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产与地质》1993,7(2):133-134
类型 石材类型众多,以化学成份可划分为碳酸岩类和硅酸盐类;以商业分类可划分为大理石类、花岗石类、板石类和砂石类.其中大理石类包括大理岩、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花岗石类有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角闪岩、辉石岩、片麻岩、混合岩和火山碎屑岩等;板岩类含碳酸盐岩类板石、碳质硅质岩类板石、粘土岩类板石;砂石类包括海砂、河砂、砾(卵)石、角石(碎石、片石)、块石、石米和石粉等,亦可分为荒料类、板材类、工艺品类和砂石类.  相似文献   

2.
石鼓群的划分及变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群位于云南西北部,面积约1 600km2,为甘孜一理塘板块的结晶基底.据现有资料,分为古元古代黎明岩群、中元古代新主岩群、新元古代巨甸岩群.黎明岩群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泥质岩石中具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组合,基性岩中具铁铝榴石、普通角闪石组合,为中压低角闪岩相.黎明岩群后期抬升减压,叠加低压低角闪岩相变质,新生红柱石,部分原生蓝晶石退变成红柱石.于侵入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中获得Nd同位素模式年龄1 369.8Ma和1 343.8Ma,绿泥石英片岩中获得1 896.6Ma和2 161MaNd同位素模式年龄,故将黎明岩群时代置于古元古代.新主岩群分哈吉洛岩组和路西岩组,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夹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岩石具糜棱岩化.哈吉洛岩组为低压低角闪岩相,具红柱石、十字石、铁铝榴石组合,路西岩组为高绿片岩相.于侵入新主岩群中的变质变形花岗质岩脉中获得锆石铅同位素年龄811 ±2Ma、820±1Ma、823±1Ma,故将新主岩群时代置于中元古代.巨甸岩群分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夹一层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北祁连山东段包括肯海门源至宁夏同心、中宁一带,相当于东经101°—106°,北纬36°40′—38°00′的范围(图1)。  相似文献   

4.
1成矿地质背景多不杂-波龙(多龙)矿集区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斑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83°16′05″—83°45′40″,北纬32°42′20″—32°54′10″。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部属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其南部则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该缝合带沿线可见蛇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质》2001,15(1)
阿索构造混杂岩,位于东径85°30′~86°30′,北纬31°40′~31°50′,分布于尼玛县敌卡觉、亚勒那才杰勒、土古-带,面积约300km2。其产出于班戈-八宿地层分区,相当于班戈-倾多拉退化弧中。除其北西侧被少量第四纪堆积所覆盖外,与周边白垩纪多尼组、郎山组均呈断层接触(被白垩纪地层掩盖?)。构造混杂岩总体呈NWW-SEE向延展,北西侧可与改则蛇绿混杂岩相邻,南东可与果忙错蛇绿混杂岩同属一构造带层位。 阿索构造混杂岩,为复理石和类复理石沉积的砂、板岩为基质的泥砂质混杂岩。基质为早白垩世砂岩、粉砂质泥板岩、硅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北大别杂岩的大地构造属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北大别杂岩主要由花岗质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 ,含有不同类型、大小不等的麻粒岩岩块和变质超镁铁质岩块 ,侵入有大量白垩纪花岗岩和辉石 -辉长岩类。其中的花岗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具有岛弧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代表拼贴于扬子陆块北缘的新元古代古岛弧。北大别杂岩北可与庐镇关群相连 ,南俯于超高压变质岩之下 ,在三叠纪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过程中 ,曾与超高压变质岩一起俯冲到地幔深度并经受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然后在折返过程中叠加了麻粒岩相及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是扬子陆块北缘陆壳俯冲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晚元古代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由蛇绿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钙碱性基性—中性火山岩(变粒岩)、陆缘碎屑岩(浅粒岩)组成。蛇绿岩由绿泥滑石片岩(橄榄岩)、角闪岩类岩石(大洋拉斑玄武岩)、石英岩(远洋深海硅质岩)组成。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吉林色洛河群同时位于古华北陆块北缘,为陆缘活动带向古华北陆块俯冲形成。这表明古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1区域地质概况拉萨幅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研究区范围:东经:90°00′91°30′,北纬:29°00′91°30′,北纬:29°00′30°00′,面积约15964 km2。地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经历了冈瓦纳古陆北缘自泛非运动以来长期的沉积-构造演变,特别是受三叠纪以来特提斯洋盆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冰缘地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白山,巍峨地矗立在中朝边界,位于北纬41°55′—42°10′,东经127°50′—128°15′,是我国东北两个现代冰缘区之一。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现将本区的冰缘现象(图1)及其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討論地区,包括四川省雅安專区全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及濾定縣。地理坐标位于东經102°31′—103°15′,北緯30°40′—32°5′之間。現僅就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矿產論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1成矿地质背景陕西省镇安县东沟金矿区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城南东方向30 km的张家乡营胜村,行政区划属陕西省镇安县张家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9°23′30″109°24′00″,北纬33°19′45″109°24′00″,北纬33°19′45″33°20′30″。矿区历次工作共投入岩芯钻探13726.28 m/48孔,水文地质钻探861.08 m/2孔,坑探15277.50 m,坑道放射性测量97点/7条等  相似文献   

