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   总被引:49,自引:30,他引:19  
王涛 《中国沙漠》2004,24(1):1-9
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作者通过对近50年来野外考察和遥感动态监测成果的总结,指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半干旱地带草原区和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土地退化区,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蔓延的主要部分也是在这些区域内。所以,它们是中国北方沙漠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根据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和演化的特点,依据其自然地带原则和发展强度原则,将我国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9个亚区,应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河北丰宁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宝音  张强 《中国沙漠》1994,14(4):8-14
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强烈发展类型丰宁试验示范区的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制约因子、沙漠化土地的整治途径,并论述了试区沙漠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原则,总体布局和各类沙漠化土地整治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遥感影像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及遥感解译标志。以此为基础,选取目视解译法监测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392 913km2,占高原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包括沙质沙漠化土地、砾质沙漠化土地和风蚀残丘3种类型。沙漠化土地以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仅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2.2%。空间上,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地区零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大,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以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数据(面积、类型、程度、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基础,结合气候、地貌、第四纪沉积物和人类活动等数据,将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藏北青南高寒高原面沙漠化区、柴达木干旱盆地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和“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沙漠化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4.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途径   总被引:46,自引:22,他引:24  
王涛  朱震达  赵哈林 《中国沙漠》2004,24(2):115-123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仍然面临着“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为了使沙漠化防治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以自然与人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主线,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或逆转过程、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等关键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明确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和途径。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战略、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土地退化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而土地沙漠化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中国沙质、砾质荒漠和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达149万km2, 占国土面积15%。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到今天的沙漠所, 经历了卅个春秋。沙漠科学的研究也从空白发展成一个新学科的成长过程。为我国沙漠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培养了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科技队伍。具有独立解决经济建设中提出的沙漠及沙漠化治理问题的能力, 并为全球沙漠化研究工作和治理实践, 作出应有的贡献。198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全球先进单位称誉。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959-1965年, 查明沙漠情况, 探索沙漠治理方法阶段。对我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考察究沙区自然条件与资源, 沙丘特征与风沙运动规律。1966-1977年, 以沙害治理为中心,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开展专题研究阶段。如沙区铁路修建的有关问题和沙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开发后自然条件的变化等。1978-1983年, 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中心开展综合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地沙漠化现状、发生发展过程, 变化趋势与预测, 整治措施等。1984年以后, 主要是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与预测, 以及整治措施的研究,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走向世界。1)建设不同自然地带沙漠化(风沙化)治理研究示范基地系统网络。2)开展半湿润、湿润地带风沙化问题的研究。3功口强对沙漠化监测和预则工作。4)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从举办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合作研究, 进而派遣专家组帮助发展中国家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工作。并与前述工作相适应, 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图件。总之, 我国沙漠研究是以干旱地带沙质荒漠的自然条件综合研究, 逐渐发展到半干旱、半湿润地带生态环境中沙漠化与风沙化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国土整治中风沙治理提供防治途径和措施。今后的研究工作, 应着重在强烈发展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研究整治措施。建立不同自然地带整治沙漠化土地模式。达到环境健全发展和合理生态系统管理。对潜在和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和预测。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总结沙漠化治理经验和教训, 编著教材培训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7.
