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地质译丛》2011,(3):59-59
7月20日,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石化开发项目“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方法的完善与应用”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和科研机构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井资料,类比下扬子陆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盆地中、古生界下一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经 《海洋信息》1997,(12):4-5
1.4 海洋油气业 海洋油气业既是新兴海洋产业,又是率先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行业。到1995年,我国先后与国际上60家公司签订了105个石油勘探开发合同的协议,吸收国外石油公司38亿美元的勘探风险投资和开发投资,在中国近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发。1995年海洋原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东部沿海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认识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情况、海侵海退过程,以及中国浅海的形成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东部沿海第四纪沉积矿产和地下水的评价、开发等,均有着直接的意义。1974年,国家地质总局石油研究大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密切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9月 15— 19日 ,“黄海海域油气地质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胜利油田疗养院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主办 ,承办单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会议正式代表 10 7人 ,分别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新闻单位。主题报告 5人 ,专题报告 2 2人 ,会议收到论文 35篇。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  相似文献   

6.
波斯湾盆地具有形成烃源岩优越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条件,长期继承性地发育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即前寒武—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志留系热页岩、侏罗系海相碳酸盐岩、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海相页岩.前寒武系至古近系烃源灶在波斯湾盆地从东南部至西北部发生迁移.波斯湾盆地油气存在“下气上油”的纵向分布特征和“东南气西北油”的平面分布特征.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油气分布范围及资源规模.烃源岩成熟度控制着纵向和平面油气相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前言     
20 0 2年 9月 16— 19日 ,“黄海海域油气地质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胜利油田疗养院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主办 ,承办单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会议正式代表 10 7人 ,分别来自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以及主办和承办等 18个单位。主题报告 5人 ,专题报告 2 2人 ,会议收到论文 35篇。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和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茹克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 ,中国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8.
前言     
20 0 4年4月2 3—2 9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2 0 0 4年学术年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港研究所为主办单位。会议代表近10 0人,分别来自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台湾大学等,大会报告17个,分组专题报告30人次,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 0余篇。本研讨会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为主…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其中油田208个,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探明率为6.5%,探明天然气1.36×10^8m^3,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座谈会的内容 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主办的《海洋石油》杂志创刊于1981年8月15日,《海洋石油》的前身为《海洋地质译丛》。在《海洋石油》杂志创刊30周年前夕的2011年8月11日,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上海召开了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立暨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座谈会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承办。在沪的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员及部分顾问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自2005年以来一直为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简称SIPC)的海外油气勘探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其海上油气勘探技术实力和信誉受到了SIPC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曾在萨哈林3号区块所提供的井位钻探获得了油气突破,且在澳大利亚NT/P76区块的勘探被认为是海外油气勘探运行最规范的项目。多年的技术支撑为SIPC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降低了油气勘探的风险,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石油,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供求在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海洋油气开发已成为我国油气战略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湾盆地石油的来源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墨西哥湾岸盆地大量原油样品的抽样调查,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油的成因类型主要有5组,即①上侏罗统牛津阶海相泥灰岩;②上侏罗统牛津阶海相碳酸盐岩;③上侏罗统提塘阶海相泥灰岩;④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蒸发岩;⑤第三系海相三角洲碎屑岩。每一组都与特定的烃源岩有关。烃源岩为多源输入,多相(石油—天然气)变化,已达到成熟,并经历了后期填充蚀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地区与上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岩性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相油气勘探是近十年来我国油气勘探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黄海地区分布着厚层的前新生代海相地层,为深入了解该套地层,通过收集南黄海盆地的钻井资料以及下扬子陆区的地层资料,将其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地层进行岩性对比和沉积演化分析,了解两套地层的异同性,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中—古生界沉积演化在印支运动以前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均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稳定沉积,只是在中—古生代构造运动改造时间、规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下扬子地区的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还就上下扬子地区的烃源岩特征和油藏保存条件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这有助于通过借鉴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评估南黄海海相地层油气潜力,探索南黄海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我国管辖海域内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文章论述了溢油事故带来的危害,并对现阶段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中预防、监管以及处罚和损害赔偿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地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了最富有成效的业绩;在俄罗斯北部海域、南中国海及印尼沿海、巴西坎波斯盆地也发现了较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且部分油气田已开发;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的"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勘查技术,获得了较高品质的海相中—古生界反射资料。2015年在崂山隆起上落实了多个大型中—古生界圈闭构造,为区内油气调查与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西非下刚果盆地为一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下刚果盆地北部海域在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获得丰富油气发现。研究区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面临的核心瓶颈问题,即白垩系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演化规律、储层特征以及沉积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综合钻井、地震、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认为自下向上相对海平面的上升控制了沉积演化,沉积体系演化模式为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浅海混积陆棚→半深海-海底扇。下刚果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展布在纵向及平面上均可以划分为内中外3个储层发育带,碳酸盐岩储层最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Albian阶下Sendji组。该时期研究区整体发育浅海碳酸盐岩混积缓坡台地沉积体系,沉积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混积滨岸、后缓坡、浅水缓坡以及深水缓坡4种类型,其中浅水缓坡亚相颗粒滩微相与后缓坡亚相台内浅滩、砂质浅滩微相储层最为发育。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组合主要包括颗粒灰岩、砂岩、砂质灰岩、白云岩4种类型;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并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的院士专家地质找矿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提出,油气资源勘查要重点向西部海相深层特大型油气田、东部裂谷型油田下方的特大型气田以及东海油气远景综合研究等三大目标进行攻关。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石油攻关,开展海洋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工作,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于1933年3月1—4日在广州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石油部和地质部等30个单位的55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声学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物理海洋学2000年展望》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国家海洋局局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罗钰如,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