13.
窑场铁矿床位于河南鲁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陆块南缘,控矿地层为太华群铁山岭组,主要矿体共有两个,主要有辉石铁英岩和角闪石铁英岩组成,夹有少量的黑云角闪片岩、大理岩和花岗质混合岩,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磁铁矿(30%~35%),少量赤铁矿(5%)和镜铁矿(3%)。脉石矿物有石英、角闪石、辉石、石榴子石等。围岩的组成包括黑云辉石岩、黑云角闪岩、黑云角闪片岩、黑云片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及少量的花岗质混合岩。矿石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镁角闪石,辉石有富铁透辉石、斜铁辉石,磁铁矿以纯磁铁矿为特征;围岩中的角闪石属于镁角闪石和纯镁闪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伴有少量金云母,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含有镁铝榴石、钙铝榴石分子。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本区的变质相达角闪岩相,估算其变质的压力范围为0.36GPa~0.74GPa。与典型华北陆块前寒武纪铁矿床对比,窑场铁矿床的矿物组合、变质等级以及沉积相类型均与新太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相似。磁铁矿高Ni、低Co的特点表明其成矿来源与深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Sen  S 刘俊来 《世界地质》1991,10(1):119-120
在26°45′N和25°15′N纬度之间的中Aravalli段,由Delhi超群构成的最新元古宙褶皱带与太古宙BGC区(条带状片麻质杂岩)是一条宽于500m的狭窄剪切带。剪切带中发育有Delhi超群的所有岩石类型。并偶然见到BGC岩片。晚期侵入体的成分与Delhi岩石的成分之间有一些差异。下述薄层条带状组合的出现:方辉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叶片状蛇纹岩、变质基性岩(斜长角闪岩)、花岗质岩石(包括斜长花岗岩)、晚期橄榄苦橄岩墙,这套组合很类似于很蛇绿岩系。在各种组合中没有真正的高压矿物,但是角闪石岩中黑硬绿泥石,斜长角闪岩或钙硅酸岩中浅色角闪石的存在以及后两组岩石中黝帘石说明了中高压环境。  相似文献   

