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多维度育人功能是打通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地质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地质思维等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面对新时代高层次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教学理念从单纯的传授基础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开启《普通地质学》课程服务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门。充分利用“将今论古”思想和动力地质作用这两个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依托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庞大的地质时空观等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格局观和发展观,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关键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赵莹 《甘肃地质》2000,(2):248-24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在融入社会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得到拓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应该避免单向发展以及人只有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够实现全面性的发展。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整体而言,更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在教学岗位上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全面发展理论的四个主要层次入手,深入探索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并探究相关发展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高素质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期达到全面立体可持续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政工人员所从事的是文化含量较高的特殊职业,曾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文明的设计师、建筑师。这不仅代表特定的职务、职称,更代表一种素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有些政工人员给人的感觉有误区,或是过分讲原则,觉悟高,只会说教,千人一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人说过学无止境四个字,因此,在实际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还应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若要如此,就要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实现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文章围绕着如何优化思政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首饰设计与制作职业教育兴盛取决于韩国的职业大环境。由于韩国的就业压力大,很多韩国人不仅唯学历论,更希望获得一门过硬的专业技术。韩国的政府与教育部门非常支持学生们学懂、学精、学专一门技艺。学生们并不因学会了一门技艺就停滞不前,如果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工作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它相对热门、待遇好的专业。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对认识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倡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一种平等的师生对话。让小学思品课堂真正地实现真实民主化。这样的课堂才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高效的。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与学生现实与心灵世界的完美融合,.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的内容才能够让学生易掌握,容易接受。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关于建筑文化乱象的讨论引起了诸多社会关注。城市建设中媚洋、贪大和求怪现象,反映了建筑文化的缺失和不自信。建筑创新的艰难和建筑师的工匠化与无奈,折射出了扭曲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要解决并非朝夕之事。本文试以建筑师的职业定位为切入点,剖析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并从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的角度对建筑师职业定位的回归进行探讨。国内外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国际上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建筑项目全过程服务者关于建筑师的职业定位,不同国家是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综合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等表达能力,可以说作文水平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等综合能力水平的有效体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了农村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对于作文教学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是达到了大体有数的标准,关于具体的作文教  相似文献   

11.
大类招生和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模式,对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南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与环境大类人才培养体系中《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笔者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效果。其目标是使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坚实专业基础、提升职业发展潜力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中课堂中普及,不仅改善了高中教育的教学手段,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还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教学方式的合理构建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都进行了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标准要求,论述了专业基本概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管理和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课程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知识互相衔接、人文素养教育、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应用教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计划修订等6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措施。指出持续改进工作对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是单位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增进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岗位情况、个人情况等方面的了解,合理调控并持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员工职业发展潜能,促使员工更加专注于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满足其职业成长的需求。此外,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稳定,从而构建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建筑作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载体,肩负着教育下一代、为社会培养人材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校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全面发展型人才。本文结合青少年学习特点,以中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为出发点,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探讨创造出更加适宜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学习、交往空间,期望"快乐教育"成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职业指导指的是在人们职业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的专业咨询、辅导等服务,包含的范围较广,与职业相关的咨询、诊断、规划、辅导等方面都可以纳入到职业指导的范畴中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为人们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多,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尽量少走弯路,这都离不开职业指导。无论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还是对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职场老人、职场精英,都会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的职业问题,这就需要劳动就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职场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职业指导,以提高职业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的学院对中高职"3+3"类型学生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现状和自身的实践体会,通过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研究,以及对产生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3+3"类型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各层面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深入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本文结合高职微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新时期如何灵活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中期,我校创建了坑探工程专业.十多年来,正确的育才观、强烈的责任感,引导着师生沿着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批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无庸置疑,我们将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我们的举措是: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既要培养有知识、有专长的建设人才,又要把这些人才造就成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受社会偏见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专业信念淡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