程中的形变场特别是临近大震发生前的形变场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邵芸  谭衢霖等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C00):205-213,T001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h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相似文献   

6.
伊朗巴姆6.5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与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成功获取了2003年12月26日发生在伊朗巴姆的6.5级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通过生成地表形变的剖面图及等值线图,对形变场进行了深入的解译与分析,同时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  相似文献   

7.
单新建  柳稼航  马超 《地震学报》2004,26(5):474-480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获取的宏观震中区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对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野外考察等资料分析,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宏观震中位于库赛湖东北侧,宏观震中区发震断层可分为两个形变中心区域,其中西段长约42 km,东段长约48 km,整个发震断层主破裂段长90 km;由干涉形变条纹分布格局可清楚地判断出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特征;断层两盘变形特征不同,南盘变形程度明显大于北盘;宏观震中附近最大斜距向位移量为288.4 cm,最小斜距向位移量为224.0 cm,宏观震中发震断层最大左旋水平位错为738.1 cm,最小地面左旋水平位错为551.8 cm.   相似文献   

8.
邵叶  申旭辉  洪顺英  戴娅琼 《地震》2011,31(3):37-4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本文利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测量技术,通过对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搭载的ALOS PALSAR获得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分布特征与其发震断层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特征一致;最大视线向形变量为-61.4c...  相似文献   

9.
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的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耶 《地震学报》2005,27(4):423-430
利用星载合成孔径差分雷达干涉技术和ENVISAT卫星雷达数据, 获得了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的里氏6.5级地震引起的同震地表形变场,并详细地介绍了信号处理的过程. 利用地震前后的相干图的差异及形变场的突变棱线, 精确确定了地面上断层裂缝的位置、形状和长度. 这对震源理论模型的参数估计提供了依据. 由雷达干涉技术测量得到的形变场与理论模型模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D-InSAR的1993-1995年苏州市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 SAR数据,通过SAR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处理得到1993-1995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测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误差均值为0.1706.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进行城市地面沉降方面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可用于其它类型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干涉成像雷达(INSAR)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景发  邵芸 《地震地质》1998,20(3):86-288
介绍了干涉成像雷达(INSAR)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星载INSAR的处理流程,还介绍了主要的应用领域,特别是INSAR在确定兰德斯地震位移场中的应用。说明INSAR在三维信息获取及地壳形变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应用激光全息干涉法观测单轴压缩条件下裂纹附近的离面位移场和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着重指出了裂纹构造活动与微裂隙丛集发育的变形局部化前兆在这种破坏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并就其所反映的震源物理本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中南段应力场的全息光弹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全息光弹法引入地质断裂模拟实验,可简化平面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在等和线密集处,与历史地震分布有较好的对应.新技术为地震危险区的圈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laser real-time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LRTHI) and rad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RDI) technologi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By using LRTHI, we can observe the deformation of samples under pressure in the lab and study the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different strain fields in different fracture-developing areas; while by using RDI, we can observe the landform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of deformation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s=7.9 Mani earthquake (Tibet) and Ms=6.2 Shangyi-Zhangbei earthquake in China are obtain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LRTHI and RDi are similar, which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ous deformation field by fringe variations for both of them. Therefore, the observation of deformation field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impending an earthquake by RDI,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lab by LRTHI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5.
利用ERS-1/2雷达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西藏崩错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的ERS-1/2DEM在反映微地貌特征时明显优于中国1/25万DEM和2004年美国公布的90m分辨率的SRTMDEM。基于ERS-1/2DEM对崩错断层带进行地貌分析发现:在崩错断层带和蓬错断层带的交接部位地貌特征复杂,一类似于蓬错断层带的构造地貌穿过了崩错断层带上达孜-打沙断层,在这一位置达孜-打沙断层切过冲沟,表明达孜-打沙断层的这个段落在近期内活动过,同时被达孜-打沙断层切穿的冲沟切断了那卡-纳堆多断层,说明那卡-纳堆多断层比达孜-打沙断层形成时间要早  相似文献   

16.
柯坪塔格推覆系活动构造的ETM影像特征与解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推覆系所在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强烈,关于推覆系的活动构造和(古)地震复发规律亟需具体的基础资料和深入的认识。为此,对挑选的12景Landsat-7ETM影像进行了活动构造专题数字图像处理,并得到推覆系区域范围30m分辨率的ETM3-2-1波段、ETM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和野外工作区范围15m分辨率的ETM3-2-1-8波段、ETM7-4-3-8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各2幅。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推覆系活动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线性影像标志和水系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采用2种影像在同一软件平台的不同图层同时对比解译的方法进行了1/50万区域范围活动构造宏观解译和1/5万局部地点活动构造详细解译。经野外科考工作证实,所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手段、结果和解译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砾石钙膜显微纹层的扫描图像分析及其测年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文俊  郭华  刘百篪 《地震地质》2003,25(1):123-132,F004
砾石钙膜作为一种反映环境变化的沉积物标志 ,记录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和气候信息 ,其实物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沉积了明暗相间的纹层 ,而形成明暗纹层的主要原因是受沉积时碳酸盐的纯度和结晶物的粒度以及杂质等的影响。作者用普通的扫描仪获取钙膜纹层明暗度图像 ,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获取明暗度变化的特征曲线 ,并将其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黄土 -古土壤序列、黄土粒度曲线、磁化率曲线等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达到确定砾石钙膜所代表的地貌面年龄的目的 ,同时分析其气候效应。初步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它不仅提高了定年的精度和时间跨度 ,同时也拓宽了沉积物年代学方法在古环境及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嘴山台伸缩仪2008年至今资料的分析,绘制一系列典型异常图像,主要从自然、仪器、人为、不明原因等四方面简要总结了各种干扰的形成原因,此外从同震记录方面分析总结了伸缩仪典型异常图像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及其毗邻地区的国外地震台站提供的地震P波到时数据,重建了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主要结果是:1.研究区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出现在不同构造单元之间,也出现在各构造单元之内.2.一般来说,研究区域内盆地是上地幔的隆起区,褶皱系是上地幔的坳陷区.3.岩石层厚度和软流层的深度与全球的平均结果有较大不同.4.海洋岩石层或大陆岩石层板块在兴都库什和克什米尔与中国交界地区的消减明显存在.5.地壳上地幔物质运动比较剧烈,有部分熔融物质上涌到地壳中部或更浅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