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琪  陈炜  韦春竹 《热带地理》2022,42(2):236-246
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全球航运网络航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关指标,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部港口吞吐量占比变化、港口群内部结构变化、湾区港口群参与全球八大区域航运网络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总吞吐量增长率达到32.3%,并且在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7 294万TEU,占全球的9.2%,占中国的28.3%。其中,深圳港、广州港增长速度较快;2)在参与全球航运网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以深圳港、香港港为核心参与全球八大航运区域的层级结构,湾区整体与东亚、东南亚区域联系最为紧密,与欧洲、美洲、非洲等区域的航线联系则局限于区域核心港口间的直接联系;3)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部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三港鼎立,主要业务错位化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香港港、外贸港口深圳港与内贸综合大港广州港以及区域其他支线港珠海港、东莞港等港口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亟待以港口群为整体,积极参与到全球航运网络的建设中,以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未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文章收集了428份由公共部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根据政策主体拓扑关系测度城市间的大湾区协同政策供给强度,绘制基于协同发展政策关系的大湾区空间联系格局,结果发现:1)单向惠港惠澳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政策供给方向;2)政策供给高度集中于公共服务与产业领域;3)区县及以下层级和地方专业部门尚未充分进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网络;4)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与大湾区其他主体间的政策关系与空间联系方式各异;5)大湾区城市间的政策联系在都市圈尺度内互动频密,跨都市圈政策联系相对松散。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邻域城市、邻域区县、专业部门间以及广深2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双向政策联动,统筹对港、对澳政策,使得政策供给进一步适应大湾区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跃  杜洁莉 《热带地理》2023,(7):1275-1287
立足于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运用旅游流引力模型及GIS集成方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研究表明:1)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旅游流潜力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珠江口两岸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港珠澳大桥绿色政策通道建设,打破行政壁垒以实现旅游要素的自由流通,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从均衡发展走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2)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行力的变化幅度与大桥开通后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幅度显著相关,并呈现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大桥的开通降低了两岸之间的旅游抗阻力,显著加强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关系,尤其是东西岸城市群(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3)港珠澳大桥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桥直接连接的香港、澳门和珠海;中山及珠海的部分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受扩散的机会较大;而广佛和深莞的部分区域为低值聚集区,呈现一定的边缘化趋势。大桥对港澳核心城市群优势的加强作用明显,广州及附近区域的相对地位被削弱...  相似文献   

4.
刘心怡 《地理科学》2020,40(6):874-881
在城市群创新网络视角下,采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相关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地理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水平及城市创新分工。研究结果表明,从创新分工来看,创新研发集中于珠三角9市,创新转化集中于香港和澳门。进一步分析创新研发合作情况,深圳以企业应用型创新为主,广州以基础创新为主,二者处于湾区创新网络的中心位置,带动了交互创新的4个城市子群,并在空间上形成创新分工三大片区。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创新集群式发展格局,为湾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5.
吴志才  张凌媛  黄诗卉 《地理研究》2020,39(6):1370-1385
以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软件Ucinet 6.0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发展的协同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总量快速增长,城市间联系逐渐密切,向均衡方向发展;在流向上,广、港、澳为资源要素流出的城市、其余城市担任接收角色,整体网络扩散效应大于联动效应;网络密度与节点中心性整体上升,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可划分为广州-佛山、香港-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澳门3个不同的凝聚子群。基于“分层网络协同发展”思路,提出“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合作圈-全域旅游目的地网络”的路径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空间的合作升级。  相似文献   

6.
宋周莺  祝巧玲  徐婧雅 《地理研究》2020,39(9):2065-2080
贸易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亟需明确粤港澳三地的贸易竞合关系,推动三地贸易协同发展,以期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升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及粤港澳三地的贸易关系分析,发现:① 粤港澳贸易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湾区整体的金融环境仍需提升。② 随着广东与全球贸易联系不断增强,广东在贸易上逐步赶超香港,并与香港以转口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在空间、商品结构方面存在较强竞争;港澳在转口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竞争。③ 广东在集聚水平上具有贸易竞争优势,香港在投资开放水平上具有显著优势,澳门在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明显优势。④ 粤港澳三地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广东与港澳的贸易合作仍保留了部分“前店后厂”的特征,但加工贸易的比重正不断下降。⑤ 促进大湾区内部贸易合作,需发挥三地贸易优势,促进商品贸易错位发展,扩展各自贸易空间,加强服务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7.
