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我国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早石炭世火山岩带是伊犁裂谷的北展部分,其中赋存有阿希大型金矿。火山岩带内除局部地区见底部沉积砾岩外,主体为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以及石英角闪安山玢岩(潜火山岩),火山岩属钙碱性—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火山活动受近EW向(一级)和近SN向(二级)火山构造控制,并保留了火山机构(三级)。形成的古构造环境为陆缘拉张带。火山岩带活动时限较短,只限于早石炭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康滇裂谷带火山活动及其碱性(钠质)火山岩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诚 《云南地质》1995,14(2):81-98
元古代,夹持于现今安宁河-元谋深断裂与小江深断裂之间的地区,是扬子古大陆的边缘裂谷,本文以“康滇裂谷带”命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元石代碱性火山岩系列及细碧-角斑岩类火山岩组合,是裂谷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时限1950-900Ma,可划分为大红山群及昆阳群两个火山旋回。火山岩系多属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活动的中晚期,分异出少量亚碱性拉斑紊武岩系列和高铝玄武岩系列。裂谷带火山喷发区地壳厚度1  相似文献   

3.
辽吉古裂谷中的双峰式火山岩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吉古裂谷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这些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为主,间夹基性火山岩。它们都属碱性火山岩系列,与都城秋穗在碱性岩成因类型的讨论中划分出的三种成因类型对比,明显类似于跨越型,并与我国康滇古裂谷带碱性火山岩相近。初步认为形成辽吉古裂谷中双峰式火山的岩浆可能是上地幔派生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陆壳物质混染而成的壳幔混合岩浆。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南祁连位于我国著名巨型纬向造山带的中段,是以寒武-奥陶纪时期为主形成的裂谷造山带,它经历了板内大陆裂谷→陆间裂谷→火山弧→造山带的开合过程。寒武纪拉张形成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及小洋盆蛇绿岩套,奥陶纪闭合形成钙碱性与钾玄岩系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弧岩套,并见高镁安山岩。南祁连为单裂谷,北秦岭为双裂谷,北秦岭裂谷从东到西,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小,闭合速度变大,火山爆发强度及火山岩的酸度,钾量,壳源组分也顺序增大。其拉张距离与红海型相似,而闭合速度近似安第斯型。古地幔以多种类型叠加为特征,曾有过先强烈亏损,后又富集的过程。从大别山-北秦岭-南祁连-柴北缘纬向对比可知.本区的基性与酸性火山岩浆,分别为地幔与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性岩主要为基性岩浆AFC作用产物。从东到西,裂谷依次张开,火山喷发时代逐渐变新,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大,闭合速度也变大。从而火山岩的碱度变小.蛇绿岩套从无到有。古地幔由DMM 与EMI混源为主,变为DMM与EMⅡ混源为主。  相似文献   

5.
阜新北部乌兰木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贫稀土钾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中性→酸性演化特征.火山岩为处于拉张条件下断陷盆地内的火山喷发产物,岩浆来源于地壳.火山机体构造为破火山,具多口中心式喷发的特点.火山喷发韵律明显,喷发活动由强→弱.古火山活动恢复划分出5个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北秦岭—南祁连位于我国著名巨型纬向造山带的中段,是以寒武—奥陶纪时期为主形成的裂谷造山带。它经历了板内大陆裂谷→陆间裂谷→火山弧→造山带的开合过程。寒武纪拉张形成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及小洋盆蛇绿岩套,奥陶纪闭合形成钙碱性与钾玄岩系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弧岩套,并见高镁安山岩。南祁连为单裂谷,北秦岭为双裂谷。北秦岭裂谷从东到西,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小,闭合速度变大,火山爆发强度及火山岩的酸度、钾量、壳源组分也顺序增大。其拉张距离与红海型相似,而闭合速度近似安第斯型。古地幔以多种类型叠加为特征,曾有过先强烈亏损,后又富集的过程。从大别山→北秦岭→南祁连→柴北缘纬向对比可知:本区的基性与酸性火山岩浆,分别为地幔与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性岩主要为基性岩浆AFC作用产物。从东到西,裂谷依次张开,火山喷发时代逐渐变新,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大,闭合速度也变大,从而火山岩的碱度变小,蛇绿岩套从无到有。古地幔由DMM与EMⅠ混源为主,变为DMM与EMⅡ混源为主。  相似文献   

7.
康滇地轴中段西缘二叠纪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扬子地台西缘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结合部中段两侧分布的二叠纪火山岩,分别代表攀西裂谷时期海相和陆相环境中的火山喷发产物。西部为海相高钾钙碱性—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东部为陆相低钾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两者的来源深度不一,前者较后者相对较深。  相似文献   