15.
桐柏北部宽坪群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桐柏北部宽坪群发育一套由斜长角闪岩、变泥质岩、大理岩以及石英岩夹层组成的中级变质岩石。本文选取4个含石榴变泥质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其中回龙寺组的一个样品含有特征的十字石+蓝晶石组合,而左老庄组的一个样品则含有夕线石。回龙寺组样品中的石榴石均具有明显的进变质成分环带,而左老庄组样品中的石榴石均遭受到晚期低温扩散的影响,所以在计算其形成条件时选取了生长于峰期变质阶段的特定部位。运用传统的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地质温压计估算回龙寺组的变质p-T区间为590~610℃、0.95~1.14GPa,左老庄组为630~650℃、0.65~0.89GPa,分别相当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这一结果与变质反应曲线所限定的温压范围基本一致,并且后者中还存在由蓝晶石区域向相对高温低压的夕线石区域转变的过程。低-高角闪岩相的宽坪群与低角闪岩相的二郎坪群和麻粒岩相的秦岭群紧密伴生,且变质时代近于一致(440~400Ma),说明华北南缘在志留纪—早泥盆世发生了岛弧、微陆块与华北板块大陆边缘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曾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段变形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17.
朝鲜甑山地区甑山"群"(杂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云母片麻岩、石榴角闪岩,并有少量大理岩。其原岩为泥质岩为主的碎屑岩,并含有少量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经历了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本文对甑山"群"2件石榴云母片麻岩和1件石榴角闪岩样品进行了锆石-榍石-金红石U-Pb体系年代学研究。石榴云母片麻岩中分选出的锆石均为变质新生锆石,Pb-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50±5Ma,没有发现继承锆石组分,暗示原岩为缺乏碎屑锆石的泥质岩。石榴角闪岩中的榍石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两期,即早期麻粒岩相变质生长的榍石和后期热事件生长榍石。早期榍石具有高U、高Th/U比值特点,U-Pb分析构成一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1831±5Ma代表了早期变质热事件冷却到榍石U-Pb体系封闭温度时代,下交点年龄155±3Ma代表后期热事件造成Pb丢失时代;另一种榍石具有低U低Th/U比值特点,U-Pb年龄为单一的153±3Ma,为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新生榍石。两类样品中的金红石少量颗粒保存有早期U-Pb年龄信息,绝大多数在~155Ma发生完全重置,并直到~110Ma一直处于U-Pb体系开放状态。以上数据说明,甑山"群"在~1850Ma前发生高级变质,1850~1830Ma开始抬升出露,并成为中新元古界沉积岩物源与沉积基底,中生代受到朝鲜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 前  言已工作的地区和目的:胡沙河谷位于马沙布如姆山峰(7921m)S-SE方向约45km。从沙约克河谷(印度盆地)汇合处约7km联结萨特如河谷。萨特如河在与胡沙河交汇之前曾急遽转弯,所以,最后的一条支流看起来是胡沙河谷的直接延续物。胡沙河的全部水系盆地位于北纬35°15′—35°40′和东经76°10′—76°35′之间。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胡沙与马沙布如姆河谷地质和岩石的新资料。事实上,在L.巴尔布秀领导下,阿布鲁齐地质工作者的探险是企图征服K6山口,由D.亚历山大采集了55块标本,那些标本后来由米兰大学的E.G.曼辛尼进行过研究1。…  相似文献   

19.
鹰咀红山地区处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山段落公婆泉—石板井褶带中,按地层区划属北山分区穹塔克—马宗山小区。地理座标为东经:99°33′—100°15′;北纬40°59—41°10′。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行政上归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管辖。鹰咀红山地区,地层出露虽然简单,但地质构造却较复杂,特别是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同时各期次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并伴生有钨、铁、铜、铅等内生金属矿产,故不少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邵军 《地球学报》1991,12(3):19-30
云开地区前寒武系云开群变质岩系的主体是片岩类、片麻岩类、硅质岩类及变粒岩。其原岩是一套陆源碎屑类复理石沉积建造,该岩系经历了加里东期的绿帘石角闪岩相—角闪岩相的前进变质作用和海西期的绿片岩相—绿帘石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部分变质岩遭受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变质岩系富含硅、铝、砷、硼及轻稀土元素,贫钾、钠、镍、铬、钴及重稀土元素,且含金量随岩石含Al_2O_3、有机碳量的增加而增高,是本区最主要的金矿源层。 在变质作用和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产生了Cl—K—Na型和S—K—Na型成矿热液流体,并活化、萃取了矿源层中的金,以氯和(或)硫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在成矿的有利部位(如断裂破碎带、糜棱岩带等),金沉淀形成了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