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船舶碰撞是船体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承受巨大碰撞载荷作用的一种复杂非线性动态响应过程,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大风险源.文章对比分析了现有的碰撞分析方法,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碰撞机理、结构损伤和概率评价的风险分析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洋对白垩纪—第三纪碰撞的振荡反应StevenD’Hondt等白垩纪—第三纪(K—T)碰撞对海洋和气候产生的长期影响鲜为人知,过去的研究往往用相隔很远的样品来估计海洋一气候系统碰撞前后的平均状态,其研究结果并未提供什么证据来说明长期的物理变化起因于K...  相似文献   

8.
板块碰撞时会聚边缘的地质状况AsahikoTaira在现代地球上,大地构造板块多会聚于深海海沟或碰撞槽内(参见1992冬季/93Oceanus中有关岛弧、深海沟和弧后盆地的讨论),海洋钻探已提供了有关板块碰撞过程方面的主要信息,包括从俯冲板块到仰冲板...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升船舶碰撞溢油风险评估在空间层面的精确性,基于船舶AIS数据和地理信息网格划分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碰撞溢油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选择北部湾海域作为计算案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的网格划分方法,利用AIS数据和海域功能区划,分别开展了事故概率指数、事故规模指数和区域环境敏感指数的计算,并综合3种指数计算得到了船舶碰撞溢油风险指数。该计算方法可直观地展示目标海域中的高风险区域,便于船舶航行中对其进行针对性关注,对维护航运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报道了胶东—苏北古碰撞带附近存在的高温低压变质的麻粒岩相、高温高压变质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变质的C类榴辉岩相三种变质相系,以及与高温低压麻粒岩相有关的Ⅰ型花岗岩带,它们在空间上相协调,在时间上相一致。其经历了早元古代早期的华南—华北陆块碰撞事件、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和早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使得高温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发生退变质作用,低温高压C类榴辉岩相岩石发生进变质作用,蓝闪石片岩消失,并导致高温高压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的C类榴辉岩相在空间上相叠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振动磨系统的非线性主要来自散体介质的变质量碰撞,其中主碰撞和亚谐碰撞对系统动力学影响最为显著。主碰撞不但具有时变性,而且与空间坐标有关。基于研究的新进展,考虑到散体重心的动态偏移,提出了三自由度非线性振动模型,用平均法进行了求解分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估计了变质量模型参数。分析求得机器振幅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弧—陆碰撞是俯冲带发生的主要造山过程之一。在西太平洋 ,台湾、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还发生着活跃的弧—陆碰撞。其中台湾的构造是最不复杂的 ,因而其地质记录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以前对台湾弧—陆碰撞的研究基本上依据陆地地质和地球物理 ,近年来台湾东部和南部的海洋调查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台湾弧—陆碰撞的演化。笔者综合了19°~25°N、119°~122°E的陆地与海洋资料 ,提出台湾陆上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同时依序发生着4个地球动力学过程(洋内俯冲、初始弧—陆碰撞、高级弧—陆碰撞、弧的塌陷/俯冲)。台湾4个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大型船舶碰撞引起的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对某一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受到大吨位起重铺管船的碰撞进行了详细的非线性数值动力模拟。采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受损构件的凹陷特性,计算分析了船舶侧向撞击导管架平台结构在不同的碰撞接触时间下的构件损伤情况,与实际结构损伤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反演计算分析了船舶以不同的速度与平台发生碰撞,得到了不同的碰撞接触时间和最大撞击力,以及导管架平台结构主要节点的应力、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可以确定受到撞击后导管架平台结构构件和管节点的损伤程度,对提出合理可行的修理加固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片机和模糊控制的浮标自动防碰撞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观测浮标易受过往船只碰撞及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损坏,提出了基于单片机和模糊控制的浮标自动防碰撞系统。该系统以C8051F340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设计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了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传送。以距离、风速信号及其变化量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和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为浮标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并为海洋测量仪器实现智能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海固定平台碰撞的准静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增量有限元方法结合极限分析的概念,研究近海固定平台碰撞的静力强度。文中综合考虑了平台结构在碰撞加载过程中的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建立了以广义应力表达的圆管截面的屈服条件,采用塑性节点法(PNM)推导得到了单元的弹塑性矩阵。文中也考虑了梁柱单元的屈曲情况。本文所采用的载荷增量法结合牛顿—拉夫逊迭代,可跟踪加载过程中平台结构上塑性铰的出现,并最终获得平台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