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远洋沉积物是多金属结核赖以生长的场所,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沉积物中主要成矿元素水成组分在不同地球化学场和不同沉积阶段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水成组分的含量比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Mn、Fe、Co、Ni、Cu都是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它们共处于多金属结核、沉积物和大洋水的统一体系中,当结核形成时,Mn、Fe、Ni、Cu在结核与沉积物中的含量呈负相关,而Co含量呈正相关。研究区东部结核以富含Mn、Ni、Cu贫Fe、Co为特征,其伴生沉积物相对贫Mn、Ni、Cu、Co,而富Fe,可称之为贫化的地球化学场。研究区西部结核富含Fe、Co而贫Mn、Ni、Cu,其伴生沉积物则相应贫Fe,而富Mn、Ni、Cu、和Co,可称之为富化的地球化学场。可以看出,贫化的沉积物地球化学场,恰恰是寻找富矿结核的最佳场所。早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物,根据水成组分的含量或含量比,也可相应于结核的形成分为三大沉积阶段,其中的第Ⅱ阶段具有贫化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多金属结核形成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2.
柑桔品质与地球化学背景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新 《湖南地质》1996,15(1):49-52
通过不同品质柑桔土壤的母质母岩及地球化学条件对比,发现优质者产于矿物和化学成分复杂的母质母岩区,其Mn、Mo、Zn、Ca等的含量及Ca/K、Mo/N等比值与柑桔品质呈复杂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灰化法消解有机粪肥样品,利用ICAP法同时测定B、Be、Ca、Cd、Co、Cr、Cu、Fe、Mg、Mn、Ni、P、Pb、Sr、V、Zn等元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曾昭华 《湖南地质》2000,19(1):25-29
作物的产量与土壤元素中N、P、K、Na、Ca、Mg、S、Fe、Mn、Cu、Zn、B、Mo、V、Co、Ni、Cr、Pb、Cd、Hg、Se、F、TI、Ba、Te、Ta、Sr、Ti、Si等元素及稀土、有机质、酸碱度和含水量、含盐量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干灰化消解有机粪肥样品,利用ICAP法同时测定B、Be、Ca、Cd、Co、Cr、Cu、Fe、Mg、Mn、Ni、P、Pb、Sr、V、Zn等元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西裘地区晚元古界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1,富集As、Sb、Bi、Ga,稀土元素总量低,铈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1-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MnO/TiO2、δCe和δ30Si值分析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深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形成温度较高,约为82-165℃。  相似文献   

7.
胶东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惠  张文华 《贵金属地质》1999,8(4):217-222
胶东地区大型,特大型金矿都严格受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特点,一般都有1-2个主成矿阶段。在矿体周围能形成异常的元素有Au,Ag,Cu,Pb,Zn,As,Sb,Bi,Mo,Hg,Co,Mn,Ni,W(F,B)等元素,单阶段形成的晕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Hg,As,Sb(B,F)强异常总是分布在矿体上部及前缘,而Bi,Mo,Mn,Co,Ni的强异常总是分布于矿体下部及尾晕,Au,Ag一般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74的缓冲溶液中,2_〔2_(6_甲基苯并噻唑)偶氮〕_5_二乙氨基苯甲酸(6_Me_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_Me_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2和含钴分子筛中微量Co(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对于w(Co)=0.82%的含钴分子筛测定8次,其RSD为134%。  相似文献   

9.
樊学忠  朱春华 《岩矿测试》1997,16(3):217-220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 ̄7.4的缓冲溶液中,2-〔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Me-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Me-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 ̄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0.
贵州广顺二叠系化学地层的划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君亚  周德全 《矿物学报》1996,16(2):223-230
本文以贵州省广顺二叠纪坝子头-茶叶剖面作了基准剖面,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分析,根据岩石的成岩作用,颜色,微相特征及岩层的厚度和叠置关系,进行了层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以该剖面59个岩层的17个微量元素(As,B,Ba,Co,Cr,Cu,Ga,Mn,Mo,Ni,Pb,Sn,Sr,Ti,V,Zn和Zr)为变量,用因子分析和群分析进行了化学地层单元的划分,通过化学地层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的对比,结合化学  相似文献   