吴旗韬 《热带地理》2024,(5):783-793
推动港澳与内地交通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大湾区由于制度差异对跨境交通产生边界效应,但现有研究中利用真实交通流大数据对边界效应的动态测度研究不足。文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和跨境交通数据构建大湾区交通流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和边界效应度量方法,研究大湾区交通流网络空间结构及其边界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流网络具有独特的广佛、深莞惠“双核心―边缘”结构,疫情后大湾区交通流网络的交通覆盖度和紧密度都有较大提升,港澳车流开始跨越边界向北延伸,粤港澳交通融合加速,形成“两岸互通、全域互联”的空间格局,但整体上香港和澳门在整体网络的重要性依然较弱。香港和内地、澳门和内地间的阻碍系数高于内地各县区间的阻碍系数,客车的阻碍系数普遍低于货车的阻碍系数。疫情后全网络的阻碍系数呈现动态下降趋势,边界效应的限制作用降低。文章拓展了交通流网络研究中边界效应的定量研究框架,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爽  王少剑  王泽宍 《热带地理》2019,39(5):678-688
以2000—2018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合作论文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结构指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知识网络格局由广州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广州、深圳、香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香港虽然处于知识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受行政壁垒的影响,主要与广州、深圳高等级的城市建立紧密的知识合作联系。2)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联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西部地区知识联系远低于东部地区,虽然研究期内湾区的知识网络的极化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不均衡性仍然显著。3)湾区知识活动主体的自身需求是促进城市间知识合作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环境和知识联系通道是区域知识合作网络外在推动力,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知识合作产出得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模式与区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毅  杨宇  康蕾  王云 《地理研究》2020,39(9):1949-1957
全球化时代人口、产业、能源、贸易等关键生产要素跨区域快速流动,人地关系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孤立化走向网络化,地理尺度被充分放大,标志着人地关系从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其人地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亟需重新认识和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配置与区域响应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合理配置人地关系核心要素,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把握新时代人地关系的全球性转变基础上,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研究进行了展望:① 从理论上探讨世界一流湾区人地关系从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的一般模式和规律;②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配置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变化;③ 剖析全球模式下湾区内部的区域响应差异与区域协同机制;④ 探索“创新-产业-环境”关键系统全球模式的重构路径;⑤ 提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优化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品宇  李鲁奇 《热带地理》2019,39(5):625-634
区域的社会建构议题较少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既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具体城市政府的行动和策略。为此,文章采取政策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响应,作为弥补上述问题的文献空白。研究发现,佛山把区域身份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核心城市,从战略统一上确定了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策略和行动方向。佛山与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建立关系网络,形成不同尺度作用下的区域合作地域载体。表现为3个方面:1)在城市尺度上,佛山与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地域载体,将松散的资源重新盘整,进一步提高统筹地区发展和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培育新的地方增长极以保持竞争优势。2)在区域尺度上,佛山与广西和贵州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地域载体,连接西南地区,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作为其经济腹地。3)在全球尺度上,佛山与德国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地域载体,创造地方—全球尺度的连接渠道,嵌入全球的市场经济。佛山案例展示了区域作为不同尺度上多个行动者的节点汇合,如何把区域资产与国家和跨国经济联系起来,从而生产与再生产新国家空间。文章回应了新区域地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审视区域发展问题,也回应了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最新呼吁。在实践中为其他城市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Urban geography》2013,34(5):543-566
This study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 on cities today. We look at two opposing ways of integrating global processes with the loc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The first mode relates to a city representing unique lo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recognized and valued on the global scale. This globality is not economic but it affects the global interactions of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es in these cities.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global locality. The second mode is a city that serves as a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gateway to its region. Whether located higher or lower on the World Cities roster,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 it serves as both business center and cultural hub.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local glob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both city types using Tel Aviv-Jaffa and Jerusalem a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2.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都市区域主义"及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都市区域主义"复兴的热潮,美国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文章批判地总结了美国历史上"都市区域主义"的发展,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大都市区域合作的复兴和区域管治进行分析,并对其引发的思考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温州模式"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温州模式”已日渐显示出它的限制性。在对“温州模式”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温州模式”在新时期必须要赋予新的内涵,要更新观念,要从生产、管理、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西边境旅游依托边境的特殊区位和特色旅游资源得到稳步发展,“南博会”对广西边境旅游大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南博会”的联动效能,加快资源整合,建构边境旅游新三角,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拓宽边境旅游发展空间,实现边境旅游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孤立湿地与可通航水域没有水文联系,被认为不属于《清洁水法》中的“水域”,联邦无权管辖。为此,陆军工程兵团制定“候鸟规则”,作为对孤立湿地行使管辖权的依据。美国“孤立湿地”保护中的“候鸟规则”对我国的启示在于:(1)应从水文学角度界定孤立湿地,孤立湿地是指与其它水体缺乏联系、相对孤立的湿地,这更符合我国湿地政策的现状;(2)人工“孤立湿地”受保护,除了需满足一定的水文条件,还须是野生动物事实上的栖息地,不应限于建立“栖息地档案”意义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纳入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的栖息地;(3)孤立的人工湿地如果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其管辖权应由中央行使;(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外的其他孤立湿地,面积达到35 hm2以上,也应由中央管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77,自引:17,他引:177  
“点-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但二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及网络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课题从泉州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改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努力优化乡土教材<泉州地理>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城市"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论述,总结提出了“数字城市”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设计了“数字城市”总体框架模型,最后对“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和实现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