宁夏盐池县沙边子研究基地沙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盐池县沙边子沙漠化土地整治研究基地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南部半干旱农牧交错区。1985年, 我所与当地政府协作进行沙漠化土地整治的试验研究工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以牧为主, 农林牧结合多途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发展方向, 进行综合整治规划, 采取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 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因地制宜采取整治措施。经三年来的实施, 初步建立起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改善, 发展了生产, 改善了环境, 增加了收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裘善文 《中国沙漠》2004,24(2):124-128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 不仅影响该地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已危及人民的生存。该地区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每年以1.5%~3.7%递增速度发展。沙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该地区沙漠化发展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 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时间周期。并根据长期以来沙漠化整治试验示范成果, 加以集成优化, 提出一整套符合该区沙漠化综合治理的技术和模式, 有的技术已被当地政府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95,自引:33,他引:62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2003,23(3):209-214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陈仲元 《中国沙漠》1987,7(1):65-67
土地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社会安定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已经成举世瞩目的大问题,特别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我国"三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这一威胁的感受最为深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兴起,就是旨在防止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山地的土地荒漠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薇 《中国沙漠》1989,9(3):36-43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已不仅仅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 而且在我国不少湿润和半湿润地带的东部平原(如黄淮海平原等)、沿海地区以及南方山地区也有发生, 其环境退化过程所包括的内容已不局限于"风沙化", 还包括了"砂石化"的类似砾质荒漠景观和山地丘陵斜坡的流水侵蚀造成的劣地景观, 内容较为丰富, 因此对我国南方山区的环境趋向于类似荒漠条件的退化过程, 我们采用了较广义的土地荒漠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划分了四种类型及描述了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并对这一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防治区划,为全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沙漠化是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植被和土壤逐渐衰退破坏导致沙地出现的过程。当今,沙漠化迅速发展和扩大的特征是以人口的迅猛增长及滥用土地为主要标志,它所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及环境的威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陕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区划,对本区沙漠化土地整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共和盆地在自然带上属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与干旱荒漠地带之间的高原温带内半干旱干草原和干旱荒漠草原的过渡生物气候亚带, 高寒干旱的气候和丰富的第四纪砂物质是我国沙漠化得以发生、发展的地区之一, 这对当地农牧业生产, 特别是龙羊峡库区造成巨大威胁。为此, 本文探讨了该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危害的基础上, 并提出土地沙漠化的初步区划、防治原则、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沙漠化空间格局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沙漠化对黄河流域,尤其是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较大。为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得了黄河流域2010年的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28 66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6.2%;黄河上游的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然后依次是黄河中游、黄河源区、黄河下游,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9 341、21 426、17 894、7 km2,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4%、16.7%、13.9%、0.01%。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于内蒙古,其沙漠化土地面积为91 398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1.0%;其次是青海,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 432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3.5%;陕西和宁夏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8.3%和6.5%。黄河流域的沙漠化空间格局主要是降水量与沙源空间耦合的结果,流域92.6%(119 114 km2)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沙漠化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发展—发展放缓—明显逆转的过程,沙漠化大幅度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在过去几十年间风速持续减小对沙漠化逆转的积极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荒漠化是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甘肃省地处大陆腹地,沙漠化危害严重。通过建立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能够促进保护区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增加生物多样性,遏制沙漠化土地扩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要求,全省共建成七大省级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按照一定的原则,目标和步骤逐步实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与复杂性,防沙治沙的措施与手段各有特点,在具体的防沙治沙措施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措施、一种模式,需要综合考虑,运用最适合当地的思路、方式和方法来治理沙害。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整治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韩广  张桂芳 《中国沙漠》2000,20(1):25-29
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化土地现在多处于由级向级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危险性,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其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不仅直接使砂质草原发生沙漠化,而且还严重影响天然樟子松的天然更新和扩展,因此必须对放牧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作者遵循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主导性原则、与已有的相关区划相统一原则,把呼伦贝尔草原划分为2个综合整治亚区和5个综合整治小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沙漠化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的沙漠化地区,因为沙漠化直接造成土地风蚀,地表出现风沙流、流沙堆积和沙丘前移的结果,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联合国官员曾预言,沙漠化若按目前趋势发展,到公元2000年,就会成为全球性的大灾难。沙漠化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漠化形成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中国沙漠化形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人为因素是我国沙漠化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利用问题下,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生态效益的低下,从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土地的生产力退化并发生沙漠化。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控制人为过度经济活动是保护地表植被,防治沙漠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龙羊峡库区为试验区,实现遥感与GIS一体化,建立了龙羊峡库区地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寒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有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87 ̄1996年库区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十年来严重沙漠化土地扩大了189km^2,以每年21km^2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正过程处于强烈发展态势,库区土地沙漠化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联合国提出“向沙漠化进行战斗”宣言十周年,中科院兰州沙漠所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合作,于今年7月31日至8月10日在兰州举行“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并组织了野外实地考察。 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丹麦、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科威特、巴基斯坦、苏联、苏丹、中国和以色列等11个国家与地区的58名学者和专家,其中国外学者2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这些论文包括的学科范围很广泛,涉及风沙地貌、水土资源、农林草场、环境、生态、气候、野外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模拟、人文、经济等。从中看出,各个不同学科领域正在围绕土地沙漠化这个举世关注的问题进行相互间渗透深入研究,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沙漠化科研的任务就是要探求制止这种恶性循环的途径和寻求良性循环的模式。专家们认为,土地沙漠化问题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他们非常赞赏中国学者提出的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