11.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δCe及δ30Si值分析表明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朱玉霞  何京 《岩矿测试》1998,17(2):138-142
微波密闭消解预处理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石油化工用催化剂中金属及类金属元素Ni、B、P、Fe、Cu、Co、Mn、Mo、Zn、W及Ag的含量,溶样速度快,易挥发性元素不损失。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0%~110%,相对标准偏差(n=7)≤10%,实际样品测定的各元素数据与成熟的压力溶弹法相符,能较好地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洋沉积物中的Fe、Mn、Cu、Co、Ni、Pb、Zn、Ca、Mg、K、Na、Cr和Rb13个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对测试工作条件、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2%,经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为待定值大洋沉积物标样GSMS_2和GSMS_3提供了定值数据,结果与初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_(2_溴)苯基甲烷(DAoBM)。在Mn(Ⅱ)和吐温_80存在下,Ce(Ⅳ)与DAoBM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λmax为4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31×105L·mol-1·cm-1。Ce(Ⅳ)的质量浓度为0004~02mg/L时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稀土矿石中微量Ce(Ⅳ)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在全省范围内布设土壤采点255个,利用近代分析测试手段,数理统计方法对61种土壤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获得了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与世界土壤相对比,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除Mg高于世界土壤范围值,In低于世界土壤范围值外,其余元素的背景值均在世界土壤范围值之内。与中国土壤相比,在山西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中,Cu,Cd,Ni,Mn,F,Ca,Mg,Sr等元素高于平均值;Pb,Zn,Hg,Co,V,Se,Rb,Be,Sn,Mo,Br等元素低于全国均值(t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元素与全国均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山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分布特征是由南向北、田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和土壤粒度。  相似文献   

16.
张富元  沈华梯 《沉积学报》1997,15(3):126-132
本文对太平洋CC区(Clarion-ChppetonZone)多金属结核富集区的结核丰度、品位(Mn、Cu、Co、Ni)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统计学分析、获得了较好的实验变差图。分析结果表明光滑型结核富集区的丰度变程为50~60km,结核水平分布连续性好,丰度稳定而变化小,结核中Mn、Cu、Co、Ni四种金属元素变程为80~100km,各向异性和空穴效应现象不明显;粗糙型结核富集区丰度变程为40~50km,结核中Co、Ni、Mn变差图拟合较困难,它们的变程约100km,大多数变差图形表现出有漂移、穴穴效应和各向异性现象,结合其它实际调查资料分析,影响变差函数稳健性的主要因素是粗糙型结核贫富分布不均且变化大。克立格法和算术平均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核资源量误差一般为1%~2%。最大误差不超过7%,这与以往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结核丰度采样间距为28km×28km,结核资源估计误差:光滑型结核区为29.45%的资源估计误差下降到14.59%,粗糙型结核区为36.07%;采样间距缩小到13km×13km,光滑型结核区的资源估计误差下降到14.59%,而粗造型结核区资源估计误差仍有23.01%。  相似文献   

17.
曾惠芳  周绍箕 《岩矿测试》1994,13(4):259-263
研究了三烷基氧膦纤维素色层分离富集痕量元素W、Mo和Sn的条件,根据吸附与洗脱实验中的现象初步探讨了TRPO与W、Mo,Sn的反应机理。以Rh为内标采用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101%;W、Mo,Sn的测定下限分别为0.02、0.01、0.1μg/g;重复取样测定的RSD均小于10%。经对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中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证明辉石的化学成分受寄主岩石类型的制约,从超镁铁岩相到角闪辉长岩相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由富MgO、SiO_2、Al_2O_3、Cr_2O_3到富FeO、TiO_2、CaO、MnO;单斜辉石化学成分由富Al_2O_3、Cr_2O_3、Na_2O、MgO到富FeO、MnO、CoO。在同一寄主岩石中,单斜辉石比斜方辉石富TiO_2、Al_2O_3、Cr_2O_3、CaO和Na_2O,贫MgO、SiO_2、MnO和FeO。根据辉石化学成分特征得出黄山东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上地幔石榴二辉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 ̄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 ̄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