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 ,发育于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被动陆缘之上。裂谷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石炭世裂谷形成发展阶段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敛合阶段 ,形成发展阶段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敛合期以钙碱性安山岩、基性玄武岩为主间夹灰岩、砂砾岩等。该裂谷为塔里木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带的一部分。活动带内大量火山岩浆活动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深大断裂活动使金刚石成矿成为可能。对该活动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古特提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吉古裂谷中的双峰式火山岩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吉古裂谷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这些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为主,间夹基性火山岩。它们都属碱性火山岩系列,与都城秋穗在碱性岩成因类型的讨论中划分出的三种成因类型对比,明显类似于跨越型,并与我国康滇古裂谷带碱性大山岩相近,初步认为形成辽吉古裂谷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岩浆可能是上地慢派生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陆壳物质混染而成的壳慢混合岩浆。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天山艾肯达坂火山机体与成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艾肯达坂一带火山机体位于伊犁石炭一二叠纪裂谷阿吾拉勒二叠纪火山岩带东段,在航卫片表现为较明显的环形构造。艾肯达坂火山穹窿构造保留较完整,地层层面和流动构造呈现以次安山岩为中心,向周边倾斜,倾角平缓稳定,大多小于30℃,火山岩相较完整,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熔岩待发育,火山岩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形成环境为造山带,时代确定为早二叠世早期。艾肯达坂铜银矿及3个铜矿点均受艾肯达坂火山穹窿的环状断裂和放射断裂及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冈底斯西段狮多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西藏冈底斯西段狮多地区火山岩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岩石,分为古新世(59 7Ma)和中新世(17 2Ma)两个活动时期,早期的时代和层位大致相当于冈底斯东段的林子宗群典中组。与典中组火山岩相比较,该期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w(∑REE)=58 83×10-6)低得多,轻、重稀土分馏程度(w(La)N/w(Yb)N=3 44)较弱,分布曲线更为平缓;N(143Nd)/N(144Nd)的现在值(0 512275~0 512420)和初始值εNd(t)(-6 7~-4 0)也明显偏低,这反映冈底斯东、西段同一时期的火山活动及演化各具特色。根据Pb、Nd、Sr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推断,狮多地区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弧—陆 陆碰撞造山的发展演化环境,是新特提斯洋壳向大陆下俯冲作用过渡到陆 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狮多铁 铜矿与古新世火山岩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认为,中灶火地区分布的鄂拉山组火山岩为中酸性、亚碱性之钙碱性系列高钾低钛型的火山岩;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139.45×10-6~219.5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REE/HREE在7.695~13.46之间,平均为9.09),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现右倾较缓的平滑线.δEu值在0.53~0.83之间,具有弱负Eu异常;岩石微量元素配分图中曲线型式基本一致,反映了该区火山岩的同源性.通过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区内鄂拉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挤压碰撞作用形成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3.
西藏阿里地区火山岩的岩石系列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构造带分布有早白垩世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系列及晚白垩—第三纪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系列,它们分别属于拉斑玄武及钙碱性系列。前者主要由地幔导源的玄武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钙碱性系列主要由混合作用及同化作用形成。此外其岩浆房的fO_2与fH_2O高,液相线温度偏低并与地壳导源的岩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175~75Ma火山活动具有平行火山带与垂直火山带方向的迁移性。确定火山构造类型、总体布局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就构造意义而言,火山带实质上是断陷盆地带。明确早期175~120(11O)Ma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且具向酸性岩系列过渡的特征;晚期120(117)Ma以玄武岩—英安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为特征并向碱性岩系列过渡。酸性岩浆起源于由元古界变质杂岩组成的中下地壳,玄武岩起源于上地幔并经演化。阐明了火山岩系基底变质杂岩时代、性质及江山—绍兴、长乐—南澳、莲花山断裂变质带的性质与意义以及火山带岩浆作用动力学模式与区域成矿作用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叠加其上的中生代脆性张裂破碎带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是治岭头金矿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下部的重熔岩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是避免矿液逸散的必不可少的屏蔽层。矿床类型属于燕山期火山-岩浆热液成因的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次火山岩型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为同源,同时期,同空间,同成因。总结了区域火山活动特征;区域构造与成矿关系;火山构造、火山机构与成矿关系;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等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卡特里西铜锌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特里西铜锌多金属矿是新疆东昆仑地区首次发现的海相火山沉积型硫化物矿床,该矿产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内的火山岩地层中,矿体分布明显受地层控制,含矿岩性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上部的灰绿色基性凝灰岩,一般呈平行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夹于灰岩中及灰岩与含炭粉砂岩的接触处。该矿海相火山沉积特征明显,为在相对封闭的浅海盆地内,火山活动形成的成矿物质在火山机构边部洼地内堆集形成。东昆仑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带分布有众多铜多金属矿点,为一较有前景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带,卡特里西铜锌矿找矿及成因认识上的突破不但填补了东昆仑一带该矿床类型的空白,而且对在该区广泛分布的托库孜达坂群内火山岩系地层中寻找该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勘查准则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全球典型的巨型火山岩型金矿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这类金矿产出的大的构造背景多为活动的大陆边缘和岛弧,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新生代,容矿岩石主要为第三纪钙碱性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容矿构造主要为火山中心、破火山口、火山颈、角砾岩筒、火山穹窿、火山背斜、破碎带、张性裂隙带等各种构造,矿化特点为金和银共生在同一矿床,往往呈自然金或银金矿出现,有些矿床中含碲较多,矿化深度浅,上部为金和银,下部往往变成锌和铅。火山岩型金矿床与地热和温泉的活动密切相关,其围岩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泥化、黄铁矿化和钾化发育,原生晕分带总的趋势为Hg Sb As Ag Au(Mo、Pb、W)。提出了勘查火山岩型金矿床的选靶准则,指出中国东部地区基底具有前寒武纪矿源层的火山岩断陷盆地周边、深大断裂带上的幔源火山岩区或某些洋壳重熔形成的火山岩区找金潜力较大,尤其是中国西部的东、西准噶尔、西天山、东天山、北天山、新疆南天山、松潘—甘孜和"三江"构造 成矿带的东缘是找金最有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河南槐树庄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槐树庄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和热液有关。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成矿温度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熊耳群火山岩,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伊通县放牛沟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演化特征及其与矿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0,9(2):49-56
伊通县放牛沟早古生代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其发展演化与放牛沟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关系极为密切。岩浆活动特点是先喷发后侵入,先期形成钙碱系列的火山—沉积岩系,后期为Ⅰ型中酸性岩浆侵入。该矿床既有火山沉积特征,又有后期岩浆热动力改造特点,其形成受控于岛弧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矿源层、后期热动力改造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