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活动为契机,为推进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走向世界水平,近日,“2012北京建筑论坛——与普利兹克奖大师谈建筑”在京举办。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与扎哈·哈迪德等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筑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相关话题。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出席并讲话。论坛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2012普利兹克奖评委张永和其同主持。  相似文献   

2.
1979年诞生的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迄今国际上建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是芝加哥的普利兹克家族(也称贝思佳家族),通过其凯悦基金会(The Hyatt Foundation)创立的.旨在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他在建筑创作中所展现的聪明才智、想象力与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对于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价值与贡献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评价道:“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两位创办人,是他们的努力,带给我们及下一代弥足珍贵的礼物.通过这个奖项,充分体现他们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以及坚定的承诺去维护它,提升它的价值,使它传承下去.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礼设在每年五月至六月,选择在世界各地具有历史意义和特色及非凡意义的建筑地点举行,以凸显建筑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王澍也成为首位获得享有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  相似文献   

4.
正1988年普利兹克奖评选之前,评审团主席接到一个匿名电话,问是否所有的人都有权对评奖提名,主席回答:"是的"。于是,电话里的人报了自己的名字。这位年过半百、毛遂自荐的建筑师就是当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戈登·邦夏(图1)[1]。普利兹克奖评委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是谦虚而伟大的建筑师,他喜欢用建筑说话,从作为地标的利华大厦到具有辉煌成就的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他在40年中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当代技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12,(6):54-55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际建筑界大奖——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并同出席典礼的美国凯悦集团主席、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及来自各国的历届获奖代表等合影留念。李克强向远道而来的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大师表示  相似文献   

6.
正弗雷·奥托(Frei Otto)(图1)[1]不仅是一位建筑师,还是一位研究者、工程师、建筑工人、教师、环保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有灵性的建筑,影响了无数建筑师。弗雷·奥托于2015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但未及领奖就去世了。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打破惯例,提前两周对外正式发布弗雷·奥托获奖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1 吴良镛、王澍分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34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我国建筑界首次获得这两项殊荣 2月14日,两院院士、著名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其颁奖.2月28日,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第34届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了5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典礼.这是我国建筑界首次获得这两项殊荣,这也表明了中国建筑的成就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9.
正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图1)[1]是当代炙手可热的女建筑师,她在设计中将空间认识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典范,向竞争激烈的日本建筑界证明了自己。1995年,她和比自己小10岁的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一起成立了SANAA事务所。他们合作默契并不断获奖,2004年设计完工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妹岛认为,"建筑是一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我们只能顺着进化的轨迹任由它把我们带到任何地方并且协调好我们自己的观念和我们在这种过程中的生存状态。[1]—汤姆·梅恩2005年,汤姆·梅恩(Thom Mayne)(图1)[2]以其反叛与创新脱颖而出,成为200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对其大胆建筑风格,普利兹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文化强国,吴良镛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澍先生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中国建筑界受到鼓舞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中国建筑学界能否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正武重义(Vo Trong Nghia)(图1)[2],越南著名设计师,他擅长采用传统的智慧设计既便宜、耐用又节能的绿色建筑。近年来,他的建筑设计作品在国际上广受认可,获得多项大奖,被认为是越南最有潜力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他试图在工业化社会重新开辟竹建筑的地位,挖掘其艺术价值,用传统的捆扎技术搭建了没  相似文献   

13.
2月28日,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49岁的建筑师王澍教授,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成为中国公民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也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今年5月25日,王澍将在北京领奖。对于普通杭州市民来说,王澍的作品早就诗意地与杭州山水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4.
正"当建筑师开始关心社会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不在乎做一些"差建筑",甚至不把自己当成建筑师。把设计作为工具,来解决设计以外的事情,因为设计在设计之外会更有力量。"——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1]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图1)[2],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智利人。普利兹克评委会给予他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5.
正约恩·伍重(Joslash Utzon)(图1)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大师,因设计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而享誉全球,他曾受过严格的教育,受到梁思成、赖特等多位东、西方建筑大师的影响,且有"行天下"的经历。他毕生致力于建筑事业,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的精髓,在创作中扎根于丹麦本土文化并将其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成绩斐然,并于200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项目都必须与场地周边环境相结合,体现出特定地点的场地特色和时代特征。建筑应该对城市环境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和社会影响,为其中的居民服务,并承载一部分的城市记忆。[1]—诺曼·福斯特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图1)[2]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成就的著名建筑师之一,是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提起他,人们总会将  相似文献   

17.
正他的建筑创作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的,他认为原创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谈,只能不断突破,寻求创新。这就是菲利普·约翰逊。菲利普·约翰逊(图1),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成为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人,获得建筑界"教父"的名号[1]。菲利普·约翰逊曾说:"其实我从未改变,因为我只相信变化"。[2]一生都在追求突破和变化的菲利普·约翰逊,始终站在建筑界的最前端,开  相似文献   

18.
正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图1)[1]致力于澳大利亚本土建筑设计,有着40多年工作经验的他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设计了500多座住宅。他的作品朴实、自然、和谐,富有生机且充满民族性与地域性,这最终使他在200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同时,他也是阿尔瓦·阿尔托金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正克里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图1)[1]是一位集诗哲、画家、城市规划者于一体的建筑师,于199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桂冠,被誉为"法兰西的建筑诗人"。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是法国布塔列尼贵族后裔。1944年,其父参与突尼西亚战役期间,包赞巴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出生,不久便随父亲回到法国生活。受家族影响,儿时的包赞巴克就对艺术感兴趣,尤其是绘画。包赞巴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绘画作品,由此引发了他对建筑绘画空间表达的好奇心。青少年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201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结果揭晓,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共同摘得桂冠。他们创造了首次由三位建筑师共同获此殊荣的历史,也是继1996年拉斐尔·莫内欧获奖后再一次折桂的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于1988年成立了RCR 建筑事务所,一直密切合作。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对地域及其文化的执著尊重,创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